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地球的面貌
知识梳理
疑难点津
1.作为洲界的重要运河、海峡
| 两侧的大洲 | 沟通的海域 |
巴拿马运河 | | |
苏伊士运河 | | |
直布罗陀海峡 | 欧洲、非洲 | 变电工程地中海、大西洋 |
土耳其海峡 | 亚洲、欧洲 | 黑海、地中海 |
白令海峡 | 亚洲、北美洲 | 北冰洋、太平洋 |
| | |
2.四大洋特点
(1)太平洋:最大、最深、岛屿最多。
(2)大西洋:第二大洋,形状略呈“S”形。
(3)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东半球。
(4)北冰洋:最小、最浅、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
3.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
(1)南极洲周围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北冰洋周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3)太平洋周围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4)大西洋周围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5)印度洋周围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4.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 相同点 | 不同点 |
平原 | 地面起伏小 |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
高原 |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
山地 | 地面崎岖不平 | 海拔较高,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
丘陵 | 海拔较低,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
盆地 | 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
| | |
5.世界地形之最
(1)南美洲:①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②最大高原——巴西高原;③最长山脉ssci——安第斯山脉。
(2)北美洲:①最大岛屿——格陵兰岛;②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3)亚洲:①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②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③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④最大湖泊——里海;⑤最深湖泊——贝加尔湖。
(4)非洲: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5)太平洋: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形
(1)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和盆地相反)。
(2)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修建长城沿山脊)。
(3)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山谷处往往形成河流,泥石流沿着山谷前进)。
(4)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
(5)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陡崖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
(6)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和缓。
(1)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2)地中海面积越来越小、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和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形成: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中海越来越小,隆起形成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和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
8.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1)世界最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第二大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岛南缘)(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高频考点
1.大洲的分界线和大洋的航运捷径
(1)大洲的分界线: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钛材料——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南极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2)大洋的航运捷径: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和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大西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中国旅游报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
(1)主要内容:①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各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证据: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②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增高——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③红海在扩张——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3.世界主要山脉带
(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日本岛、台湾岛、菲律宾岛等一系列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脉。(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典例解析
例检验检疫局英文1 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形成的。现在发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试解释这一现象。
【解析】大陆漂移假说可以解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南极洲曾经在暖热湿润的地区,有大片的森林,并形成煤炭,后来经过长期的大陆漂移,漂移到现在的南极地区。
【答案】南极洲曾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带,有大片的森林,并形成煤炭,后来经过大陆漂移到达南极地区。
例2 读北美洲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
(1)北美洲的地势特征是( )
A.南北高,中间低 B.南高北低 C.东西高,中间低 D.东高西低
(2)北美洲西部山地的形成原因是( )
A.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C.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解析】(1)从图中的海拔看,北美洲东西两侧海拔高,中间海拔低。(2)从教材板块构造图中可知,北美洲西部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答案】(1)C (2)B
方法归纳
1.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
(1)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2)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海拔较高,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2.用板块构造学说和火山地震带解释各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烽火通信南京研发中心)中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多地震活动。2008年5·12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原因: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应力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