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浅析中国古典诗歌中“逝川”意象的审美意蕴-精品

阅读: 评论:0

浅析中国古典诗歌中“逝川”意象的审美意蕴
一、青丝成雪,朝露去日——感生命的转瞬即逝
逝川东流,一去不复返就好比人的一生,头发由乌黑锃亮转眼花白一片,这两种意象是极其相像的,李白曾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逝川匆匆东流,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由联想起时间的飞速流逝,人生的转瞬即逝,的确,最能代表人生命痕迹的莫过于华发了,在古诗中涉及人的华发的诗句还有很多,据笔者初步统计,在有关逝川意象的诗中明确提到华发意象的有以下四首:首先是宋代章云心《古意十四首其一十三》内窥镜检查“逝川常东流,白日易西没。悠悠天地间,二物何飘忽。促迫于生人,绿鬓成华发。昧者不自知,终朝常汩汩。武警成都医院这里的生人指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沅陵县志绿鬓指花白头发;其余三首分别是明代成鹫的《上滩华发生秋,青山惜暮年。艰难行路客,留滞上滩船。远水分孤屿,中流见逝川。客心正摇落,吟遍夕阳边。明代何绛的《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其一》自今歧路各西东,事与浮云失故踪。已觉逝川伤别念,更来清镜促愁容。星霜渐见侵华发,火影应难到洞宫。最是不堪回首处,隔江吹篴月明中。以及明代王立道的《书观澜卷赠行涂堂主簿父二首其一》旅馆忽经年,归怀感逝川。
云来震泽薮,春去洞庭船。濠水思蒙吏,龙门怅马迁。江湖堪寄兴,莫自叹华颠(白头。指年老)。可以看出,华发意象总是牵动着诗人的愁绪,尤其当面对逝川东流,心情就越发惆怅。
蒸发皿
《古诗十九首》也反复地咏叹时间永恒与人生短暂之间的反差: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浩浩阴阳移,mgs1年命如朝露。曹操的《短歌行》开头四句道出了一种普遍的悲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仿佛这个时代的人似乎都体会到了人生如朝露般昙花一现,明代屈士煌《羊城秋忆其五》也感慨何堪转盻成朝露,黄木湾头泣逝川。明代卢龙云《长歌行》人生百年内,倏若东逝川。红颜等朝露,旦夕成弃捐。这里的逝川朝露意象相互映衬,融合,共同来抒发诗人倍感生命转瞬即逝的愁苦。
昆廷 布赖斯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3:29: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65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意象   朝露   人生   诗人   上滩   时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