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摘要:毕节市是典型的山区高原立体气候,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着独特的农产品资源。本文通过对毕节市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的深入广泛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毕节市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红军
关键词:山地特;高效农业;发展对策;理论依据
一、毕节市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毕节市地处贵州西北部,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为乌蒙腹地,以山地为主要地形地貌特征,立体农业气候特征明显,特殊地形地貌造就了特殊的生态气候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方特农业资源,一些农特资源在国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唯一性,为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发展奠定了优越的生条件和丰厚的物质基础。发展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抓手。
二、毕节市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全市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效益不高。而且,一些地方对本地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发展短板分析不够,认识不足,对农业发展缺乏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农业优势不优,特不特,农业缺乏发展的优势和活力。一些地方特农业发展规划小而全,达不到规模效益的要求。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二是农村劳动力匮乏。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演变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守留劳动力匮乏。据不完全统计,毕节市约20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基本为青壮年体,农业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妇女化及兼业化。而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弱,甚至有些农民不愿接受培训。农村不仅缺乏劳动力,更缺具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力。
三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农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助力。然而一些地方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方面,对依靠科技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忽视了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精深加工,实施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农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方面只重视基地建设规划,忽视了产地市场、加工、冷链仓储、物资供应等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基地与市场脱节,基地建设与配套服务脱节,生产成本投入过大,农产品商品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三、毕节市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要转变发展方式。要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产业经营体系。在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方面,农业部在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了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毕节市试验站和国家食用豆产业体系毕节试验站,在毕节市畜牧科学研究所成立了国家肉牛产业体系毕节试验站和国家半细羊毛产业体系毕节试验站,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在品种和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储备。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方面,基础是组织化和规模化,关键是加工,核心是市场和品牌。目前全市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较为滞后,要抓两头带中间,尤其是要牢牢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打好“乌蒙山宝,毕节珍好”这张区域公共品牌。
(二)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自律性检测检验制度;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示范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合作社通过独立注册、联合发展、引进企业品牌等方式推进品牌化建设,建立商标使用和管理制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的认证;支持示范社进行统一分级和包装销售,建立产品等级制度;鼓励示范社积极参加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评比,逐步提高示范社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
(三)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56.7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8.3%。其中流转到合作社经营的土地面积112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3.6%,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辐射带动农户46.7万户,占全市有耕地农户总数的26.8 %。从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和覆盖面来看,全市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偏小。要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必须加强产业组织化建设,完善各级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土地流转仲裁机构职能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依法有序流转。结合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积极推行农村“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做强做优特农业产业。
(四)要持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毕节市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是山地特农业发展的一大短板,耕地质量不高,旱地多,水田少;山地多、坝地少;瘦地多、肥地少;望天雨养多,能灌能排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不仅制约了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而且极大影响了规模化发展。因此,要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补齐短板。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设施随着产业走的思路,根据产业规划,因地制宜,逐年推进建设一批特鲜明,规模适度,产业集中度高,喷滴灌、机耕道、运输道以及电力保障等配套的有稳定供求关系的外向型高标准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产业基地,改变有资源无产业,说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无什么的不利局面。
(五)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结合全市优势特产业发展,加快绿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实验研究,加快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做到“藏粮于技”,为全市优势特农业产业发展夯实品种和技术基础。要切实抓好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利用工作。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现马鞍山杀人案
代山地特高效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障。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抓紧建立毕节市农作物品种资源圃、基因库,扎实开展地方优势品种的提纯复壮和资源创新利用,为全市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不歇的动力支持。电视剧双城记
参考文献
[1]黄婧,史琼,等.贵州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8):275-279.
[2]李万军.走出现代山地高效特农业发展新路[J].当代贵州,2015(11):54-55.
作者简介:葛琴(1971.11—),女,贵州毕节人,汉族,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