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人脸识别算法分析及改进

阅读: 评论:0

第42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月 Vol.42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20
──────────
收稿日期:2020-02-26  修回日期:2020-06-11 作者简介:张仁霖(1970-),男,安徽天长人,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技术。 -74-
SRC 人脸识别算法分析及改进
张仁霖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安徽 蚌埠  233000)
摘  要:针对SRC 算法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SRC_E 和SRC_P 算法,借助AR 人脸数据库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SRC_E 和SRC_P 算法在人脸有遮挡情况下,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和可靠性。
关键词:人脸识别;稀疏表征;SRC 算法;识别率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20)06-0074-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20.06.018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SRC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ZHANG Ren-li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hui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ngbu 233000,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recognition rate of SRC algorithm, the SRC_E and SRC_P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and verified with the help of AR face datab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RC_E and SRC_P algorithms have better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when the face is occluded.缺省
Key Words: face recognition; sparse representation; SRC algorithm; recognition rate
1  引言
人脸识别[1-3]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可简单的描述为:给定某一场景的静态图片或动态视频图像,根据所存储的人脸数据库识别确认一个或多个人脸。人脸识别核心算法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稀疏表征的SRC 人脸识别算法在图像遮挡时,识别率不高。为了提高算法的识别率,我们提出了SRC_E 和SRC_P 算法,并在AR 人脸数据库上进行验证。
2  SRC_E 算法
2.1  SRC_E 算法原理
SRC_E 模型如下:
y y e Ax e γγ=+=+                  (1) 其中,e γ不再只是测试图像被部分遮挡产生的误差。随着γ的改变,其表现出不同的像素误差。
到一个合适权值,使线性误差转移到e γ中,矩阵变为:
窦蔻流浪记
[],x y A I e γ⎡⎤
卞仲耘
=⎢⎥⎣⎦
(2)
其中,I 为单位矩阵,[],A I γ欠定,求解最小1 范
数,得稀疏解:
[]221ˆˆ,1arg min 2T T
x
e xe y Ax e λγ⎧⎫⎡⎤=+--⎨⎬⎣⎦⎩⎭
(3)
从公式(3)可知,γ可以调节y 和e 比重,随着γ的增加,e 的比重渐增大,ˆx 和ˆe 的非零项会随γ而变化。设γ变化解集如下:
毛利润
{},0X x x γγ=≥                    (4)
当0γ=时,x 是y Ax =的解;当1λ=时,x 是y Ax e =+的解;当γ→∞时,x =0。所以SRC_E
因不同权值而获得不一样的解,扩大了解的范围。
当权值γ为某一确定值时,其残差值为:
张仁霖:SRC 人脸识别算法分析及改进
-75-
2ˆ()()i i i r y y A x
δ=-                  (5) 其中,i A 为第i 类训练样本,ˆ()i x
δ作为第i 类训练样本系数。因每循环一次,e γ为一常量,不影
响最小残差判别,故其残差判别为:
2ˆ()()i i i r y y A x
δ=-                  (6) 2.2  SRC_E 算法流程图及步骤 SRC_E 的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SRC_E 算法流程图
(1)输入样本矩阵 []123,,,...,M N k A A A A A R ⨯=∈
共k 类,单个测试样本M y R ∈与容错率0ε>。
(2)构造矩阵 [],B A I γ=
(3)归一化样本矩阵B ,测试样本y  (4)解决1() 其最小化问题
2
112ˆarg min ,x
x Bx y ε=-≤ (5)计算其残差值
12ˆ()()i i r y y B x
δ=-,1,2,..,i k = (6)输出其结果
()arg min ()i identity y r y =
3  SRC_P 算法
SRC_P 算法通过对人脸进行分块表示,将每一个人脸图像中对应的分块进行集成,构成特征子集。然后用SRC 算法对每个特征子集进行分类识别,最后通过投票表决的方法来决定测试图像的类别[4]。
假设有4类标准人脸样本1234,,,A A A A ,每类有10张图片。
3.1  图像分块
针对人脸图像进行分块处理,以22⨯分块为例,第一类样本的第一张人脸可以分成4块并转换成列矩阵:1,1,11,1,21,1,31,1,4,,,A A A A ,第一类样本的第二张人脸可分为:1,2,11,2,21,2,31,2,4,,,A A A A ;同样可得第二类样本的第一张人脸可分为:2,1,12,1,22,1,32,1,4,,,A A A A 。据此分类原则,所有的人脸图片都分为4块,,,i j k A 表示第i 类样本的第j 张人脸的第k 个子块。
3.2  获取特征子集
对人脸图片进行分块处理后,将每类人脸图片中对应序号的子块进行集成,得到特征子集。例如:第一类特征子集为
1,1,11,2,11,3,11,10,12,1,12,10,14,1,14,10,1[,,,...,,,...,,
...,,...]
A A A A A A A A
为训练样本库1234,,,A A A A 中所有的人脸图片的第一个子块集合。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子块的特征集,如图2所示。
3.3  分类识别
第1步:对待识别图片B 进行分块处理,得到1,11,21,31,4,,,B B B B 四块。
第2步:选取
1,1,11,2,11,3,11,10,12,1,12,10,14,1,14,10,1[,,,...,,,...,,...,,...]
A A A A A A A A
作为训练样本矩阵,1,1B 作为测试列矩阵,用SRC 算法进行分类识别,可以得到1,1B 所属类别。同理
第42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月 -76-
可以得到1,21,31,4,,B B B 所属类别。
第3步:对1,11,21,31,4,,,B B B B 得到的所属类别通
过投票表决的方法确定测试样本人脸图片B 所属类别。
图2  2×2分块状态下人脸图像子集构建示意图
图3  SRC 分块算法(SRC_P )流程图
整个流程如图3所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SRC_E 算法测试
本测试采用AR 人脸数据库[5,6]数据库共包含
100种样本类别的人脸图像,其人脸图像具有表情变化,光照变化和部分遮挡。
选用AR 数据库中100个人,将未遮挡的7幅图片作为样本,3幅戴墨镜遮挡的,作为测试样本。经过采样,图片分辨率从原来的165×120转换为42×30,如图4所示。
对最小60×60范数问题求解时,设定的两个
历史时间测试参数为最大迭代次数为400,正则化因子为
0.01。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图4  测试所用AR 人脸库中的人脸图片(上为训练样本图片,下为测试样本图片)
由表1可见,在墨镜遮挡时,SRC_E 算法取
得的效果非常好。随着加权系数增加,识别率也逐渐增加,在有遮挡等影响情况之下,识别率达
到88%以上,在γ=2时,识别率达高达88.67%,比SRC 算法高出9.67个百分点。最后,加权系数
γ的函数是一个凸函数,SRC_E 算法总有合适的权
张仁霖:SRC 人脸识别算法分析及改进
-77-
值,来提高识别率。
表1  不同加权系数下的人脸识别率
加权系数γ
识别率/%
加权系数γ
识别率/%
0 63 3 88.33 1 79 4 88.33 2 88.67
4.2  SRC_P 算法测试
测试采用AR 人脸数据库,选取每人无遮挡的人脸图片的7张作为训练样本,共700张人脸图片;选取每人戴围巾遮挡的人脸图片的3张,共
300张人脸图片作为测试样本。
(1)进行局部特征提取[7,8]训练样本的每张图片的三个局部特征:前额、右眼、鼻子。局部特征块大小分别为40×120、40×60、35×40。然后分别对每张人脸图片的局部特征块进行集合构成局部特征子
集,即获得前额、右眼、鼻子三个局部特征矩阵。对测试样本进行同样处理,同样获得测试样本的三个局部特征矩阵。然后,对每个局部特征使用SRC 算法进行分类识别,求取每个局部特征的正确识别率,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同样条件下,人脸图片的每个局部特征块的识别率都不同,并且都有较高的识别率。由此可以说明,对人脸进行分块处理对算法鲁棒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表2  不同特征块的正确识别率
特征 鼻子 右眼 额头 特征维度    2 400    1 400    4 800 识别率/% 0.806 6
0.863 3
0.860 0
(2)对训练样本每张人脸图片进行4×2分块
处理,左侧4个特征块大小分别为:40×60、40×60、35×60、60×60。之后获得每个特征块的特征子集,构成8个训练样本特征集:Train i (i =1-8)。同样对训练样本进行4×2分块处理,获得测试样本的
8个特征子集:Test i (i =1-8)。然后,对用SRC 算法对每个特征子集进行分类识别。最后对8个分类结果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求得人脸图片的分类结果,并计算出训练样本的正确识别率,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SRC_P 算法对戴围巾遮挡
人脸图片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89.33%,比直接使用SRC 算法进行人脸分类识别获得的正确识别率
39.67%提高了49.66%,这说明SRC_P 在人脸有遮挡的情况下比SRC 算法更有优势。
表3  SRC_P 算法正确识别率
子块
子块的特征维度
识别率/%
1、2 2 400
3、4 2 400 5、6 2 100 7、8 3 600
8 933
5  结论
由SRC_E 算法测试可以看出,当加权系数γ=2时,SRC_E 算法正确识别率可以达到88.67%,比采用SRC 算法获得正确识别率79%高出了9.67个百分点;在SRC_P 算法测试中,SRC_P 正确识别率为89.33%,
比SRC 算法计算戴围巾遮挡人脸的识别率39.67%提高了49.66%。由此可以得出,
SRC_E 和SRC_P 算法在有遮挡情况下,比SRC 算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参考文献]
[1] 史东承.人脸图像信息处理与知识识别技术[M].北京:电
子工业出版社,2010:17-19.
[2] 段锦.人脸自动机器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
25.
[3] 许冀伟,王占锋,冯艳红,等.一种模糊神经网络的人脸识
别方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2):71-73. [4] 李霞,赵宇明.基于特征的人脸分类算法研究[J].微型电脑汽车可靠性试验
应用,2010,26(4):28-30.
[5] M. Turk, A. Pentland. Eigenfaces for Recognition[J].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991, 3(1): 71-86.
[6] Yong Xu, Zizhu Fan, Qi Zhu. Feature-space based human
face imag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J]. Optical Engineering, 2012, 51(1): 53-55.
[7] John Wright, Allen Y Yang, Arvind Ganesh, et al. Robust
Face Recognition via Sparse Represent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 ligence, 2009, 31(2): 201-227.
[8] 杨荣根,任明武,杨静宇.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J].
计算机科学,2010,37(9):39-41.
(责任编辑、校对:田敬军)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1:5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8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脸   算法   特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