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西方当代美术史发展与中国的异同eph
作者:白鹭华能国际电子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3期 摘 要:艺术的演变是一种没有规律可言的过程,当代艺术的发展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艺术家的使命则是将自己对自己所身处的时代文化、社会情景等等一系列因素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而这些反应形成一系列反应链,又反馈在社会当中。那么,中国的反应链与西方反应链的发展有何不同呢? 关键词:政治格局;思想观念;艺术观念
廖觉超
相位调制器 一、社会情景
1、中国:政治气候的变化推动艺术风向的转变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 战争的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西方的洋洋炮强行的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因素开始积累,积弱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势进一步促使中国人努力寻求和探索富
国强民的道路。在屈辱的战争中,先进的国人先后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政体、经济、文化思想等等,同时推动着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自清朝灭亡之后,中国经历了康有为等人百日维新的努力,袁世凯复帝的81天的梦,张作霖等人军阀混战,孙中山的共和体制,国民党的正统中国,共产党的从人民出发的共产主义,最终在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战胜外敌。之后,由于国共协商失败,以共产党为唯一政体的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这一系列的政治变化同样也推动了艺术风向的转变。在政治风云变化时期,艺术作品作为宣传的重要工具之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前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同一期间,西方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美术“西化”的争论开始不绝于耳,之后经过“五四”运动,接受西方文化,木刻运动的发生,到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纪念抗战胜利的石刻雕塑的兴起,艺术作品无不发挥着自身的重要性。
2、西方:现在工业社会条件下新的视觉经验和价值观念
19世纪末,西方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作为工业革命策源地的英国已经建立起相当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而法国大革命和欧洲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都为西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进入工业化时代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们对机器时代的成果 感到惊奇,火炉、发动机等,这些人们还很陌生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就像现在变化越来越快的电子设备对人们的影响一样。1889年,法国巴黎建成的埃菲尔铁塔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个用钢筋构成的建筑和纪念碑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巴洛克装饰风格的欣赏习惯,让人们开始欣赏硬边结构和几何形关系为特征的新的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