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电源应根据批准的供电方案,参照双电源供电方式确定 采用架空或电缆线路进户时,应在变电所的室内靠近进线点处,装设便于操作维护的电源隔离装置。 2,35kV电力电缆U0 /U应选用26/35kV。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250kV。最小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35kV为70mm2;
3.电容器的安装容量,35kV变电所可按变压器容量的10%~30%确定;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4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
用户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时,用户应采取措施消除。
非线性用电设备接入电网前,对消谐装置应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允许接电。接电后,要进行谐波实测,如果实测谐波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时,不允许该非线性设备接入电网运行。
5.高压开关柜
高压开关柜内的电气设备应选用无油化的产品。高压开关柜应具有“五防”功能。*高压开关柜应装设带电显示器﹑加热器和接地开关。电源进线柜不宜装设接地开关。
6. 高压电力电缆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高压电缆宜采用三芯统包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并根据使用环境采用防水外护套、阻燃型。
交联聚乙烯电缆金属屏蔽层截面的选择,应满足在单相接地故障或不同地点两相同时发生故障时短路容量要求,其最小截面宜符合下列规定:
135kV不小于35mm2。
户外电缆头不得采用绕包式。中间接头不宜采用冷收缩式、预制装配式。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电缆,应选用屏蔽型控制电缆。绝缘水平可采用0.45/0.75kV级。
电缆敷设
电力电缆宜在变压器室的墙体上安装;不应将电力电缆安装在变压器室的大门位置;进﹑出线电缆及电缆头,不应直接靠在变压器外壳上安装;
电缆沟在进入或引出建筑物外时,应设保护管。保护管应超出散水坡100mm外。电缆沟内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其底部应做坡度不小于0.5%的排水沟。积水可直接排入排水沟道或积水坑用泵排出。
电缆沟在进入或引出建筑物外时,应采取防火封堵。
通讯和远动
35(10)kV双电源变电所,应敷设市话(或企业内部通讯)﹑调度二对通讯电缆。
防雷保护和接地
35kV进线(电源)侧应装设避雷器保护35kV架空进线的母线避雷器与主变压器及其它被保护设备的电气距离按架空线进线段保护(架空地线)校核。35kV户外配电装置应设避雷针保护。
户外变电所设置人工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户外变电所独立避雷针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与接地网的距离不小于3m。
土建部分
电力设施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框架﹑抗震墙高度确定,并按《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执行。变电所建筑物应满足防雨雪﹑防汛﹑防火﹑防小动物﹑通风良好(简称四防一通)的要求,并应装设门禁措施。
独立(外附)式变电所,其屋面防水标准,宜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屋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0,并有组织排水。屋面不宜设置女儿墙
变电所配电室的出(入)口处,应装设防止小动物进入的电气装置。
7. 互感器
变电所宜选用全绝缘结构型式的互感器。采用V/V接线。当采用Y/Y接线时,中性点应经消谐电阻接地或中性点不接地。
对小电阻接地系统,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8.低压设备
低压开关柜的分断能力,应根据短路电流计算后确定。但不应小于30kA。9.保护配置
中宣部35kV进线装设延时速断及过电流保护;35kV主变压器应设置下列保护:1过负荷;
2过电流(包括复合电压﹑低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
3速断或差动;
4瓦斯(包括有载调压开关);
公羊学5温度;
6压力释放。
35kV变电所保护装置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采用微机型综合自动化装置,设置后台。35kV微机型保护测控装置,在控制室集中组屏。10(6)kV出线微机型保护测控装置,采用分布在开关柜上布置。
2采用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不设后台。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采用分布在开关柜上布置。装设中央信号装置。
3采用微机型综合自动化装置,设置后台。微机型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在控制室集中组屏。
35kV露天变电所,在控制室设置35kV控制﹑保护装置。
35kV户内(半户内)变电所,35kV断路器及低压侧总断路器﹑分段断路器宜采用集中控制。当变压器总容量在6300kV A及以下时,可采用开关柜就地控制。
9.35kV配电装置应单独设置高压开关室。
6~10kV配电装置宜单独设置高压开关室,当开关柜在9面及以下时,可与低压开关柜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10.变配电所应按下列功能单元设置:三苯基氢氧化锡
1高﹑中压配电装置室;
2低压配电装置室;
3电力电容器室;
4变压器室;
5值班(控制)室。
6 辅助用房。
11.配电装置的排列,有下列几种型式:
1 单列布置;
2双列布置:
30.38kV配电装置其他排列形式
1)“L”型布置。
2)“∏”型布置。
11.受电工程竣工报告的主要内容
D.0.1 工程竣工图纸及说明;
D.0.2 电气试验及保护整定调试记录;
D.0.3 安全用具的试验报告;
D.0.38 隐蔽工程度施工及试验记录;
D.0.5 运行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以及“典型操作票”;
D.0.6 取得进网作业资格的值班人员名单;
D.0.7 供电企业认为必要的其他资料或记录。
12应提供设计文件和资料内容
1 受电工程设计及说明书;
2 用电负荷分布及干线图;
3 负荷组成﹑性质及保安负荷;
4 影响电能质量的用电设备清单;
5 主要电气设备一览表;
6 节能篇及主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耗电以及允许中断供电时间;
7 高压受电装置一﹑二次接线图与平面布置图;
8 用电功率因数的计算和无功补偿方式;
9 继电保护﹑过电压保护及电能计量装置的方式;
浙西三瀑布记10 隐蔽工程设计资料;
11 配电网络布置图;
12 自备电源及接线方式;
13 供电企业认为必须提供的其他资料。
低压供电的用户应提供负荷组成和用电设备清单。
13.供电方案的主要内容:
1 供电电源:××变电站﹑××开闭所﹑××线路供电。
2 供电电压:35kV﹑10kV﹑0.38kV供电
3 电源进线方式:电缆﹑架空线。
4 负荷性质:一级负荷(特别重要负荷)﹑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5 供电方式:单电源﹑双电源﹑多电源
6 电气主接线方式:内桥﹑单母线﹑分段单母线带联络﹑分段单母线不带联络﹑线路变压器组﹑一高一低。
7双电源运行方式:二路同供﹑一供一备(冷备用﹑热备用)﹑二路同供互为备用(不允许自投,手动操作﹑允许自投,“ATS”装设位置)。
8 双电源运行的闭锁方式:机械、电气。
9 批准需用(装接)变压器容量﹑保安(备用)容量;变压器的类型(干式、油浸式)。
10 变压器运行方式:同时使用﹑一供一备。
11 电能计量方式:高供高计﹑高供低计﹑低供低计。
12 总表TA变比﹑分(套)表变比或电能表容量。
13 电能计量用TA、TV准确等级及二次绕组容量
14 谐波源及消谐装置的设置。
15 保安措施:自备应急电源(允许自启动﹑不允许自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