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阅读: 评论:0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除湿胃苓汤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角蜡蚧
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景导入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展示投影:
1.你知道江西著名的避暑胜地是那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
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十八大的意义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63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64页的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
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som
寒带
寒带气候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2)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的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3)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气候
(4)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的西岸温带季风气候
(5)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谈一谈:你最想到哪里去旅行?那里的气候如何?
第二课时
教师引导:
1.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受那些因素的影响?(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气候要素包括哪两个方面?(答:气温、降水)
教师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因此,它们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活动1
教师引导:读图3.29
1.A位于什么带?B位于什么带?(答:A位于热带,B位于寒带)
2.热带、寒带的气温有何特点?(答: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低温)
3.A、B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答:A降水多,B降水少)
4.A、B谁的纬度高?谁的纬度低?(答:A的纬度低,B的纬度高)
教师小结: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
活动2
提问引伸:
1.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是什么气候?
(答: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属于什么降水类型?
透明加密(答:夏季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湿润区)
教师小结: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亚欧大陆的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全年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常年湿润;亚欧大陆内陆距海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少。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6:5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7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候   影响   地区   降水   气温   教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