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任务书
二、原始资料
三、设计任务 四、设计成果
第二篇 说明书
第一章 概述
第三章 主变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第四章 所变的选择和所用电的设计
第五章 短路电流计算
第六章 导体及电气设备的选择.
第三篇 计算书
一、主变容量的计算
二、短路电流计算
参考资料
第一篇 任务书
一 、设计要求
1、建立工程设计的正确观点,掌握电力系统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
2、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使用工程设计手册和其他参考书的能力,学习撰写工程设计说明书。
二 、原始资料
1、某国营企业为保证供电需求,要求设计一座35KV降压变电所,以10KV电缆给各车间供电,一次设计并建成。 2、距本变电所6Km处有一系统变电所,由该变电所用35KV双回路架空线路向待定设计的变电所供电,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待设计的变电所高压母线上的短路功率为1000MVA 。 3、待设计的变电所10KV无电源,考虑以后装设的组电容器,提高功率因素,故要求预留两个间隔。
4、本变电所10KV母线到各个车间均用电缆供电,其中一车间和二车间为一类负荷,其余为二类负荷,Tmax=4000h ,各馈线负荷如表1—1 序号 东京国际动漫节 | 车间名称 | 计算用有功功率(kw) | 计算用无功功率(kvar)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
1 | 一车间 | 1046 | 宣武区幼儿园 471 |
2 | 二车间 | 735 | 487 |
3 | 机械车间 | 808 | 572 |
4 | 装配车间 | 1000 | 491 |
5 | 锻工车间 | 920 | 276 |
6 | 高压站 | 1350 | 297 |
7 | 高压泵房 | 737 | 496 |
8 | 其他 | 931 | 675 |
| | | |
5、所用电的主要负荷见表1—2
序号 | 车间名称 | 额定容量(KW) | 功率因素(cos ) | 安装台数 | 工作台数 | 备 注 |
1 | 主充电机 | 20 | 0.88sst华塑 | 1 | 1 | 周期性负荷 |
2 | 浮充电机 | 4.5 | 0.85 | 1 | 1 | 经常性负荷 |
3 | 蓄电池室通风 | 2.7 | 0.88 | 1 | 1 | 经常性负荷 |
4 | 室装配装置通风 | 11 | 0.79 | 2 | 2 | 周期性负荷 |
5 | 交流焊机 | 10.5 | 0.5 | 1 | 1 | 周期性负荷 |
6 | 检修试验点 | 13 | 0.8 | 1 | 1 | 经常性负荷 |
7 | 载波运动 | 0.96 | 0.69 | 1 | 1 | 经常性负荷 |
8 | 照明负载 | 14 | | | | 经常性负荷 |
9 | 生活水泵用电 | 10 | | | | 经常性负荷 |
| | | | | | |
6、环境条件
1)当地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9.9°c,极端最低温度-5.9°c,最热月地面0.8m处土壤平均26.7°c ,电缆出线净距100mm。
2)当地海拔高度507.4m。雷暴日数36.9日/年:无空气污染,变电所地处在P≤500m·Ω的黄土上。
三、设计任务
1、设计本变电所的主电路,论证设计方案是最佳方案,选址主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
2、设计本变电所的自用电路,选择自用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
3、计算短路电流。
4、选择导体及电气设备。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各一份
2、主电路和所用电路图各一份
gemini表面活性剂 第二篇 说明书
第一章 概述
一、 设计依据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条件。
二、 设计原则
马钱子散 1、 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特别是应贯彻执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促进技术进步的方针。
2、 要根据国家规、标准与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的不同性质不同要求,要实行资源的综合
利用,要节约能源、水源,要保护环境,要节约用地并合理使用劳动力,要立足于自力更生。
三、 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及规模
1、 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加强企业供电可靠性,减少线路损耗,适应日益增长的负荷发展需要,35KV变电所 的选址于距离一电力系统变电所6KV处,其近邻工厂,其主要供电对象是企业的各个车间,这样设计减小了供电半径,供电线损大幅下降,供电量增加,适应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
2、 本工程建设规模
2.1、企业变电站为35kV/10kv降压变电站,该变电站为无人职守的综合自动化站,容量为2*6300千伏安,企业变电站安装两台S7-6300/35主变压器,35kV为单母线接线。 2.2、企业变电站选址在企业附近,地势平缓,海拔高度507.4m,气象条件见《任务书》的环境条件。 10kV采用屋配电装置,架空出线,10kV电空器室外布置。
第二章 主接线设计方案
第一节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一、主接线的设计依据
1、负荷大小的重要性
2、系统备用容量大小
2.1运行备用容量不宜少于8-10%,以适应负荷突变,机组检修和事故停运等情况的调频需要。
2.2装有两台及以上的变压器的变电所,当其中一台事故断开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应保证该变电所60%~70%的全部负荷,在计及过负荷能力后的允许时间,应保证车间的一、二级负荷供电。
二、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电气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三项基本要求,其具体要求如下:
1、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
1.1 断路器检修时,不宜影响供电。
1.2 线路、断路器或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检修时,尽量减少停运出线回数及停运时间,并能保证对一级负荷及全部及大部分二级负荷的供电。
1.3 尽量避免发电厂、变电所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1.4 大机组超高压电气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的特殊要求。
2、灵活性
主接线应满足在调度,检修及扩建时的灵活要求
2.1 调度时,应可以灵活地投入和切除电源、变压器和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系统调度要求。
2.2 检修时,可以方便地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致影响电力网的运行和对车间的供电。
2.3 扩建时,可以容易地从初期接线过渡到最终接线。在不影响连续供电或停运时间最短的情况下,投入新装机组,变压器或线路而不互相干扰,并且对一次和二次部分的改建工作最少。
3、经济性
主接线满足可靠,灵活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
3.1 主接线应力求简单,经节省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和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一次设备。
3.2 要能使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不过于复杂,以节省二次设备和控制电缆。
3.3 要能限制短路电流,以便于选择价廉的电气设备或轻型电器。
3.4 如能满足系统的安全运行及继电保护要求,35kV及其以下终端或分支变电所可采用简
易电器。
3.5 占地面积少: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装置布置创造条件,尽量使占地面积减少。
3.6 电能损失少:经济合理地选择主变压器的种类(双绕组、三绕组或自耦变压器)、容量、数量,要避免因两次变压而增加的电能损失。
第二节 主接线的设计和论证
依据变电站的性质可选择单母线接线、单母线分段接线、外桥型接线、桥型接线、四种主接线方案,下面逐一论证其接线的得弊。
一、单母线接线
优点:
1、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操作方便。
2、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配电装置
缺点:
1、 不够灵活可靠,任一元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等)故障或检修均需使整个配电装置停电。
2、 单母线可用隔离开关分段,但当一段母线故障时,全部回路仍需停电,在用隔离开关将故障的母线分开后才能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
适用围:
一般用于6-220kV系统中,出线回路较少,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发电厂与变电站中。
二、单母线分段接线
1、用隔离开关分段的单母线接线
这种界限实际上仍属不分段的单母线接线,只是将单母线截成两个分段,其间用分段隔离开关连接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两段母线可以轮流检修,缩小了检修母线时的停电围,即
检修任一段母线时,只需断开与该段母线连接的引出线和电源回路拉开分段隔离开关,另一段母线仍可继续运行。但是,若两个电源取并列运行方式,则当某段母线故障时,所有电源开关都将自动跳闸,全部装置仍需短时停电,需待用分段隔离开关将故障的母线段分开后才能恢复非故障母线段的供电。可见,采用隔离开关分段的单母线接线较之不分段的单母线,可以缩小母线检修或故障时的停电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