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达标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据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的城 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其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下图示意海城 位置和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 .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喜光热,耐干旱根系发达,抗风性强耐盐碱性更强耐贫雅土壤,生长快 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干旱气候强沙尘暴石油污染D.全球变暖 据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的城 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其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下图示意海城 位置和景观。据此完成1~3题。
47°48°
。城市:.:•:•:•:•:沙漠 一国界
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喜光热,耐干早根系发达,抗风性强耐盐碱性更强耐贫搭土壤,生长快 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干早气候强沙尘暴石油污染全球变暖答案 |1.D 2.C 3.D丽第1题,根据图中科威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宣,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 旱,将海水引入内陆可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D项正确。第2题,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 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沿海地区红树种子的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强,C项正确。第3题,海城是 热带沙漠气候,石油资源丰富,气候干早、强沙尘暴、石油污染问题目前就很严峻,而题目问的 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A、B、C三项错误;全球变暖,使当地气候更加干旱,全球变暖使冰川 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域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威胁,D项正确。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面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
海面 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 化效应”。据此完成4~5题。 1. 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活污染陆上工业生产排污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港口建设 对“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危害,叙述不正确的是()海水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气候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使水温降低修案 |4.C 5.D瓯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海洋沙漠化效应”的形成主要与废油入海有关,所以,其主要是在 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第5题,油膜覆盖,抑制海水蒸发,减少海而潜然释放, 会使水温升高。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区域性集聚特征更为明显,环境污染事件的 发生亦逐渐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下图为1995—2012年中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转移轨 6.该图表明环境污染事件(
A.转移速率在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明显较低与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高负荷的排污有关西部和东部是高危风险发生区域发生区域在中国分布均匀 7.推测2004^2010年重心转移的原因有()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②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B.@®
发生区域在中国分布均匀 7.推测2004^2010年重心转移的原因有()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②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B.@®
发生区域在中国分布均匀 7.推测2004^2010年重心转移的原因有()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②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B.@®
B.阴霾天气发生区域在中国分布均匀 7.推测2004^2010年重心转移的原因有()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②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B.@®
B.@®
B.@®
B.@®
A.出口贸易结构
B.@®
D.(D®
①②C.③④器6.B
器6.B
例外管理器6.B
器6.B
沈子钰
force10第6题,由图所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主要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可知污染发生的主要 区域也在南方地区;转移速率取决于相同的时间内重心转移的距离;环境污染主要由工业引起, 发生区域在我国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且其重心位置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变化。故选三教九流图B项。
第7题,由图可知,中国环境污染事件2004—2010年重心向中部和东部地区转移,结合时政可 知,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部地区对转移产业的承接和东部沿海经 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故选A项。
8.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系统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全球生态系统会因为全球变暖而进入一个全面繁荣的时期因为海洋比热容大,所以其生态系统将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干早、半干旱区的土地荒漠化因为我国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所以全球变暖对我国的生态系统不会造成影响醒画全球变暖将对全球各地区包括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在某 些地区是正面的,而在某些地区却是负面的。
酸雨是二我化硫和氮叙化物等气体进入大气后不断累积、被缓慢我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 随雨、雪、冰雹降落到地面形成的。据此完成9~10题。
9. 下列情况可能造成酸雨的是()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①②③④②④②③ 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提倡使用无铅汽油工厂把烟囱建高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修案 |9.C 10.C厕第9题,酸雨主要是含硫煤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硫表化物和氮我化物所致。第10题, 根据酸雨形成原理,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可中和硫袅化物,减少酸雨的产生。 近地面大气臭虱主要是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鼠虱化物,在高温 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当近地面的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会对人类 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2018年6月中国气象部门增加了臭煎气象预报业务。据此完成11~13 题。
10.下列城市与时间组合,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是()广州5月武汉6月南京7月北京8月 推测预报臭氧气象的方法()综合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天气状况预报气象部门到指定地点进行臭氧浓度实测实报参照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进行预报结合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图进行
预报 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用环保材料进行家庭装修少用私家汽车,绿出行关停部分电器,节约用电答案 |11.C 12.A 13.A画第II题,根据材料可知,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易发生臭就污染,南京在7月份受 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高温闷热,紫外线强,柘发生臭虱污染,C项正确;广州5月、武汉6月及 北京8月阴雨天气多,紫外线.弱,不易发生臭就污染,A、B、D三项错误。第12题,臭氧浓度过 高时造成大气污染。因此要综合大气环境质量和天气状况对臭氧气象进行预报,A项正确。
第13题,当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关闭窗户,减少室内通风换气的 次数,减少与污染空气的接触,A项正确。
读我国不同地区生态退化类型图,完成14-15题。
11.®®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水十.流失酸雨危害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土壤盐碱化(3)®©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a.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c.人口密集,过度开垦d.酸雨危害严重 A.abB.cdC.acD.bd答案 |14.C 15.C画第14题,①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 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第15题,③④⑤三个地区都 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个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 成植被破坏,加重了 土壤侵蚀。
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 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据此完成16~18题。
12. 云南成为世界“基因宝库”的条件是()①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分布着各种地表形态②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其 成为生物物种的天然庇护所③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居民的环保意识强烈④交通闭塞,资源 无法开发©@B.(3XJ)C.①③D.②® 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①大规模的商业活动造成生物物种濒危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③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
足①②B.®®C.③④D.②®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以后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应该()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③建设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 ④开展生态旅游②④B.@®C.③④D.①®答案 |16.A 17.B 18.C画第16题,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得益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变迁及自然条件,很多在别的区域 灭绝的物种在云南保存了下来。第17题,商业活动、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的主要原因。第18题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