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0701203
中文系学年论文
( 2011届本科)
系(部) 院: 中 文 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作 者 姓 名: 边 仁 杰
指 导 教 师: 朱瑜璋 职称: 副教授
完 成 日 期: 2010 年 6 月10 日
河西学院中文系本科学生学年论文(设计)登记表
姓 名 | 边仁杰 | 班级 | 07(2) | 学 号 | 0701203 |
系(部)、院:中文系 |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
学年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宫体诗的语言特点 |
中国公路学报论 文 摘 要: (至少 八 百 字) | 风靡一时的齐梁宫体诗自从诞生以来一直被评为“妖体”、“淫诗”、“亡国之音”,殊不知它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其在追求诗歌艺术新变方面所做的努力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它在语言方面追求的是辞藻的婉丽浓艳、精巧细腻和平易流畅,所以也就形成了宫体诗这种“轻艳”、“绮靡”的风格。本文将结合全盛时期的宫体诗人的作品并把它和当时的南朝民歌以及元嘉、永明时期的作品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比较,浅谈了宫体诗在语言上的新特点以及行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首先,把他和南朝民歌的语言进行了一个比较,体现出了其语言上的婉丽含蓄,又结合萧纲作品中出现的大量的表示彩的词,展现了宫体诗语言的浓艳特征。 其次,通过具体分析宫体诗在语言方面的锤词炼句,和这种“情必极貌以写物”的特点突出了语言方面的精巧细腻。 再次,把宫体诗和谢灵运、颜延之的诗做了一个粗略的比较,体现出了语言上的平易流畅。 最后,分析了形成宫体诗在语言上独异与其他是个的原因。 |
指导 教师 评语 | 田文镜 |
指导教师签名 | | 季诺维也夫>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 广州白云职业学院绩 | |
| | | | | | | | | |
浅谈宫体诗的语言特点
边仁杰
(河西学院 中文系 07 (2) 班)
摘要:风靡一时的齐梁宫体诗自从诞生以来一直被评为“妖体”、“淫诗”、“亡国之音”,殊不知它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其在追求诗歌艺术新变方面所做的努力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它在语言方面追求的是辞藻的婉丽浓艳、精巧细腻和平易流畅,所以也就形成了宫体诗这种“轻艳”、“绮靡”的风格。本文将结合全盛时期的宫体诗人的作品来浅谈其在语言方面的魅力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宫体诗;婉丽浓艳;精巧细腻;平易流畅
自古以来传统的诗学观念强调“诗言志”和“文以载道”,强调诗歌和文学作品要有补世用,文学为政教服务,而到了南朝时期却强调诗应“吟咏性情”(萧纲《与湘东王书》)和“文章且需放荡”(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下宫体诗人就冲破了传统的桎梏,在诗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表现女性的容貌美、哀思美、服饰美等,到处洋溢着一
股浓浓的脂粉味和一种富贵气。但这一切都是借助语言来呈现和构建的。
语言方面萧子显曾经指出理想的诗歌语言应做到“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南齐书文学传论》);萧绎也认为“至如文者,惟须绮毂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金楼子·立言》)这些都表明这一时期的诗人在语言上追求的是一种婉丽浓艳、精巧细腻和平易流畅。刘勰在《文心雕龙·物》篇中曾评价这一时期的诗歌语言方面时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因此文本就宫体诗在语言上所呈现的特点想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宫体诗,指齐梁以来,由徐擒始作俑者,以东宫太子萧纲等人为中心,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歌咏女性的服饰、容貌、体态、物件及女子的情绪天地,主要抒写艳情,以体物为特,风格轻艳,语言艳丽,表现方法上讲究声律、对偶的一种新变体。(采用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宫体诗的出现就是对孔子“兴、观、、怨”诗学观的一次颠覆。宫体诗在继元嘉、永明之体后又为中国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诗歌长河中特殊而又重要的一段。
宫体诗除了内容上过于狭窄以外在形式方面可谓成绩显著,这一点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文心雕龙·物》篇中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唯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可见这种追求“形似”和语言上的“密附”、“巧言”、“不加雕削”和“曲写草芥”也是诗歌在写作技巧上不断成熟的一种表现。
一、婉丽浓艳
就宫体诗的语言后人评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梁书·庾肩吾传》中评其“弥尚丽靡”,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梁武帝的诗为梁诗“妖艳”风格的极致,称之为“绝代佳人”。
首先来看它的婉丽。由于宫体诗在内容方面吸收了当时的南朝民歌的内容,因此在题目的命名上许多采用了乐府旧题。如梁武帝他的诗作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民歌风韵。还有萧纲的《有所思》、《有所伤》、《美女篇》、《采莲曲》、《子夜歌》……可见宫体诗在题材方面受到了当时民歌的影响。但与当时流行的民歌相比在语言方面宫体诗显得婉丽含蓄得多。
先看几首民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欢愁侬亦惨,郎笑我更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子夜歌》)
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常见。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子夜歌》)
内容上分别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相思,用“丝”谐音“思”、“莲”谐音“怜”、“匹”等,和一起同喜同悲,还有弃时的心情。在语言上大胆泼辣,生动活泼,透露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但却显得粗糙、口语化,不够含蓄。
再看几首宫体诗:
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弦。(萧衍《子夜歌》)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去理,粉拂生黄衣。(萧衍《子夜歌》)
遗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去。金铜作芙蓉,莲子何能实。(萧衍《子夜歌》)
内容上表达了女子那种欲爱含羞的心理和别后自己无心梳妆的心态。但语言上却出现了“朱
口”、“玉指”、“粉拂”、“金铜”等相当书面化并且有宫贵气息的词,就显得比较的婉丽而含蓄。云南中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再拿其他宫体诗与民歌相比,如西曲中的《读曲歌》: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萧纲的《古意》:
妾在成都县,愿作高唐云。樽中石榴酒,机上葡萄裙。停梭还敛,何时劝使君。
萧衍的《有所思》: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衣上若犹在,握里书未灭。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刘邈《折杨柳》:
高楼十载别,杨柳擢丝枝。摘叶惊开驶,攀条恨久离。年年阻音信,月月减容仪。春来谁不望,相思君自知。
同样是写那种相思之苦和别离之恨,“一年都一晓”语言上大胆直白,与前者相比宫体诗显得是那样的婉丽与含蓄。
其次我们再来看宫体诗语言的浓艳。这一特点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宫体诗中出现的大量代表宫廷生活的许多意象。如“红粉佳人”、“珠光宝气”、“浓脂淡粉”、“丹唇绿衣”等意象。如“……卢家兰室贵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屡五文章。……”(萧纲《河中之水歌》)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身著五彩华服,头戴金钗的红粉佳人。“……月映寒蛩褥,风吹翡翠帷。飞鳞难托意,驶翼不衔辞……”(王僧儒《春闺怨》);“妆铅点黛拂轻红,鸣环动佩出房栊。看梅复看柳,泪满春衫中。……薰炉含好气,庭树吐华滋。”(萧纲《伤美人》);“绿髦愁中改,红颜啼里灭。”(王僧孺《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六首》)这些加点的词语不仅是宫廷所特有的生活意象而且这些女子的打扮显示出一种雍容华贵,让人看的是眼花缭乱。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佂就是宫体诗用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彩斑斓的百艳图。明人杨慎在《升魇诗话》卷八中曾论及梁简文帝萧纲“《咏疏桐》:
萎绿映葭青,疏红分浪白。落叶洒行舟,仍持远送客。
此诗二十字内用彩四字,在宋人则以为忌矣,以为彩字多不庄重,不古雅。”在古诗中出现大红大紫的字实可谓“艳”。而在宫体诗中却比比皆是就拿萧纲的诗来分析,如《美女篇》“佳丽尽关情,风流最有名。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粉光胜玉靓,衫薄拟蝉轻。…… ”;“绿叶朝朝黄,红颜日日异。”(《寒闺》);“可怜黄金络,复以青丝系。”(《采桑》);“青丝悬玉镫,朱汉染香衣。”(《紫骝马》)“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春日》);“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娼家。”(《乌栖曲》);“桂楫兰桡浮碧水,红花玉面两相似。”(《采莲曲》)。纵观他的诗我们会发现他用了“黄”、“青”、“红”、“翠”、“白”、“苍”、“朱”、“紫”、“丹”等颜和“碧粉”、“黛”、“金银”、“玉”、“素”、“铅”等物而借指的颜来模山范水,这些足以看出宫体诗在语言上的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