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息肉病
第1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1 复习笔记
一、曹操与曹丕
1.曹操
①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称为“汉末实录”。 ②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前者如《度关山》,后者如《短歌行》。 ③《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2)曹操诗歌对汉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
①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②他的诗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
③宋敖器之《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操诗歌风格为慷慨悲凉。他的四言诗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体注入了活力。
(3)曹操的文体领袖地位
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为天下英才提供了施展文学才华的机会。这些文人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许多 优秀的作品,与曹氏父子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
2.曹丕
cnf
(1)曹丕诗歌分类
①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蓉池作诗》等,这些诗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致,文辞富丽,常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②抒情言志之作。如《煌煌京洛行》。
③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代表诗人水平。如《燕歌行》其一,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曹丕诗歌新变
②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在艺术形式上,曹丕的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二、曹植
1.曹植诗歌分期与分类
(1)前期诗歌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前期主要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
(2)后期诗歌
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①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后者是文学史上
gop
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②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美女篇》等。
朵康③述志诗。如《杂诗》等。
④游仙诗。如《仙人篇》、《游仙诗》等。曹植的游仙诗,并非真信神仙,实际上是其忧生之心、忧患之词。
2.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锺嵘《诗品》评曹植的诗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3.曹植的成就与后世诗人的认同
(1)成就
①大力创作五言诗。
②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③风格上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2)后世诗人的认同
①其诗文采富艳。
②曹植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③其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三、王粲、刘桢及蔡琰
1.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璃、应场、刘桢为“七子”。其中王
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锺嵘《诗品》列之于上品。
2.王粲
(1)其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也是他写诗的出发点。
(2)作品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但都是从个人身世的感伤中展开的。
(3)王粲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
3.刘桢
(1)刘桢的诗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
(2)以气势取胜,无论是抒情还是咏物,无论是写山水还是状禽鸟,都显示出其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诗品》评其为“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4.蔡琰与《悲愤诗》
(1)五言体的《悲愤诗》重点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通过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各种场面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悲愤诗》深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可以和《孔雀东南飞》比美,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它的影响。
四、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政治理想的高扬
(1)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2)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
2.人生短暂的哀叹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
(1)单纯的哀叹,如徐斡《室思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2)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如曹操的《短歌行》。
(3)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如曹操《龟虽寿》。
3.强烈的个性表现
(1)在诗歌风格上,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锺嵘《诗品》)。
(2)在诗体的运用上,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
(3)在诗歌语言方面,曹操、阮璃、陈琳诸人较为朴质,曹丕、王粲等人则较秀美;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4.浓郁的悲剧彩
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五、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1.正始诗歌概况
(1)曹魏后期,政局混乱,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2)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
(3)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2.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1)《咏怀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它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2)其中“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的总纲。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阮籍无法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在诗歌中,他也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游仙和隐居。
(3)诗风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作诗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就其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
3.嵇康
(1)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较高。有《幽愤诗》、《赠秀才入军》等诗。
双声卡(2)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写照,也是向来为人称道的妙句。
(3)刘勰《文心雕龙》评其诗为:“嵇志清峻。”锺嵘《诗品》评其诗为“峻切”。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阿穆尔
1.曹丕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首次提及建安七子诸作家的现存著作是《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典论·论文》
【解析】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专论。“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