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 中国气象事业是金鱼俱乐部___________、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 )
A:科研型 B:研究型 C:科技型 D:服务型
2.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树立“__________、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 ( )A:公众气象 B:公共气象 C:公益气象 D:社会气象 3.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__________以上。 ( )
A:40% B:50% C:60% D:70%
4.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内容突出了______________。 ( )
A:战略性、指导性和全局性 B: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
C:战略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D: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5. 我国地跨热带、低通滤波器___________、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五个气候带。 ( )
A:温热带 B:暖热带 C:次热带 D:亚热带
6. 强化观测基础必须加强天基、空基、地基综合观测,逐步形成对气候系统多圈层_____的观测能力。 ( )A:立体化 B:一体化 C:全方位 D:全天候 7.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任务要求必须发展具有________的气象业务。 ( )
A:国际领先水平 B:国际一流水平
C:国际先进水平 D:国际发达水平
8. 增强气象对___________的服务功能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 )
A:经济社会发展 B:现代化建设
C:经济建设 D:重大工程
9. IPCC预估: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___________。 ( )
A:1.0~5.0℃ B:1.4~5.8℃ C:1.6~3.8℃ D:1.6~5.0℃
1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京都议定书》于_______________召开的镀铬板UNFCCC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达成。 ( )
A:1997年在瑞士日内瓦 B:1997年在日本京都 C:1998年在瑞士日内瓦
D:1998年在日本京都
11. 公众气象服务要贯彻“以人为本、无所不在、 ”的服务理念。 ( )
A:无时不有 B:无微不至 C:无事不能 D:精细化
12. 气象观测系统按照____________所处位置可分为天基、空基和地基观测系统。 ( )
A:观测设备 B:观测对象 C:传感器 D:接收设备
13. 全国主干通信网络从以气象专用网为主向____________过渡。 ( )
A:以公用网为主 B:公用网和专用网结合 C:卫星通信网为主
14. 气象事业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____________作用。 ( )
A:前瞻性 B:战略性 C:促进性 D:保障性
15. 天基观测将实现对整个地球系统的___________卫星观测。 ( )
A:全球、全天候、多波段 B: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
C:高辐射准确度 D:以上全选
16. 国家安全的概念已经从传统的国防安全,扩大到更为广泛的___________等。 ( )
A:环境安全、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人身安全
B:国土安全、环境安全、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
渔获C: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人身安全、重大设施安全
D:国土安全、环境安全、水资源安全、人身安全
17. 高性能计算机资源主要实行___________布局。 ( )
A:国家、区域两级 B:国家、区域、省级三级
C:国家、区域、省级、地级四级
18. 气候资源是由人类生产、生活及整个生命系统所必需的___________等构成。 ( )
A:光照、温度(热量)、降水(水分)、气压、风、气体成分
B:光照、温度(热量)、降水(水分)、地热
C:光照、温度(热量)、降水(水分)、风、石油
19. 地基观测系统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地面常规观测系统、地基高空观测系统、地基特种观测系统、地基移动观测系统
B:地面常规观测系统、地基高空观测系统、地基特种观测系统
C:地面常规观测系统、地基高空观测系统、地基空间观测系统、地基特种观测系统、地基移动观测系统
20. 气象事业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作用。 ( )
A:推动性 B:保障性 C:基础性 D:现实性
21. 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改革方案提出,我国将以省级气象业务需求为主,规划设计和建设_________个左右区域气象观测站。 ( )
A:25000 B:30000 C:35000 D:40000
22.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将按照“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从战略高度谋求发展,着力解决现行业务技术体制的突出问题。 ( )
A: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突出发展、抓大放小
B:实事求是、深入研究、突出发展、抓大放小
C: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突出发展、有所侧重
D:实事求是、深入研究、突出发展、有所侧重
23. 天气业务改革重点包含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流程,促进__________的突破。 ( )
A:暴雨和定量降水预报 B:灾害性天气和定量降水预报
C:暴雨预报 D:临近预报和短时预报
24. 气候变化轨道业务以__________两级布局为主。 ( )
A:国家、省 B:省、地区
C:区域、省 D:国家、区域
25. 区域气象观测站中的自动气象站,城区的平均间距小于10千米,重点地区为________千米,根据该城市年降水量、人口以及灾害发生的特点进行设计。 ( )
A:8 B:5 C:3 D:4
26. 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业务逐步建立_________的典型生态系统监测体系。 ( )
A:以卫星遥感为主、地面监测为辅 B:以地面监测为主、卫星遥感为辅
C:以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D:以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
27.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我国将调整构建_______个左右国家气象观测站。( )
A:1500 B:2400 C:2500 D:900
28. 雷电轨道业务包括__________和管理协调等。 ( )
A:雷电监测、预警预报 B:雷电监测、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
C: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
D: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
29.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我国将构建___________个左右国家气候观象台腔静脉(苗勒管永存综合症原国家基准气候站)。 ( )
A:143 B:249 C:200 D:260
30. 在区域气象观测站上布设的自动气象站,至少包括____________。 ( )
A:气压 B:气温 C:雨量 D:风
31. 高性能计算机浮点运算峰值速度到2010年将超过_____________1012次/秒。 ( )
A:100 B:200 C:300 D:400
32. 在区域气象观测站布局原则中提出,在大中城市,布设至少包括_____、温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的五要素自动气象站。 ( )
A:蒸发 B:太阳辐射 C:日照 D:气压
33. 区域气象观测站中的自动气象站,沿海地区以及大江大河流域,平均间距为__________千米。
( )
A:25 B:20 C:15 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