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阅读: 评论:0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题目类型:材料分析;判断;简答;论述
第一章 绪论
1.农业的根本特性: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矿物质养料转化成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并繁殖后代,由此构成生生不息的植物世界。
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产品由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社会成员,凭借一定的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出来;然后通过交换和分配,部分投入消费领域,部分又重新成为劳动对象而回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如此周而复始。
2. 农业的地位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B、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
        C、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城市生活e站
A、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B、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3)农业份额下降与农业的经济地位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
    B、农业份额下降不等于农业重要性下降
(4)农业比重下降规律的原因
  A、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不必保持原来的规模,一部分人会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
  B、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
  C、农业比较优势下降,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下降。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
(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
(3)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
(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
4. 农业的多功能
(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取代度农产品供求均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
2.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供给: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
需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中间需求的变化;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 ;
P1时,大量生产导致供大于求,产品滞销,市场剩余
P2时,生产无利可图,减产,导致供小于求,市场短缺
农产品供求平衡并非一直保持固定不变的,只要一个因素变化,就会引起供求双方变化,打破原有的平衡,通过市场自我调控形成新的平衡。
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农产品市场有什么构成?各有什么功能?
1、农产品零售市场
① 增强了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
② 扩大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 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方便了众生活,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④ 加快了城镇建设,安排了大量社会就业人员。
2、农产品批发市场
商品集散功能(吸收和汇集,产地-销地)
价格形成的功能(同场竞争,按质论价)
信息中心的功能(收集、整理、发布信息)
供求调节的功能(均衡价格)
综合服务的功能(全面、周到的服务)
3、农产品期货市场
惠灵顿医院发现价格功能
回避风险功能——套期保值
其他功能:
风险投资、资源配置、节省交易费用、培植市场秩序、信息功能、减缓价格波动幅度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
1、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
(1)减缓价格波动
(2)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
(3)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
2、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微观作用
(1)锁定生产经营成本或利润
(2)引导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拓展农产品的销售与采购渠道
(4)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第四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
(二)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白话翻译
(三)要素禀赋理论(郝克歇尔——俄林定理)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6:4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9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产品   农业   功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