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历年真题考查知识点

阅读: 评论:0

历年真题知识点:
序言(概况)
1.在古希腊,“艺术”的含义是“            ”。
2.“艺术”的原始含义是“技艺”。(√)
3.“美术”(美的艺术)最早包括“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和诗歌。五种门类艺术。(    )
4.十八世纪时,“美术”(the fine art)一词的含义除包括绘画、雕塑之外,还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门类艺术在内。(  )(2次)
5.1750年,      国人            建立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美学”(Aesthetica),该词的原意为            。因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3次)
第一章
6.托尔斯泰的重要艺术理论著作是《艺术论》。(情感说)
选项:《为什么写作》  萨特,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含义《艺朮问题》美 苏珊·朗格《美学原理》      克罗齐,《艺朮》  贝尔
7.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        和英国的            (表现说)
8.歌德提出了“建筑市凝固的音乐”的看法。(  )  (表现)
9.“直觉即表现”伯格森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伯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人
10.科林伍德《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的学说。(  )
11.科林伍德最终要的美学著作是:《艺术原理》 
选项:《美学》德国·鲍姆加通,黑格尔/《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德国 康德 /《美的分析》英·荷加斯
12.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用来阐释艺术的主要概念是: “集体无意识” (2次)
b、“绵延”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伯格森  直觉主义的代表人
c、“潜意识” 奥地利 弗洛伊德
d、“直觉”  意大利 克罗齐《美学原理》 艺术是幻象或直觉
e、“延异” 
13.集体无意识
 
14.“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席勒      斯宾塞(2次)(游戏说)
15.德国美学家席勒关于审美教育的美学著作是                。 
16.游戏说
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这一学说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由席勒加以系统化,后来又由斯宾塞等作了进一步发展。康德认为艺术本质上是“
自由的”,“好象只是游戏”。席勒也认为“艺术是自由的女儿”,把艺术看作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协调。英国哲学家斯宾把艺术和审美活动从本质上都看作是一种游戏。游戏说在19、20世纪都有一定影响,在不同程度上持此说的学者还有:谷鲁斯、朗格等。游戏说看到了自由的精神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之一,看到了艺术中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看到了艺术给人的精神愉悦,这些都是十分深刻而有价值的。但它仅仅从主体去解释艺术,同客体、功利、实践与社会生活相割裂,因此是片面不完整的理论。
17.元代文人画家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耳。(自娱说)
18.柏拉图认为艺术与真理隔了三层。 (3次)(理念说)
19.柏拉图把_______和_______定义为“理论感官”。
20.宗炳《画山水序》中说:“__________,以貌。”(理念说)
21.艺术理论著作《诗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 (模仿说)(2次)
22.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艺术的灵感说危险固体废物(    )
23.明代王履提出了“吾师心,心师目,目师________”的创作思想。
24.请阐述西方“模仿”学说的理论脉络并陈述自己的看法。
25.弗雷泽《金枝》一书中把巫术分为模仿巫术接触巫术 两种。(2次)(1·12巫术说
26.巫术论解释史前洞穴壁画的作者是法国美朮史家是             
27.最早把 比例 视为美的本质的是古希腊的毕达戈拉斯学派。(形式
28.“黄金分割律”是由古希腊的        学派发现的。
29.英国画家和理论家荷加斯《美的分析》一书中提出最美的线条是       (2次)马氟炉
30.对西方现代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康德的美学思想。
31.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纯粹美”相对立的概念“________”。
32.《判断力批判》是康德论述美学问题的重要著作 。
33.康德的“纯粹美”意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形式美”。(  )
34.属于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家有: 
希尔德不兰德 德国1893年《造型艺术的形式问题》
沃尔夫林  风格史 
贝尔、弗莱    有意味的形式
35.沃尔夫林的美术史方法属于“形式主义”的方法。(沃尔夫林的美术史观是形式主义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的。)(2次)
36.干部学习网现代形式主义关于艺术自律的观念是指艺朮的价值不在艺术自身。(×)
37.现代形式主义理论是反对题材决定论的.
38.“艺术是媒介”的美国艺术批评家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提出来的。(媒介说
39.美国美术批评家格林伯格写了:《走向更新的拉奥孔》 
40.艺术媒介
“艺术媒介”是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提出的。他继承了贝尔和弗莱的艺术本体论思想,但他对艺术本质的阐释已经转到了艺术媒介的物质实在方面,提出了“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命题。他认为现代艺术的本质依赖于它所传达的媒介手段的“客观实在的本质”的能力,媒介手段方法的经久不变正好含有艺术的自我证明,艺术批评必须通过分析媒介被获得的方法来表达艺术的本质,从而阐释艺术自身。格林伯格所说的“媒介”即物质性的颜、线条和平面等,它们的特性决定着艺术的本质。
格林伯格对艺术本质的阐释深入到了绘画的物质媒介本身审美特性的层面,其理论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以来的现代主义美术发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但提倡艺术完全自由和非意识形态化,反对艺术“主题”,反对客观现实的再现等主张,割断了艺术与现实的一切联系,否定了主体的精神创造,也就取消了艺术本身。因此,“媒介说”既不可能解释传统美术,也不能真正揭示现代美术的本质。
41.     克乃父·贝尔在19世纪末提出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的观点。(  )
42.把艺术定义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的美学家是_____国的     受到了哲学家      的美学思想的影响。(3次)“情感符号说”)
43.美学上“情感符号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国的__________和_____国的     
44.“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45.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撰写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提出了       学说,这种学说属于格式塔心理学流派。(3次) “异质同构”说
46.异质同构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
47.西方古典美学中关于形式美的理论,与现代美学中的形式主义理论有何本质区别?请结合西方艺术的史实论述这一问题。
48.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属于上层建筑中的      领域。(1/2美术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意识形态
49.“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段话的作者是:马克思
50.《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于          年发表。
51.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提出“蒙养生活”的作者是石涛。(1·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52.从艺术史的实际出发,阐释政治影响艺术的途径与方式。
53.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艺术与道德没有关系,请你说出这方面理论的代表人物或流派,分析这种理论对艺术性质的认识有什么特点,说出你同意或反对这种理论的理由。
54.如何划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
55.试述中外美学或艺术理论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关于自然、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理论,并对其给予评论和阐释。
柏拉图: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模仿
狄德罗:关于自然、艺术与美的看法(《西方美学史》P286)
歌德:艺术与自然(《西方美学史》P447)
马克思
56.试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阐述“意识形态”美术中的表现方式
同属于意识形态的
{“中间环节”:政治、道德、法律
{宗教、哲学              fmcm  }  的关系
57.               一书中提出了“艺术生产”的学说。艺术与社会生产
58.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是由马克思在1859年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同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把“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人的社会本质是生产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把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看作是一种生产形态,看作是人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在美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举。“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
59.提出“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观的是:马克思 1·3艺术的审美本质)
60.“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
61.请你从艺术实践出发,谈谈你对 “艺术真实”的理解。(1·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猜:美术反应世界的真实性P93)
美术反应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美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高度真实的视觉形象与艺术典型
62.典型形象(1·3)
63.美学家莱辛国的美学家,他在《拉奥孔》一书中提出 :“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则”。(4次)
64.审美关系(1·4·2艺术的审美本质) 
65.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学说是他在哪部著作中提出来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6.马克思在          一书中提出了“美的规律”的学说,他还提出,人通过生产劳动实践,使自然成为_______。
67.人化的自然(1.4)
  “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观点,即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
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人化的自然”实际上指的是人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的条件,是人之所以能够认识美和欣赏美的条件,并不是指美本身。实践是认识的条件,并是认识的客观内容。美不等于审美,审美涉及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美则是审美客体的客观属性。正是由于生产实践活动,由于“人化的自然”,人才能与现实建立起审美关系,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对象为审美关系中的客体对象;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也才会越来越有能力认识对象的美,并且能够发挥主观审美意识的能动作用改造对象并创造出新的审美对象。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4:4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8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艺术   审美   理论   本质   美学   美术   提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