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游、章三部中国文学史比较研究

阅读: 评论:0

袁、游、章三部中国文学史比较研究
作者:甄惠娟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2
        【摘 要】文学史是人类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其核心内容是阐释文学作品在历代的发展演变历程。袁行霈、游国恩、章培恒三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这三部中国文学史在史学观念、文学思想、著述精神和编写体例上都呈现出各自的特,将它们做一番比较,对于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章俊元北京种子交易会【关键词】中国文学史;比较;意义
上通下达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文学化的民族,文学在统治阶层和民间都有着无可匹敌的话语地位。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文学史的写作引起了很多专家的青睐,文学史著作也越来越多。下面我就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统称袁著)、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统称游著)、章培恒、骆玉明二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以下统称《新著》)做一比较。
        一、三部文学史的整体比较
        袁著在总绪论里从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入手阐释了一些比较深刻的文学理论,他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三古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otl功率放大器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热仿真分析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战争(1840
        第七段: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三古七段说虽然是前人提出的,但明确的写入文学史却是袁著的首创,这可以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史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袁著一个最大的特点。
        袁著、游著都是以朝代更替作为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所谓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如此分法使文学发展史与政治变迁史印合,讲述起来确有其方便和相当的合理之处,但弊病也很明显,即有意无意地使文学史成了政治史的附庸,不能更好地反映文学自身的擅变规律。《新著》毅然抛弃历来惯用的王朝分期法,而采用将古代中国文学史分为上古、中世、近世三大段,在中世文学(从秦至宋末)又分出发韧、拓展、分化三期,在近世文学(从金末至晚清) 又分出萌生、受挫、复兴、徘徊、擅变五个阶段。虽然上古、中世、近世的提法是参考了国外史学和某些前人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经验,但具体的解释却是全新的,尤其重要的是这样分期和整部文学史的理论体系是密切相关的。《新著》的《导论》对此作了清晰的阐述,把划分每一个时期的理论依据——人性与审美意识的发展、文学美学特征的表现,分析得非常透彻。这也就把文学史分期的知识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把知识和理论、学术和思想作了很好的结合。
>北京青年报网站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3:2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6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史   中国   文学   发展   分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