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阅读: 评论:0

中国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摘要漳州江滨公园: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完全打破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这一变迁对 中国农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把握时机,未雨绸缪,分析加入WTO的优劣势,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在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和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争生存、求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
企业供求
关键词:WTO    中国农业  机遇与挑战
正文:
一、长春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入世已过5周年,在这5年里,入世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从观察情况看来,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是最大的。
与农业国际竞争力相联系的耕地的保护和改良、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水利基础设施的兴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开发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由于中国尚未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受物质技术基础的严格限制,中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水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处于非常低的状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业协议》关于国内农产品补贴的基期即1986--1988年期间,它一直是处于负值状态之中。建国60年来,中国政府曾经进行过几次重大的经济调整,大多数经济调整都是因为农业出了问题引起的。即农业出了问题就抓农业,被迫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农业形势好转了又忽视农业,减少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始终无法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这既有主观认识上忽视农业的原因,但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即中国工业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完全依靠自身积累的阶段,工业还需要农业继续为其提供资本积累,因而在投资分配上还不可能真正做到持续向农业倾斜。这就向中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水平长期处于负值状态,虽然农业国内支持率不需要减让,但由于中国基期的基数很低,按照《农业协议》关于农业国内支持水平不得超过基期年平均
农业生产总值10%的规定,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由于普遍采用的人均或劳动农地承包分配办法,在转向家庭承包经营的同时,中国农业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以土地分散、均田为特征的小农经营结构。1996年中国农户总数达到23438万户,农业户均经营耕地10.2亩,农业劳均经营耕地4.4亩。小农经营结构的弱点,在于这种经营方式驾驭市场能力很弱,难以进行较大规模投入与投资,不利于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农业生产者无力取得与其他产业大体相当的收入。这种小农经营结构意味着中国农业的商品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意味着政府调控农业的代价,要大得多,而其效率则相对低得多。这也是中国农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大的发达国家,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它们的农业是实行大规模经营的。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作面积,中国为0.29公顷,美国为66.81公顷,加拿大为109.17公顷。虽然法国农户经营规模比较小,但由于法国政府大力推动土地集中,通过银行直接收购小块土地,集中起来廉价转售给大农场主;建立调整
农业结构的社会行动基金,鼓励老年农民领取终身养老金,把自己的土地卖掉或者出租。1986年,法国的农场数量由1955年的227万家减少到110万家,1989年10公顷以下的法国农场减少40%,100公顷以上增加27%,平均规模达到29公顷。对于美国来说,之所以一直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国际化,其社会经济背景就在于它拥有以大规模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化农业部门。在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形势下,中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经营规模小与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导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低,迫使政府实行价格支持政策,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同属农业小规模经营,日本对农业实行全方位价格保护,导致稻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7--8倍。省实行半保护体制(即限量收购保护价)加上政府转产辅导,使其稻米价格偏高国际市场价格2--3倍。中国财政目前还无力对粮食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农民收益还处于明显偏低状态,但粮食价格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水平。1997年3月,中国郑州小麦市场价格每吨1970元人民币,而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小麦交易价格折合人民币只有1141元;山东玉米市场价格每吨1060元人民币,而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的玉米交易价格只折合人民币991元。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太高。中国粮食价格还存在着持续上涨的趋势。在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形势下,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
意味着中国主要农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供给的程度,将不可避免地扩大,这不仅会导致因大量进口农产品所必须承受的巨额外汇负担,同时势必严重影响中国农民的收入,给中国农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我国的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苹果产量占世界产品的31.8%,梨占44.4%,柑桔占9%。而水果出口仅占我国产量的1%,占世界水果贸易量的2%,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水果的品质。虽然我国果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含糖量低、风味差,出汁率也低。美国加利福尼亚柑桔个头均匀,质量可靠,而且可以常年提供,四季不衰,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畅销。中国果品缺乏这些优势。中国的柑桔只能在秋季的几个月里上市,没有贮藏设备,缺乏冷冻条件,也不善于推销。由于缺乏包装和保鲜设备,无法筛选不同质量和不同个头的柑桔。它们被装在筐里,扔在卡车上,然后运往市场。中国蔬菜产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现已达4.4亿吨,人均占有量达350千克,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但出口量大约只有总产量的1%。像畜禽、蔬菜、水果、园艺之类中国出口潜力一直很大,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换,但进展却一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品种质量不过关。
二、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有利于拓展农产品销路;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市场主要局限在港澳地区和日本 ,只有少量进入欧洲、北美市场,对中东和独联体国家的出口微乎其微,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还有待于开拓,国内农产品出口还有很大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加入WTO,我国将真正成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的一员,平等地与130多个成员国享受多边最惠国待遇,使我国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开展国际竞争,将冲破现行的、相对单一的农产品贸易格局。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促进农产品贸易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为我国赢得 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改变由于过去贸易空间太集中而容易遭受市场风险的不利局面。
江苏公路信息网
(二)、有利于享受WTO成员国的优惠政策:
加入WTO后,中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GATT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有利于中国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
(三)、有利于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乌拉圭回合后,由于各国削减农业保护水平和增加市场准入量,因此,有利于中国抓住机
会扩大农产品出口。据WTO秘书处估计,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关税削减幅度为37%以上。税率削减幅度最大的农产品是鲜花、植物、蔬菜、油籽、谷物等,减幅在40%以上,税率削减幅度最小的农产品有奶制品、糖、动物及其产品,减幅在32%以下。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减让基本达到乌拉圭回合确定的24%的目标。与此同时,各成员方在市场准入量(即关税配额量)上也有明显的增加。小麦关税配额量增加了80.7万吨,大米增加了107.6万吨,玉米增加106.5万吨,奶制品增加了72.9万吨,大麦增加了55.2万吨,食糖增加了29.2万吨,植物油增加了11万吨,棉花增加了6.1万吨。这对扩大中国具有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的出口十分有利。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的,加入WTO也是如此,它虽然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就不利的一面而言,我国农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的冲击,经受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三、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受直接影响:
根据世贸协议, 我国下调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关税下降, 进口量增加。进口量的增加必然冲击我国国内市场。当前我国农产品价高质低,科技含量少, 我国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 不具备商业竞争优势,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竞争力的削弱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据测算, 入世后每年农民收入将减少350至400亿元, 有1亿多农户受到直接影响, 每户农民的纯收入至少会下降200 元。苏小沫儿
(二)、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加入WTO,我国将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减让关税撤消各种非关税壁垒。尤其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将原有的非关税措施合法地转化为关税的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水平上又存在很大的差距,加之我国农产品以往的低价 优势已随着日益增高的生产经营成本而逐步消失,将会促使国外农产品抢占中国市场的势头 更加猛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品种和规模必然要有一定限度。这样,国外一些低价优质的农产品就要大量涌入,使中国农业市场部分份额被外国农业所挤占。这种农产 品入大于出的被动状态,势必导致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加剧农产品出售困难,促使部分农产品经营萎缩,给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三)、我国农产品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竞争正在逐步转向质量的竞争。农产品的质量包括物理的、化学的、营养的、卫生的以及消费心理等方方面面。 如对使用化学物品的限制要求,对使用生长激素的限制要求,对使用生物技术的限制要求等 等,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绿壁垒”,并呈日益加高的趋势。现在日本对进口大米的 检测项目增到142项,欧盟把进口茶叶的安全标准提高了100倍—200倍,德国涉及食品安全 的法律法规多达1800多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许多农产品在品质、营养、安全性等方面都 达不到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要求,致使许多农产品走不出国门。
河南妇女毛深深的沟WCD四、个人观点: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面对着既是机遇,同样又充满着挑战的WTO,中国的农业应该怎么样更好更快的融入WTO、融入国际市场,如何抓住机遇,同时趋利避害成为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着力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品质与质量,质量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有时甚至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而中国农产品的质量也成为出口的瓶颈问题。因此,加入WTO,农业生产者都要有质量第一的意识,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1.科技农业;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改善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从更高标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注重现有品种、品质的技术研究,搞好质量型品 种的培育和开发,争取在新品种选育上有重大突破。加强农作物的耕作改制、精量播种 、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栽培以及畜禽集约化饲养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确保优良品种生 产出优质产品。
2.加强农产品的采收、包装、储藏、运输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农产品不但产后能继续保持优质,而且还能提高其附加值。
4.绿农业;加入WTO,有双边协议的国家都有权制定自己的食品卫生标准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题,要进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必须经得起质量的检验。但要真正生产出内在质量高,能符合国际市场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就必须从大力改善农业生 态环境入手,综合治理各种污染。不仅要治理好来自农业自身的废弃物污染。使作物的秸杆、 藤蔓和动物排泄物以及农家垃圾,通过高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后,变成生产食用菌的原材料 或
优质的有机肥;还要治理好过量的化学合成物质投入种养业造成的污染。要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大力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和化肥,逐步减少化学合。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6:5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9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农产品   中国   市场   国际   价格   发展   质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