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本文为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2C32403)。
作者简介:张瑞华,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LPG事故机理及模拟研究。地址:(5106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电话:(020)87114740。E‐mail:zhang_asd@126.com
倡
张瑞华 陈国华
(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
张瑞华等.LPG埋地储罐泄漏和渗流扩散影响因素分析.天然气工业,2007,27(8):109‐111.
摘 要 研究液化石油气(LPG)埋地储罐泄漏、LPG渗流扩散的影响因素对其事故的预防、预测、应急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分析了导致LPG埋地储罐泄漏的影响因素,重点对LPG在渗流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
s)模型对LPG在各种地下环境中的渗流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讨论渗透率、孔隙度、水饱和度、重力、扩散到外界环境的出口位置等因素对LPG渗流扩散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LPG在多孔介质渗流过程中分子扩散作用对LPG渗流扩散的影响很小;重力、出口位置对LPG渗漏扩散方向影响很大,使流体倾向于重力、出口方向移动;含水量较小、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的多孔介质,流体渗流速度下降梯度相对较小,渗流扩散快;黏滞力对渗流速度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此基础上,提出泄漏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的措施。 主题词 液化石油气 地下罐 泄漏 渗流 数学模型
据统计,埋地储罐泄漏事故多发生在运行7年以后,运行10~15年时事故发生频繁[1]
。埋地储罐受力状态和所处环境复杂,在役检测困难,所建位置又多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交通便利的区域,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大量气体通过砂土渗透到空气中,形成爆炸性蒸气云。目前,国内外对LPG泄漏后在地下环境中渗流扩散方面的研究极少。因此,对埋地储罐LPG泄漏和渗流扩散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其事故的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理。
一、泄漏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针对LPG埋地储罐储存特点、储罐介质、运行状况,将导致储罐泄漏事故的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如图1),其中腐蚀是导致泄漏的主要因素。 为预防埋地储罐泄漏事故发生,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①在储罐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对储罐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材料中夹杂、夹层、裂纹等缺
电流变换器陷存在;严格各种加工工艺操作,消除残余应力[2]
;②降低储存介质中H2S、水的含量,加强对储罐定期排污等日常管理;③做好储罐表面处理,加强储罐抗腐蚀能力;④改善储罐周围环境,做好排水设计;⑤做好阴极保护措施;⑥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水平,做好储罐的安全检查工作;⑦
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
图1 导致LPG埋地储罐泄漏的影响因素图
发性、频发性和多变性的特征,需要政府建立统一
的、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二、泄漏渗流扩散影响因素
1.黏滞力
LPG在地下砂土介质中流动时,黏滞力影响流体中气液相的相对运动。流速快的气相流层对流速慢的液相流层施以拉力;相反,液相对气相流层施以阻力。储罐液相区泄漏时液态的LPG相变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砂土介质中气相流体温度下降、压力增大。气体黏度随压力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
1・第27卷第8期 天 然 气 工 业 储运与集输工程
碳世纪液体黏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流动速度随之减小。因此LPG在渗流过程中黏滞力影响不可忽视。
2.毛细管压力
当两种不溶混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毛细管中流动时,两相分界面两侧的压力不连续,这种压力差值称为毛细管压力。
当砂土中含有水分时,或LPG呈液态时,LPG与多孔介质中的空气、水之间存在毛细管压力。
LPG开始渗入非饱和砂土时,LPG和水两相界面处的毛细管压力必须达到一定值(阈压力),才能驱动水移动。阈压力与高速流动的流体产生的动压力相比可忽略不计。LPG从压力储罐泄漏出来时,流速高,此时毛细管压力的影响微乎其微。此外,毛细管压力还对气液相平衡有影响。毛细孔半径越小,对相平衡影响越大。当孔隙半径大于10-6m时,孔隙半径对气体的露点几乎没有影响[3]。而通常LPG埋地储罐周围砂土介质孔隙半径大于10-6m,所以毛细管压力对LPG相平衡影响很小。
3.分子扩散
根据诺森数(Kn),将分子扩散分为Fick扩散(Kn≥10)、Knudsen扩散(Kn≤0.1)和过渡型扩散(0.1<Kn≤10)3种扩散机制[4]。
Kn=d/λ(1)式中:d为孔隙直径,m;λ为分子自由程,m。
(1)多孔介质分子扩散速度
通常埋地储罐四周填满了细砂。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出的土粒分级标准,细砂直径为(0.25~0.05)×10-3m。现以丙烷作为砂土中渗流扩散的气体,其分子有效直径大于4×10-10m,丙烷气体压力在储存压力和环境压力之间(105~106Pa),假设环境温度为20℃,计算丙烷对应的分子平均自由程在10-8~10-9m之间,代入式(1),得出细砂中丙烷分子扩散的诺森数大于10。所以丙烷在砂土中流动的分子扩散属于Fick扩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Fick扩散方程,可推出在无热量交换、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宏观分子扩散速度为:
Vd=-φDd楚(p)
p(2)式中:Vd为宏观分子扩散速度,m/s;φ为孔隙度;Dd为自由扩散系数,m2/s;p为气体压力,Pa。
(2)分子扩散速度影响
下面对比分析LPG在砂土介质渗流扩散过程中分子扩散速度和渗流速度大小。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速度常用Darcy定律或非Darcy定律计算[5]。在压力储存下的LPG泄漏出来时,泄漏速度较高,符合非Darcy定律,可用
Forchheimer方程描述[6]:
黄曲霉菌楚p=-μKVf+βρVf2(3)式中:K为渗透率,m2;Vf为渗流流速,m/s;μ为流体黏度,kg/(m・s);β为非达西系数;ρ为密度,kg/m3。式(3)考虑了紊流和惯性力效应,不包含分子扩散对流体流动的作用。
丙烷在常态下气体黏度为7.95×10-6kg/(m・s),压力储存下的气体密度约为18.05kg/m3,扩散系数在10-8~10-9m2/s之间。细砂的粒径范围为0.1~0.25mm,渗透率为(2.46~4.92)×10-11m2[7],孔隙度约为0.283[8],将上述参数分别代入式(2)、(3)中,得到:
楚p=-[A1×105Vf+A2×(107~108)Vf2](4)楚p=-A3×(1014~1015)Vd(5)式中:A1-3是大于1小于10的数。LPG黏度、密度与温度有关,在此设为常数可认为是计算某时刻的分子扩散速度和渗流速度,不影响分析结果。
从上两式可看出,在压力梯度相等的情况下,Vd虫Vf,说明在多孔介质中丙烷分子扩散速度与渗流速度相比,其对渗流扩散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4.重力
LPG渗流时受重力影响而向重力场方向移动。笔者采用CFD模型对埋地储罐气相区发生小孔泄漏后,气体在砂中渗流扩散到大气中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重力的影响情况。
物理模型:丙烷气体从砂池右侧面中心的小孔渗入填满细砂的砂池,通过砂介质,从位于砂池上面中心的出口渗透到外界(
见图2)。图3是泄漏10s对称剖面上丙烷饱和度分布。图中反应出重力促使
图2 气体泄漏10s时丙烷渗流速度矢量图图3 气体泄漏10s时对称剖面上丙烷饱和度分布图
・
2
・
储运与集输工程 天 然 气 工 业 2007年8月
丙烷倾向重力方向扩散。
5.出口位置 裂缝、裂口是LPG通过砂土介质渗透到外界的出口,其位置对LPG渗流速度、密度、压力的分布以及气体渗透出来的速度有明显影响(见图2、3)。在泄漏口与出口之间的距离相等并当泄漏口、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气体流到外界的速度要大于相同情况下出口位于其他位置的流速。由于出口是LPG渗透的唯一通道,因此应对储罐周围地面上缝隙、孔洞的位置、大小进行备案,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补填充,减少LPG渗透的出口数量。当发生泄漏时,应对这些出口实施应急措施,阻止或减缓LPG的渗透。 6.渗透率与孔隙度
渗透率和孔隙度越大表明砂土介质越疏松,流体越易通过砂土介质。图4是采用CFD模型模拟初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泄漏20s时丙烷在孔隙度为
0.2、0.3,渗透率为2.46×10-11、11.65×10-11m2
两种干细砂中的渗流速度曲线。可以看出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多孔介质,在同一位置流体的渗流速度相对较大,速度下降梯度相对较小。在储罐周围填充孔隙度和渗透率小的细砂,可减小LPG渗流速度,
以延长其扩散到外界的时间。
图4 丙烷在孔隙度、渗透率不同的细砂中沿泄漏轴线
黔西南论坛方向渗流速度随距离变化图
7.水饱和度
水饱和度不同,流体在砂土介质中运移速度也不同。LPG在湿砂中运移受到的黏滞力比在干砂中大,因此水饱和度越高的砂土介质,LPG运移得越慢。图5是初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泄漏20
s时丙烷
图5 丙烷在饱和度不同的细砂中沿泄漏轴线
方向渗流速度随距离变化图
在饱和度为0、0.5两种细砂中的渗流速度曲线。从图中可看出水饱和度较大的多孔介质,在同一位置
流体的渗流速度相对较小,速度下降梯度相对较大。发生泄漏时,可通过地面出口向地下灌水,可减小LPG流到外界的速度和泄漏量,争取更多的应急救援时间。
三、结束语
笔者总结归纳了导致LPG埋地储罐泄漏的影
响因素及应对措施。重点对LPG在渗流扩散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①LPG在渗流过程中黏滞力影响不可忽视;②只有在孔隙足够小的多孔介质中,毛细管压力对流体相平衡和渗流速度才有一定影响;③LPG宏观分子扩散速度远小于其紊流或层流时的渗流速度,对渗流影响很小;④重力、出口位置对LPG渗漏扩散方向有较大影响,使流体向重力、出口方向移动;⑤含水量较小、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的多孔介质,速度下降梯度相对越小,流体渗流扩散就越快。应对埋地储罐周围地面上出口位置和大小进行备案,减少LPG渗透到大气的出口数量;当发生泄漏事故时,应对储罐周围地面上出口采取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LPG渗透到外界。
参 考 文 献
[1]崔同泰,王芷芳.地下液化石油气钢制储罐的腐蚀与防护
[J].燃气与热力,2001,21(4):335‐336.
[2]张晓东.液化石油气储罐的H2S应力腐蚀[J].石油化工
腐蚀与防护,2001,18(1):28‐29.
[3]王志伟,李相方,程时清,等.多孔介质凝析气相变的影响
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6(1):90‐93.
[4]何学秋,聂百胜.孔隙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机理[J].中国
矿业大学学报,2001,30(1):1‐4.
[5]孔祥言.高等渗流力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
版社,1999.
[6]GARROUCHAA,ALIL.Predictingtheonsetofiner‐
tialeffectsinsandstonerocks[J].TransportinPorous
Media,2001(44):487‐505.
[7]GB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cze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李佳琪,吕宜珊,刘仲菱,等.糖炒栗子之动力学研究.
[EB/OL].http:∥www.ntsec.gov.tw/activity/race‐1/43/pdf/e/040204.pdf,2003.
端粒复制
(修改回稿日期 2007‐07‐03 编辑 赵 勤)
・
3・第27卷第8期 天 然 气 工 业 储运与集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