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 变电站故障分析及处理对策

阅读: 评论:0

35kV 变电站故障分析及处理对策
薛雷平
一、前言
新时期,随着工业生产规模增加,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增加,如何做好电力能源的稳定供应,预防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成为行业人员关注的焦点。35kV 变电站主要应用在工业生产服务中,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短路故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有关人员需要对变电站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且做好故障预防与处理工作,以确保变电站运行稳定性,提高电力服务能力。
二、35kV 变电站故障分析1.电压互感器故障
(1)电压互感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秩序作文
在35kV 变电所中使用的电压互感器为三相式互感器,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具有一致性。互感器的基本结构为铁芯、原绕组、副绕组。此外,互感器的容量较小,并且相对恒定,在实际运行中接近空载,自身阻抗十分小。因此,当三相互感器发生短路时,电流值会迅速增加,由此出现线圈烧毁的问题。
电压互感器能够根据一定比例,对高电压进行调节,通过对电压值的转化,能够维护工作人员安全。二次回路属于电压互感器的高阻抗回路,其电流值与回路阻抗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具体使用环节,可将电压互感器当作变压器。
(2)电压互感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当互感器在空载运行时,系统中的储能元件会发生谐振现象,铁芯的饱和也会造成电感量发生较大变化。当铁芯的感抗与线路对地容抗高度接近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铁芯谐振现象。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系统中的非线性电感原件发生变化时,尤其是产生母线接地、负载升高等问题后,会造成电路的参数指标异常变动。加之,供电变压器出现谐波,使得电压互感器的故障发生率提升,出现绕组过热、烧毁、爆炸等严重后果。针对小接地电流系统而言,也会发生电压互感器熔断的问题。
变电站故障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严重的经
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鉴于此,有必要对变电站的故障风险进行分类,并且做好相关的预防和处理工作,采取较为科学的控制手段,使得35kV 变电站能够可靠稳定运行。
2.直流接地故障(1)故障分类
针对35kV 变电站而言,系统中的直流负荷较大,并且分布范围十分广,增加了故障发生率。此外,设备线路在长期使用中,会受到环境与人为因素影响,无疑也会增加设备故障的发生率。目前,直流接地故障可具体分为正母线接地故障与负母线接地故障。而根据故障发生的点分类,可将其分为一点故障与多点故障。当故障发生时间较长时,也将其成为持续性接地故障。当变电站出现接地故障后,系统会发出警报,并且切断相关电路,以保护设备。故障发生后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电路系统的稳定运行。
(2)故障产生的影响
直流接地故障的发生率较高,可在不同时间出现。当电路中的某一点发生直流接地故障时,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多个点出现直流接地故障时,会使得变电站服务稳定性受到影响,增加整体的经济损失。接地故障倘若未能及时清除,会出现误动作,造成断路器误跳、熔断器熔断等严重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35kV 变电站出现两点直流接地故障时,也会造成智能电力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误动问题,促使相关设备失去电源,进而出现大面积停电的事故,造成较为严重
的经济损失。
3.隔离开关雷击故障
变电站在夏季时容易遭受雷击,使得隔离开关出现故障。隔离开关是用于隔离电源的主要装置,通过隔离开关能够连通小电流电路。在隔离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可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值,同时对短路的异常作出反应。一般情况下,可将其应用在高电压环境的隔离与控制中。隔离开关的最大缺点是无灭弧能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倘若未能对其进行防护,会增加雷击风险,影响电路的隔离效果。上述
问题发生后,会导致设备故障,增加停电风险,并且在严重情况下,造成人员伤亡和不良社会影响。
二、相关故障发生原因说明
1.电压互感器故障原因
首先,考虑产品本身的质量。互感器产品本身绝缘性能、铁芯叠片与烧制工艺存在问题后,会使得绝缘部分长期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由此增加了相关构件的老化速度,增加短路问题发生率。此外,也考
虑铁芯饱和速度较快,导致谐振超过电压,由此出现了高压熔断的问题。其次,高压互感器被击穿。在铁磁谐振的影响下,会使得电压互感器电流值迅速增加,当这一现象持续时间较长时,造成设备在高负荷状态下工作,相关电压值与电流值较高,设备损坏概率较大。最后,是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增加。此时,倘若电路系统中的一次电流、二次电流值较高,二次侧的负载电流总和超过了额定值,内部绕组会出现持续发热的问题。当上述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时,会发生较为严重的膨胀爆炸不良现象,影响变电站运行稳定性。
2.直流接地故障的主要原因
首先考虑回路绝缘装置失灵,例如,二次直流回路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设备潮湿,造成绝缘体失灵。其次是回路自身设计存在的缺陷。这一问题主要考虑回路质量不合格与设备受损。最后分析人为施工造成的短路故障。例如,设备检修人员的操作不合理,存在违规操作与操作步骤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上述问题出现后,会增加电路安全隐患,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银河宽频3.隔离开关雷击故障原因分析
雷击造成隔离开关故障主要分为两个种类,一是直击雷风险;二是感应雷风险。直击雷会造成现场严重损坏,出现设备大面积受损的问题。而感应雷造成的损害较小。可具体将其分为静电感应雷与电磁感应雷。其中静电感应雷主要是雷云对地面物体的影响,可汇聚大量与相反的束缚电荷,产生较为明
显的静电效应,增加设备雷击风险,使得隔离开关出现故障。电磁感应造成的雷击,主要考虑设备电磁影响,在电磁的相关作用下,会产生磁场,不同磁场发生切割与碰撞后,会出现静电,使得设备出现损坏,增加故障发生率。
网中网三、解决35kV变电站故障的有效对策
1.加装阻尼电阻,优化运行方式
为预防出现电压互感器故障,有关人员在互感器上加装了阻尼电阻,确保电阻被安装在一次性中性点。上述方式应用后,始终保证消谐器的使用效果,使得系统设备的谐振现象得到抑制。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单相接地的电路中,消谐器会出现多处电压非线性下降的问题,对接地电阻的要求较高。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接地保护工作,通过对阻尼电阻的合理应用,满足这一实际要求。
阻尼电阻增加后,相关人员也需要做好系统运行方式优化工作,通过更新技术手段和管理系统,提升变电站对目标线路的控制能力,减少故障发生。运行操作人员需要对相关的业务知识进行学习,了解谐振发生的条件,通过对电压互感器线圈和相关设备的管理,提升故障识别能力。实际上,消除谐振的主要方式是将前后刀闸与互感器刀闸断开,并且做好优化控制工作。当谐振被成功消除后,有关人员也需要对互感器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防止相关构件出现安全隐患,增加故障发生率。相关检查的项目包括互感器是否存在漏油问题、直流电阻线圈是否存在故障。为确保检查工作可靠性,相关人员
也需要取合适容量的互感器油,对其进行必要的谱试验。
控制铁磁谐振在故障治理中,为避免母线电压互感器的铁磁发生谐振,有关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方式进行了升级,并且做好了设备的更换工作。例如,使用电容式电压传感器,对母线进行扩容,同时严格规范了电压互感器的质量,对相关的原件与构件采购进行控制,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获得提升,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通过采取铁磁谐振控制措施,也使得电压互感器的故障问题被合理解决,为35kV变电站中相关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助力。
2.接地故障点定位与检测
当出现接地故障后,有关人员需要立即对故障点进行识别,并采取快速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实际检测中,首先考虑故障点是否发生在正极母线或负极母线上,并且对相关的位置进行定位。其次,分析故障发生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并构建有效的分析模型。最后是选择合适的检测分析方法,以快速实现对故障的合理解决,由此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服务。
(1)直流电桥的安装与优化
为确保对绝缘设备的及时监控,有关人员使用了直流电桥。在电力系统中被经常使用的电桥是平衡桥与双不对称桥。使用平衡电桥的主要优势是快速便捷。通过对电桥平衡程度的检测,便可发现是否存
在接地故障,使得检测时效性获得显著提升。然而该种技术方法也存在缺点,例如,只能对正极绝缘不平衡与负极绝缘不平衡进行测试,不能对整个绝缘装置进行测试,因此该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而双不对称电桥检测方法的应用,则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双不对称模式存在两个不同的桥电阻,并且使用双置开关对桥电阻进行了串联。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有关人员只需要对系统的开关进行闭合,通过获取电压值和直流系统相关参数,便可了解绝缘情况。当35kV变电站的直流系统支路出现问题时,则母线部分的对地电压值会明显降低,此时双不对称电桥的正负绝缘值出现不均匀下降。通过对双不对称电桥的应用,可测试单级接地的问题,使得绝缘故障点能够被快速识别。
(2)使用低频信号检测法
上文提到,35kV变电站系统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存在众多回路,单纯使用电桥法无法对接地故障类型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接电馈线,使得接地故障的电阻值计算难度增加。为准确快速得到接地馈线与相关电阻值,在具体的检测环节引入了低频信号检测法。当系统
中某馈线出现接地故障后,则低频信号会通过故障馈线,利用相关检测装置对低频信号进行收集,便
可实现对故障点的定位,明确故障的具体类型和程度。通过这一检测方式,也能够判断出馈线接地的根数,并且获得准确的电阻值,为故障检测与参数统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利用低频信号检测法,有关人员无需对线路进行断电处理,因此,增加了实际检测效率,使得故障的检修时间缩短。
(3)自动隔离法的应用
当35kV变电站存在两个直流电源时,有关人员可使用隔离法对故障进行检测。此时,若系统存在接地故障,通过自动隔离的方式,能够对出现问题的馈线进行快速识别,同时,将出现问题的电路系统切换到运行正常的电路系统上,增加了电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连续性。为确保上述工作合理,有关人员在对电路系统进行切换操作时,需要首先对接地点的位置进行判断,并且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当系统中多个点出现故障后,利用该种方式可快速识别故障位置,增加了故障问题解决效率。
3.隔离开关的改进措施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设备升级改造
现阶段,对隔离开关产生较大影响的是雷击,雷击发生后,使得开关构件发生损坏,不能正常工作。目前,在35kV变电站中使用了接闪器与防雷接地极保护系统较为可靠。相关装置重点防护的是感应雷击,使得接地电阻值降低,并且增加了对剩余电荷的释放能力。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防雷击性能,有
必要对系统装置进行升级,通过防雷击装置、抗电磁干扰装置的使用,使得变电站的运行能力获得显著提升。现阶段,在变电站的电子设备中,增加了钢制柜体,以增加对电磁的屏蔽作用,使得设备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2)使用泄放通道
在具体的改进过程中,为增加对故障的解决能力,有关人员测试了保护接地电阻。在相关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测试,该段电路的平均接地电阻值为3.1Ω,满足可靠运行要求。在此背景下,对现有的改进措施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在系统中补充了接地电极,增加系统整体的防雷效果;另一方面,在变电站相关位置安装了40×4的镀锌扁钢,并且将室内盘柜外壳与扁钢连接起来,使,由此构建了雷击电荷的泄放通道,增加了系统运行可靠性。
(3)增加保护接地极
在方案的落实阶段,相关人员增加了2组保护地极,并且均安装了防雷接地装置。在具体的设计中,将地极深度设计为0.8m,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m。将控制室与配电室的距离控制在200mm,并且在高处位置安装了镀锌扁钢,以达到预防雷击的效果。同时,对现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将室外保护地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接地网络。保护地极增加后,整个室外装置的防雷击性能得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满足了安全管理要求。此外,相关改进方案,也使得原有接地系统与
新增装置之间有效连接起来,增加了整体的防护能力。
实际上,35kV变电站的可靠运行与保护电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保护电极的应用,能够预防隔离开关被雷击中,使得变电站整体的服务能力得以提升。雷击发生后,会造成对地绝缘装置与断口之间的距离缩短,绝缘装置被击穿,使得变电站相关装置发生损害,由此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预防上述问题发生,适当增加接地保护装置,做好相关设备的防雷击测试十分必要。
接地是预防雷击的可靠技术手段,无论是针对直击雷而言,还是感应雷击,有关人员均需要将电荷通过接地装置引入到地下。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明确雷击对设备造成的影响,并且对相关的故障数据进行获取,通过技术分析后,了解故障发生的规律与频次。同时,做好基于35kV 变电站的全站失电故障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使得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由此提供稳定高效的供电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35kV变电站故障类型,对电压互感器故障、直流接地故障与隔离开关的雷击故障进行了说明。通过加装阻尼电阻,优化运行方式、控制铁磁谐振,使得互感器故障得以解决;采取直流电桥、使用低频信号检测法、自动隔离法,有效解决了直流接地故障;通过做好设备升级改造、使用泄放通道,增加保护接地极的数量,使得隔离开关雷击现象得到避免。上述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参考
价值,能够为35kV变电站的可靠运行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矶沙蚕
[1]邱艳,王鹏飞,孙云.一种基于35kV变电站故障录波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1,17(21):2.
[2]曹育硕,戎磊,陈俊.一起35kV变电站全站失电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J].电力与能源,2021,42(2):4.
[3]李晓鹏,侯延鹏,畅志雄,等.330kV变电站35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诊断及处理[J].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中英文版,2022 (2):4.
[4]李丽,李延磊,郄海明.总变电站35kV单相接地故障判断和处理[J].电工技术,2020(15):2.
[5]王晶新.潞宁矿35kV变电站二次保护故障诊断及定位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2020(2):3.
作者简介:薛雷平(1987-),男,籍贯:上海,汉,本科,副高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输配电。中国兽药监察所
(作者单位:上海新能凯博实业有限公司)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4:0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8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故障   接地   增加   使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