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经济水平分析

阅读: 评论:0

中国古代的经济水平分析
作者:杨澍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04
        摘要:古代中国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从汉代一直到明代人均粮食产量都在递增,而到清代开始下降。尽管经历了康乾盛世,但是清朝的人均粮食产量一直没有超过前朝的水平。索罗模型主要是阐述在一个经济体内,资金存量的增加、劳动力数量的提升和技术发展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同时又是怎样作用于一国的经济产品和经济服务的总产出数。文章结合索罗模型,选取了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相当发达的一个时期——唐朝,与清朝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通过劳动力和土地资本来解释清朝人均粮食产量低下的原因。
        关键词:索罗模型;历史经济水平
网络谣言        一、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水平
        芦潮港(一)我国历代农业发展
        封建农业社会中,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向来是民以食为天,农业粮食的产出不仅丰年虫
性伦理作为人们消费粮食的根基,也是其他肉类产出的依赖,更是社会工商业发展与任何消费品制造的基础,一旦丧失这个基础,任何行业的发展均无从说起,古代中国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主要人口构成也都是农民,农业水平也是各朝代发达水平的关键指标。
纳米技术论文
        秦代之前,我国的粮食生产早就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根据史载,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的征战,兵力调动上辄十万,多则又近百万,军队的粮草保障的规模能如此之大,全靠发达的农作物生产在支撑。到了秦汉时期,国家大一统,此后的400年间,继承与发扬之前农作物生产领域的知识与水平,凭借国家大一统的机会,大范围在我国的中原地区推崇先进的农耕技术,此后渐渐普及我国南方地区及边疆地区,使得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很快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档次。到了魏晋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战乱频频,人民又陷入颠沛流离的状态,大量的农田被破坏、要么退耕还牧,要么被粗放式地经营,由此导致农业生产的水平基本没有进步乃至出现倒退的情况。隋唐时国家再次恢复统一,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开始改良生产工具,同时宣传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南方的生产则在此影响下得到了提高,虽然安史之乱后北方的社会又陷入动荡,农业的生产又受到很大的毁坏,但是南方地区受战乱的影响比较小,农业生产获得飞速发展,最后超越了北方地区。到了宋朝,政府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北宋持续了100蝶形运算多年的繁华
稳定,在这期间,农业生产的技术获得了很快的提升,甚至在华南地区出现了一年两熟的农作物,还有许多农作物得到了轮作轮耕,朝廷还专门向国外占城引入高产量的水稻进行种植并生产。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6:3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9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生产   水平   经济   发展   农作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