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跨度过江拖拉管设计

阅读: 评论:0

浅析大跨度过江拖拉管设计
  摘要:河源江东新区,位于东江东岸,坐拥 " 三江六岸 " 绝美景观,背靠连绵不断的梧桐山脉,与新市区、老城区隔江相望,属河源中心城区东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源未来城市发展主要增长极。河源市委七届三次、四次全会赋予江东新区 " 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 " 的战略定位。河源110kV方红至中心线路工程过东江段位于江东新区,根据规划要求,采用电缆敷设方式,电缆线路跨越东江采用水平定向钻拖拉管工艺,跨越距离长,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及施工难度大。本文针对跨江水平定向钻拖拉管技术难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平定向钻;拖拉管;过江;大跨度;地质复杂;
        1 工程概况
        河源110kV方红至中心线路全线采用电缆敷设,电缆路径长约5.85km,单相电缆长6.15km,为双回线路路。线路过东江段长度约750m,位于东江胜利大桥东侧,距胜利大桥约67m,线路走向平行于胜利大桥。过东江采用水平定向钻拖钢管工艺,钢管内穿MPP电缆保护管。
        2 水文地质情况
        2.1 水文情况
百日维新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
        1、第四系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粉细砂层(②-3)、中粗砂层(②-4)及含卵石砾砂层(②-5),为强透水层。
        2、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强风化砂砾岩、中风化砂砾岩裂隙中,强风化砂砾岩裂隙较发育,属强~中等透水层,中风化砂砾岩其裂隙富水及透水性具不均匀性,属弱~中等透水层。
        场地地下水丰富,主要靠江水渗透补给,靠蒸发、向下渗透、地下迳流排泄。地下水水位及水量动态变化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2.2 地质情况xtr105
        场地岩土层划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及白垩系上统基岩层,土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粉细砂、中粗砂、含卵石砾砂及风化砂砾岩。其中砂层、砾砂层、全风化砂砾层、强风化砂砾层均为强透水层。
        3 纵曲线设计
        3.1 竖向标高设计工程控制论钱学森
        根据东江航道水务评估要求,钢管在河床底部埋设深度不小于6m,以满足通航要求。
河床底部土层主要为含卵石砾砂、强风化砂砾岩、中风化砂砾岩。卵石砾砂、强风化砂砾岩均为强透水层,定向钻扩孔时易发生塌孔,故选择中风化砂砾岩为穿越土层,最终钢管竖向标高定为16.1m,距河床底部16.7m,满足通航要求。
        3.2 曲线分段及曲率半径设计
相声flash        水平定向钻纵断面轨迹宜由“入土端斜直线段——入土端曲线段——水平直线段——出土端曲线段——出土斜直线段”组成,应根据地层条件、交叉管线情况、管材性能、路径长度、通航要求等各种条件,优化设计,合理组合。
        结合东江河床横断面及定向钻长度、竖向埋深,各段长度见下表:
        定向钻出入土角度均为8°,定向钻曲率半径为1200m。
        4 横断面设计
        为降低工程造价及加快施工进度,选择单管敷设方式,本工程为110kV双回电缆工程,电缆为单芯电缆,共六根,在满足电缆敷设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直径钢管,经过优化比选,选Φ850x14螺旋钢管,内穿7根Φ225x12MPP管及4根Φ75x5MPP管。其中Φ225x12MPP管用于敷设110kV电缆,一根备用;Φ75x5MPP管用于敷设通信光缆。水平定向钻分6级扩孔至1300mm。
 
        5 工井支护结构设计
        定向钻出土端设置内空尺寸为4.0x3.4x10(h)m工井,工井所在土层为素填土、粉细砂、中粗砂。粉细砂、中粗砂均为强透水层,工井采用明挖施工,需采取有效的支护及防水措施。
        5.1支护方案比选
        工井基坑深约10.5m、宽约5.2m,长约8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规定及相关技术要求,本变电站基坑变形控制安全等级为一级。
通道管理系统        一级基坑支护结构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等。支护结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基坑处站位、周围环境、地下管线及地质条件。
        5.2支护方案选择
        由于基坑所在土层为强透水层,受东江水流影响,地下水位较高,不能采用人工挖孔桩。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因素,选用钻孔灌注桩支护结构,同时另设止水结构。
        基坑支护采用Φ800mm钻孔灌注桩,间距900mm,灌注桩长度为15m,基地嵌入深度为4m,进入中风化砂砾岩。设置三道支撑,首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800x800
m冠梁整体浇注,二、三道支撑采用Φ600x14钢管加钢围檩。
        5.3止水结构选择
        支护结构选用冲孔灌注桩,需另设止水结构,根据灌注桩布置形式,采用在灌注桩之间设置Φ600mm双重管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咬合止水,旋喷桩底至中风化砂砾岩顶面。
        工井在拖拉管完成后施工,在钢管进入工井处无法设置灌注桩及旋喷桩,采用袖阀管洞内水平注浆加固土体,间距0.5m*0.5m。袖阀管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加固范围为钢管四周5m。
        6小结
        大跨度过江拖拉管设计重点解决纵向曲线设计、优化钢管断面,深基坑支护及防水问题。河源110kV方红至中心线路已于2017年12月顺利投产,有效缓解了满负荷运行的110kV黄沙变电站的供电压力,确保黄沙片区及中心城区的供电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秦皇岛开发区胡英杰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作者简介:
        王连锋(1979-),本科,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从事电网设计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8:3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7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采用   定向   电缆   钢管   支护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