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 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
3. 连续流体:把流体中的质点抽象为一个很小体积中包含着很多分子的集合体,质点中流体的性质与周围质点中的流体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
4. 连续多孔介质:把多孔介质中的质点抽象为一个很小体积单元,该体积单元的介质性质与周围体积单元中的介质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
5. 连续介质场:理想的连续多孔介质及其所包含的连续流体的整体系统。
6.“点源” :向四周发散流线的点。“点汇”:汇集流线的点。
7. 汇源反映法:对于直线供给边缘以镜像等产量“异号像井”的作用来代替直线供给边缘的作用的解题方法。
8. 汇点反映法:以等产量,对称“同号镜像井”的作用代替封闭断层作用的解题方法。
9. 拟稳定流:油井以定产量生产,当压力波传播到封闭边缘以后,供给边缘压力下降速度与井底及地层内各点的压力下降速度相等,且为一常数的一种流动状态。 10. 活塞式水驱油:就是假定水驱油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油水分界面,前油后水,中间不存在油水过渡(或混相)区油水分界面像活塞端面一样向前移动。
11. 非活塞式水驱油:实际水驱油过程,不存在明显的油水分界面,而是一个“两相区”;同时水区有残余油,油区有束缚水。
12. 溶解气驱:当井底压力或平均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油流入井主要是依靠地下油分离出的天然气的弹性作用的一种开采方式。
13. 原始溶解油气比(Rsi):单位体积(重量)的地面标准状态下的原油在原始地层压力下,所溶解的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14. 生产油气比(R):油井生产时,在地面标准状态下,每采出1吨(m3)原油时,伴随采出的天然气量。
15.采油指数:单位压差下的产油量。
16.舌进现象:当液体质点从注水井沿x方向(主流线)己达到生产井时,沿其他流线运动的质点还未达到生产井,这就形成了舌进现象。
17. 稳定渗流:运动要素(如速度、压力等)都是常数的渗流。
18. 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19. 多井干扰:多井同时工作时,地层内各点的压降等于各井单独工作时的压力降的代数和。
20. 稳定试井:通过人为地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在各个工作制度稳定的条件下测量其压力及对应的产量等有关资料,以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和合理的工作制度,以及推算地层的有关参数等的方法。
21. 折算压力:假想油藏为静止状态,油藏内任意一点的实测压力与该点相对于选定海拔平面的液柱压力之和。
22. 质量守恒定律:在地层中任取一微小的单元体,在单元体内若没有源和汇存在,则包含在微元体封闭表面内的液体质量变化应等于同一时间间隔内液体的流入质量与流出质量之差。
二、填空题。
1.我们把油气层中流动的液体、气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统称为(地下流体),把油气层这样的固体结构称为(多孔介质)。
2.在同一油藏构造的油气层中的油气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动力学)系统。
3.根据主要依靠哪一种(驱动能量)来驱油而区分油藏的不同驱动方法。
4.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称作(渗流)或(渗滤)。
5.流体在孔道中的流动速度称为(流体的真实速度),如假设液流通过整个地层横断面积
而流动,此时液流的平均速度称为(流体的渗流速度)。
6.当产量与压差关系用指数式表示Q=c(Δp/Δc)n时,若n=1,说明渗流服从(达西线性渗流)定律,n在1~1/2之间,说明渗流服从(非线性渗流)定律。
7.渗流力学中把由等压线和流线构成的网格图叫做(渗流场图或水动力场图)。
8.平面径向渗流时,压力分布曲线是一对数曲线,此曲线绕井轴旋转所构成的曲面,表示地层各点压力值的大小,称为(压降漏斗)。
9.产量与实际不完善井相同的假想完善井的半径称为(油井的折算半径)。
10.多井同时工作时,地层中任一点的压降值等于各井单独工作时在此点造成的压降值的(代数和)。
11.当生产井位于直线供给边界附近时,对这种半无限大地层可用反映法演化成无限大地层,即以直线供给边界为镜面,在另一侧对称位置上反映出一个假象的(注入井),当生产井位于断层附近时,以直线断层为镜面,反映出一个假想的(生产井)。
12.达西定律描述的是流体渗流时(流量)与(生产压差)成正比关系与(渗流阻力)成反比关系。
13.镜像反映法主要用来研究(定压边界)与(不渗透边界)对渗流场的影响,反映时要求保持(边界性质)不变。
14.溶解气驱油田中一般采用(均匀几何)井网,原因是(驱油能量为均匀溶解在原油中的溶解气的弹性能)。
15.油井关井后井底压力在理论上与关井时间t的对数成(直线)关系。
16.在直线断层附近一口井的实测压力恢复曲线会出现两个直线段,两直线段有(第二直线段斜率为第一直线斜率的2倍)关系。
17.油藏的驱动方式有哪几种(重力水压驱动、弹性驱动、气压驱动、溶解气驱动、重力驱动日体艺术)。
18.影响非活塞式水驱油的主要因素是(毛管力、重率差、粘度差)。
19.分流量方程是在忽略了(重力和毛管力)因素影响得到的一个简化式。
20.综合压缩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单位地层体积当压力下降单位压力时,由于液体膨胀和岩石孔隙体积的收缩依靠特性能量所驱动的液体体积)。
21. 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井生产时的拟稳态是指(压力随时间变化趋于一致) 。
22. 在油气层中相互连通的油气水构成一个(渗流系统 ) 。
23. 流体在地下渗流过程中,受到(流体的重力、惯性力、粘滞力、岩石及流体的弹性力、毛细管压力)这几种力的作用和影响。
24. 渗流数学模型必须包括的内容有 ( 基本微分方程式和定解条件)。
25. 地层导压系数的表达式为:其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压力波传播的地层面积)。
26. 完整的渗流数学模型包括(运动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两部分。
27. 分流量方程的推导是在忽略了(毛细管压力和重力)的情况下得到的一个简化式。
28.按照圈闭形成的条件不同,油气藏可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个基本类型。
四观两论
29.油气藏根据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空间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层状油藏)和(块状油藏)。
30.从渗流力学的角度,油气层孔隙介质可以分为:(单纯介质)、(双重介质)和(三重介质)三种。
31.渗流基本方式有三种典型情况,即(单向流印度支那联邦)、(平面径向流)和(球面向心流)。
32.两相渗流的基本特点是助力规律中(毛管力)不可忽略。
33.实际不完善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打开程度不完善)、(打开性质不完善)和(双重不完善)。
34.不稳定试井常用的两种方法分别为(化学镀镍磷压力降落试井法)和(压力恢复试井法)。
三、简答论述题
河北人事厅1.造成油井不完善性的原因有哪些,通常描述不完善性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主要是由于井身结构、完井方式及近井地带渗透率发生变化引起流线及渗流面积的变化等因素导致渗流阻力变化,油井不完善根据完井方式可分为打开程度不完善、打开性质不完善和双重不完善。描述不完善的方法有:折算半径法、附加阻力法及完善指数法。
2.渗流数学模型的一般结构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一般结构包括:运动方程、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和其他特性方程与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应包括基本微分方程式(组)与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水驱油藏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有哪些,若改善其效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
答:主要有毛管力、重力和油水粘度差。改善水驱效果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一定措施改变岩石湿润性和缩小油水粘度差,来达到提高水驱油效果。
4. 叠加原理是解决多井干扰问题的基本原理,说明其实质及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什么条件。
答:其实质是多井同时工作在地层任意点造成的压力差等于各井单独工作在该点造成压力差的代数和。但叠加原理适用于无限大地层,若不满足该条件,则应结合镜像反映使之转化为无限地层再进行叠加。
5. 油水两相渗流时,造成非活塞式驱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们的影响机理又是什么?
答:水渗入到含油区后,不能将全部原油置换出去,而是出现一个油和水同时混合流动的油水混合区,这种驱油方式称为非活塞式驱油。主要因素有毛管力、油水密度差、油水粘度差。
影响机理是:
(1)毛管力:岩石亲油,Pc为水驱阻力,外来压差下,水先进入大孔道;亲水,则水靠Pc可进入小孔道,这样造成了两相区的形成。
(2)油水密度差的影响:厚油层中形成上油下水,形成油水两相区。
(3)油水粘度差:油水粘度一般差别较大,外来压差下,大孔道阻力小,水先进入大孔道,
而水的粘度比油的低,使其中阻力越来越小,水窜越来越快,严重指近。年度查阅大,非活塞性就越严重。宏观上讲,影响非活塞式水驱油的主要作用是油水粘度差。
6. 简述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的区别与联系。
答:稳定试井是通过人为地改变油井的工作制度,在稳定情况下,测量出各个工作制度下的压力及产量等资料,以便弄清油井的生产能力,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以及反求地层的有关参数,如地层渗透率等。
不稳定试井方法是在生产过程中研究储层静态和动态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油井以某一产量进行生产(或生产一定时间后关井)测得的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资料来反求各种地层参数。
联系是二者均是通过测得的资料来反求各种地层参数。
7. 简述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及能够解决的问题。
答:不稳定试井方法是在生产过程中研究储层静态和动态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油井以某
一产量进行生产(或生产一定时间后关井)测得的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资料来反求各种地层参数。
解决的问题:(1)确定井底附近或两井之间的地层参数,如导压系数、流动系数等
(2)推算地层压力(3)判断油井完善程度,估算油井增产措施的效果(4)发现油层中可能存在的各类边界(如断层、尖灭、油水界面等)(5)估算泄油区内的原油储量。
8. 简述复杂断层的镜像反映法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答:镜像反映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取消边界后,真实井与虚拟井同时工作时,仍保证原渗流边界不变。对多个边界问题,要求(1)对井有影响的边界都必须进行映射(2)对其中一个边界映射时,必须把井和其他边界一同映射到边界的另一侧(3)有时需要多次映射才能取消边界,甚至需要无穷多次。
以两个相互垂直的断层为例说明镜像反映法的原则和步骤:
(1)镜像反映法的对称性原则:以断层Ⅰ为镜面,在生产井A1的对称位置映射出一口等强
度的虚拟井A2,同时断层Ⅱ也被Ⅰ映射过来成为一个虚拟断层;以断层和虚拟断层Ⅱ为镜面,在A1的对称位置映射出虚拟的A3,在虚拟井A2的对称位置映射出虚拟的A4,因Ⅰ、Ⅱ都为断层,所以A1、A2、A3、A4同号,且产液强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