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效应、增长效应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基于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阅读: 评论:0

转移效应增长效应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基于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胡晨沛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826)
摘要:基于主要国家1978—2017年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将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转移效应以及各行业纯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增长效应并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主要国家,但生产率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生产率转移效应累计达到4999.3美元/人,在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累计增长效应为11470.0美元/人,高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但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三,分行业看,过去40年金融商业服务和公用事业是劳动生产率国别增长效应差异最大的两个行业,成为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爱可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转移效应;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
Transfer Effect,Growth Effect and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wo Sector
Hu Chenpei
crpd-366(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Center,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Beijing100826,China)
\,iia「:Based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data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of major economies from1978to2017,th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is decomposed into the transfer effect and the growth effect.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rstly,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labor productivity has grown faster than the major economies,but the absolute level of productivity is still low, and there is a large gap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Secondly,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labor productivity transfer effect has reached4999.3US dollars per capita,which ranks among the forefront of major economies;the cumulative growth effect is 11470.0US dollars per capita,which is higher than most developing economies,but is still lower than developed economies.Thirdly, in terms of industries,financial business services and utilities are the two industries with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in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effects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and thes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widening gap in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effects in major economies.
Key words:Labor productivity;Growth effect;Transfer effect;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基金项目: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适合中国国情的地区总量生产函数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2020LY022)
收稿日期:2020—08—13
作者简介:胡晨沛(1994-),男,浙江永嘉人,中级统计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世界经济。
0引言
弟俩共存款260元
1978—2019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9.4%。在经济高增长背后,既有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增长效应,也有劳动力从低生产率行业转向高生产率行业的转移效应[1-2]o从增长效应的视角看,按照名义价格计算,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78年的916.2元/人上升至2019年的127901.4元/人,其中第一产业从359.7元/人上升至36239.0元/人;第二产业从2527.1元/人上升至181255.7元/人;第三产业从1850.9元/人上升至145484.4元/人。从转移效应的视角看,就业人口从低劳动生产率行业向高劳动生产率行业转移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等一系列政策带动,农业农村劳动力先后经历了“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的产业间转移阶段[3],农业就业人员规模从1978年的2.8亿人降至2019年的1.9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从70.5%降至25.1%。同时,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规模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1.2亿人增加到2019年的5.8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至74.9%,农业劳动力的非农
转移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成为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比较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量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和其他主要国家,但绝对水平仍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增长潜力较大[4];分产业看,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5];有学者就中国制造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具体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特点开展国际比较[6-8]o在增长动能的国际比较上,通过与OECD国家的比较发现,技术进步是OECD国家劳动生产率在资本积累高水平下实现稳定增长的原因,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跨越规模门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提升[9];通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较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劳动生产率主要是依靠纯生产率效应驱动[10]。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近年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劳动生产率增速正在放缓,自201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生产率增长减速的深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都达到近几十年来之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背景下,未来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将面临更大压力[11];二是劳动生产率差距仍然较大,利用74个国家1960—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相对于美国,中位数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基本停滞不前,而跨国差距则急剧增加[12],目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率水平仍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0%,低收入国家只有2%[11]o
通过梳理已有关于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的文献发现:一方面,更多是以行业的绝对水平和增长趋势进行比较,而对其背后增长的结构性特点分析较少;另一方面,多数文章是对各国总量劳动生产率或三
大产业劳动生产率进行分析,缺乏更细分行业的全面比较。本文以主要国家9个行业劳动生产率数据为基础,首先将9个行业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个部门,对1978年以来各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9个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差距展开分析。本文可能存在的边际贡献是:①基于9个行业劳动生产率数据,对1978年以来主要国家两部门劳动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不同部门增长的国别特征;②测度1978年以来各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背后的转移效应和增长效应,并开展国际比较;
③通过9个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分解,分析不同国家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差距特征。1研究方法
1.1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方法
本文将9个行业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个部门,参考McMillan等[13]的分解方法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首先,一国劳动生产率A可以表示为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加权之和,其中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权重为相对应的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表示为:
A二加1A1+加2A2
式中,W1,A1分别代表农业劳动力数量比重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叫、A2分别代表非农业劳动力数量比重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可将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各自分量及其交互项的增长,表示为:
22
^A t=X△叫比—+X w.,t-1%,t+
i=1i=1
〉[()X(叫,t-1卑,t)]
1式中,等号右边的第一部分可以表示为由农
业向非农业转移带来的劳动生产率转移效应;第二部分可以表示为在农业和非农业劳动力份额不变情况下,依靠本身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增长效应;第三部分是转移效应和增长效应相乘带来的交互效应,数值通常较小,不重点讨论。
1.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2020年7月份发布的报告《全球生产率:趋势、推动力与政策》(《Global Productivity:Trends,Drivers,and Policies》),该报告通过汇总世界银行WDI数据库、OECD STAN 数据库、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国际比较项目(KL-EMS)、格罗宁根增长和发展中心(GGDC)数据库等国际组织数据,公布了各国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公用事业、建筑业、贸易服务、交通运输服务
、金融商业服务和其他服务业9个行业的增加值、就业人员和劳动生产率数据。在数据形式上,发布了以本币作为计价单位的名义值、实际值以及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到的数据,为了数据的可比性,本文采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进行分析。在主要国家的选取上,选择了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作为中国的比较对象,具体有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巴西、印度、南非、菲律宾和印尼。
21978年以来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因素分解
2.1总体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国际比较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4.3%,不仅高于同期美国1.4%、日本2.0%、德国1.9%等传统发达国家,也高于韩国4.0%、巴西2.1%、印度3.9%等国家。但从绝对量看,我国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2017年我国劳动生产率为2.06万美元/人,相当于美国的19.0%、日本的27.2%;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发现,略高于印度1.58万美元/人、菲律宾1.92万美元/人的水平,低于巴西2.73万美元/人、南非3.61万美元/人两个金砖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劳动生产率从1978年的2.63万美元/人上升至10.00万美元/人,已高于日本、德国等传统发达国家。主要国家1978—2017年劳动生产率数据见表1。
表1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单位:万美元/人年份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巴西印度南非菲律宾印尼1
9780.40  6.21  3.53  4.10  1.38  2.63  1.230.35  3.370.800.59 19790.41  6.20  3.72  4.19  1.42  2.89  1.350.32  3.450.820.63 19800.42  6.16  3.90  4.14  1.33  2.93  1.360.32  3.810.900.67 19810.40  6.24  3.84  4.04  1.38  2.72  1.360.31  3.880.890.63 19820.42  6.22  3.78  4.02  1.44  2.73  1.340.29  3.790.940.66 19830.44  6.45  3.64  4.06  1.58  3.00  1.320.29  3.740.870.71 19840.47  6.62  3.62  4.05  1.73  3.28  1.300.28  3.710.790.72 19850.51  6.76  3.73  4.03  1.76  3.18  1.290.27  3.560.730.72 19860.51  6.91  3.96  4.25  1.99  3.27  1.290.28  3.470.750.71 19870.52  6.97  4.20  4.34  2.15  3.48  1.440.29  3.490.820.71 19880.537.05  4.56  4.54  2.37  3.59  1.410.31  3.370.890.66 19890.517.14  4.82  4.66  2.50  3.53  1.600.32  3.220.960.69 19900.437.21  5.02  4.82  2.68  3.62  1.280.34  3.11  1.030.76 19910.457.29  5.26  5.01  2.94  3.31  1.180.35  2.96  1.030.80 19920.497.54  5.40  5.23  3.11  3.40  1.420.36  2.92  1.030.87 19930.547.60  5.60  5.35  3.39  3.09  1.700.38  2.88  1.060.91 19940.567.72  5.71  5.57  3.67  3.14  1.540.39  2.87  1.150.96 19950.587.75  5.93  5.76  3.98  3.31  1.560.41  2.92  1.25  1.08 19960.617.92  6.20  5.87  4.26  3.87  2.140.44  2.98  1.29  1.15 19970.618.12  6.24  6.18  4.11  4.24  2.050.45  2.98  1.26  1.17
飞燕外传txt下载续表1年份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巴西印度南非菲律宾印尼19980.618.33  6.24  6.47  3.88  5.22  1.970.48  2.91  1.150.87 19990.658.59  6.37  6.61  4.17  5.32  1.830.51  2.90  1.100.86 20000.708.80  6.65  6.70  4.37  6.84  1.790.52  2.98  1.110.83 20010.768.92  6.60  6.81  4.38  6.33  微秒
1.720.54  3.05  1.090.84 20020.829.11  6.72  6.85  4.59  6.97  1.670.56  3.33  1.090.86 20030.869.34  6.83  6.99  4.78  6.49  1.660.59  3.38  1.100.84 20040.949.58  6.967.29  5.017.68  1.660.60  3.43  1.110.91 2005  1.059.767.147.47  5.289.26  1.700.68  3.49  1.120.99 2006  1.149.867.167.61  5.4210.21  1.820.75  3.57  1.16  1.06 2007  1.209.987.217.76  5.6310.25  1.990.84  3.69  1.21  1.11 2008  1.279.977.067.68  5.557.92  2.140.91  3.48  1.26  1.29 2009  1.3510.11  6.857.31  5.567.76  2.240.97  3.53  1.28  1.40 2010  1.5410.407.187.58  5.919.16  2.56  1.11  3.77  1.35  1.60 2011  1.6810.477.067.76  5.858.80  2.84  1.22  3.88  1.44  1.91 2012  1.7310.517.187.65  5.768.41  2.80  1.29  3.84  1.47  1.92 2013  1.8010.587.277.76  5.808.42  2.83  1.32  3.78  1.56  1.98 2014  1.9010.657.287.97  5.839.01  2.82  1.37  3.80  1.59  2.04 2015  1.9110.797.478.10  6.119.42  2.71  1.42  3.65  1.65  2.03 2016  1.9510.797.528.32  6.259.57  2.72  1.48  3.62  1.77  2.08 2017  2.0610.867.568.56  6.3610.00  2.73  1.58  3.61  1.92  2.14年均增速  4.3  1.4  2.0  1.9  4.0  3.5  2.1  3.90.2  2.3  3.4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全球生产率:趋势、推动力与政策》。
2.2分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从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9个行业劳动生产率均取得明显增长,但不同行业的增长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农业是我国9个行业中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行业,1978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0.16万美元/人,此后虽有明显提升,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直到2017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增长还存在较大空间。从发达国家情况看,美国和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无论是在绝对水平还是在增长速度上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从1978年的4.43万美元/人和1.05万美元/人增加到2017年的7.22万美元/人和2.27万美元/人;从发展中国家看,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和南非与我国类似,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基础水平较低,在此期间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分别从1978年的0.18万美元/人和1.43万美元/人增加到2017年的1.55万美元/人和1.88万美元/人。
扩散系数
非农业方面,1978年我国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为0.96万美元/人,相当于同期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5.9倍,美国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15.3%。分具体行业看,采矿业、制造业、公共事业、建筑业、贸易服务、交通运输服务、金融商业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04、1.15、3.92、0.75、1.02、1.01、1.50和0.36万美元/人,分别相当于同期美国的4.5%、18.8%、59.1%、17.4%、20.8%、17.1%、11.4%和6.8%。在此之后,我国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较快增长,先后于1999和2010年突破1万美元/人和2万美元/人大关,2017年达到2.6万美元/人,相当于美国的23.4%。从发达国家情况看,美国、日本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从1978年的6.3万美元/人和3.9万美元/人增加到2017年的10.9万美元/人和7.8万美元/人。从发展中国家看,巴西、印度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从1978年的1.7万美元/人和0.7万美元/人增加到2017年的2.9万美元/人和2.4万美元/人。
2.3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效应分解
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转移效应见表2。总的来看,发展中国家转移效应明显大于发达国家。1978—2017年,我国劳动生产率转移效应累计达到4999.3美元/人,在进行比较的主要国家中仅次于韩国,处于第二高的水平;印尼、巴西转移效应分别为4338.5美元/人和4104.7美元/人;印度、南非、菲律宾转移效应也均在2000美元/人以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6:1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9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劳动生产率   增长   效应   国家   行业   农业   转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