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荷兰画家森特凡高
法国画家高更
二、表现论
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2、有所取舍3。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 艺术主客体论
一、理念论
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理念”:先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而客观物质世界即使这种先验的“理念”的影子。现实生活中的美丽的事物,就是对没的理念的摹仿,而艺术是对这种摹仿得摹仿。
二、摹仿论
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现实的真实摹仿,艺术的本质是摹仿。
三、巫术论
认为:艺术源于原始的巫术摹仿。
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
第三节 艺术本体论
形式的内涵和意义
形式:美的形式,脱离开具体内容的美的规律。
一、“有意味的形式”论
该理论开创了视觉艺术理论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
代表人物:英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
克莱夫贝尔认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些线、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二、媒介论
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媒介。
代表人物:美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
格林伯格认为:“艺术是媒介”艺术的本质属性 级一舍得物质媒介
si69四、情感符号论
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记录情感的符号。
代表人物:德国卡西尔,美国苏珊朗格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符号应是一种“能将人类情感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形式”
如何认识关于艺术本质的各种学说?
首先,上述各种学说皆从一定角度出发,探讨了艺术的属性,揭示了艺术的某种特殊本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二章艺术社会论
第一节艺术与社会
一、艺术与人类社会
人类首先是自然的,同事也是社会的。
二、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上的特殊意识形态,其特殊性即在于它远离经济基础,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特殊环节,通常通过中间环节对产生影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艺术的特殊本质
艺术作为对美的创造,是意识形态的特殊部分,它远离经济基础,高悬于上层建筑之上,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最为迟缓。
艺术受到社会经济的制约,但又有自身强大的发展规律。
四、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
A、政治对艺术有巨大影响,很多艺术作品直接反映政治。
B、艺术离不开政治,同时艺术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C、艺术对政治相当的影响和作用。
2、艺术与法律
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保障体系,是政治的集中体现。
A、法律代表公正、规范、而艺术的精髓是自由,二者的冲突是必然的。南京四开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B、艺术与法律的关系式相互的
3、艺术与宗教
A、艺术与宗教关系密切,宗教对艺术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B、宗教对艺术发展有阻碍作用。
4、艺术与科学
艺术与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二节艺术与生活
一、艺术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唐,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艺术源于生活:1、艺术直接取之于生活。2、艺术来源于间接生活。
艺术高于生活:1、艺术对生活题材进行加工、提炼。2、艺术题材进行加工和选择3、艺术创作是对生活进行重新组合。4、艺术高于生活还在于艺术中有作者审美情感的渗入。
第三节艺术与认识
人类认识世界的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艺术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审美性。
第三章艺术审美论
一、美的本质
(一)美的本质认识的历史性。
(二)美的本质认识的多样性二甲基亚硝胺。包括:地域性、民族性、阶级性。
(三)美的本质认识的人本性。
二、美的范畴
审美价值: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有一种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于被满足的关系。
优美:优美意味着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和客体处于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和谐平衡状态中,优美与和谐并不意味着主客体之间没有矛盾对立,而是这种对立处于相安无事、恰如其分的状态。
崇高: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在矛盾、对立中客体的属性超出了主体恰当感受的范围,显得突兀、高大、宽阔、浩瀚,给主体一种压抑、惊惧的感觉,但是还不至于对主体造成实际的侵害,主体最终还能够接受这种形式,并从中欣赏到客体的不同凡响。
悲剧与喜剧:悲剧是由痛感向美感的转化和升华。喜剧是指在主客体的矛盾对立中,主体
的强大足以将客体处于把握之中,从而可以自由地玩赏。
第三节 艺术美
一、艺术的审美类型
再现美:是再现性艺术所展现出来的美。(分、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是表现性艺术所展现出来的美。(分、再现美、表现美、结构美)
三、人体美
1、人体美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美
2、人能体现人内在精神、气质,具有人文美、社会美因素。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特征
艺术的审美属性包括以下几种:
一、强烈的主体性
二、生动的形象性
三、突出的形式美
四、丰富的情感性mediaringtalk
五、高度的理想性
六、独特的原创性
第四章 艺术类型
艺术分类
一、以艺术作品存在方式为依据:
1、空间艺术2、时间艺术3、时空艺术
二、以主体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
1、视觉艺术2、听觉艺术3、想象艺术
三、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依据:
1、静态艺术2、动态艺术
综合上述来分:
1、造型艺术2、表现艺术、3、综合艺术
第一节 造型艺术论
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作品的空间性、静态性、材质性。
一、绘画艺术
中西绘画的不同:1、理论基础不同2、艺术语言不同3、空间处理方法不同
中西绘画之区别:中国绘画—源自于诗歌、书法。西方绘画—源自于建筑、雕塑
二、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的特殊性:1、形体的多面观特性2、形态表达的象征性3、环境的制约性
散射粒子
雕塑:分圆雕和浮雕
三、建筑艺术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建筑的分类:从功能上分:公共建筑、民用、教育、宗教、纪念性、园林。
根据建筑艺术风格分:西方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伊斯兰教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的特征:1、功能性 与序列化2、象征性 与形式美3、技术性与精神性。
四、园林艺术
三大类: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
五、设计艺术
设计艺术特征:1、功能性2、审美性3、文化性
六、书法艺术
七、民间艺术
第二节 表现艺术论
一、音乐艺术
二、舞蹈艺术
三、文学艺术
第三节 综合艺术论
一、戏曲艺术
二、影视艺术
第六章 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论
一、艺术家:是艺术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思想境界和具有创造的自由和创作的责任的特殊体
二、艺术家应具备的条件:
1、对艺术有切实的创造性贡献。
2、真正的艺术家应对社会有广泛影响,为社会所广泛承认。
3、真正的艺术家要能够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
三、艺术家分为非职业艺术家与职业艺术家两大类。
(一)非职业艺术家:民间艺术家和文人士大夫
(二)职业艺术家:官方艺术家和以艺术为生者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论
分为:一、生活体验 二、艺术构想 三、艺术传达 四、艺术修改 四个阶段。
胃肠机
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与准备,是艺术家必备的修养之一。
生活体验可分为:直接体验“行万里路”间接体验“读万卷书”
艺术构想: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搜集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整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形象过程。
艺术传达: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作品。
原则:一、要充分运用自身艺术语言表现之长 二、要主题突出 三、形象鲜明
四、要有独创性 五、要考虑接受对象的欣赏可能性
艺术修改:原则:一、形势与内容相适应 二、局部要与整体相适应 三、艺术作品要与观赏者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论
分为:一、艺术思维 二、感知心理 三、创造心理 四、情感心理
一、艺术思维
(一)艺术思维与抽象思维
想象思维的四种形式:
1、基形意象:是一钟被明确地认识到了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最基础的局部映像。
2、完形意象:由两个以上的基形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单一的完整意象。
3、形意象:由两个以上的完形意象组合成一个比较复杂的意象画面。
4、易形意象:一个完形意象或形意象之后,发展成另一个崭新的完形意象或形意象。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
(二)灵感
不同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灵感的特征:一、突发性、顿悟性
二、明确性、敏锐性
三、瞬间性、短暂性
四、创造性
二、感知心理
(一)艺术感觉
1、听、视、触觉
2、味觉、嗅觉
3、艺术通觉
(二)艺术知觉与直觉
知觉:是主体对客体事物多种属性和方面产生的完整的感性映像。
直觉:是指不经过推理只需直接观察便能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