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复习笔记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纳赛尔主义1.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的杂剧创作
(1)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燉,用杂剧作为的工具,既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同时也借此表明自己只爱吟风弄月、胸无野心异志。
(2)朱权的杂剧兼古朴与工丽于一体,于语言上颇有可观之处,如《卓文君私奔相如》等。他还作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收录、品评了金董解元以下、元代和明初的杂剧与散曲作家203人,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
(3)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较多的作家。他的杂剧有的喜庆剧、有度脱入道的神仙剧、有节义道德剧、还有起义英雄剧等。朱有燉的杂剧语言质朴、音律谐和,《仗义疏财》在演唱方式上则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 2.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的杂剧创作杨诗丽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贾仲明和杨讷都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杂剧作家,都当过明成祖的御前侍从。
(2)贾仲明的创作倾向与朱有燉相近,文采华丽,南北曲还可以同折对唱,如《萧淑兰》《升仙梦》等。
(3)杨讷所作杂剧18种,今存《刘行首》《西游记》2种,后者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许多情节与百回本《西游记》并不一致。在大型元代杂剧《西
厢记》之后,《西游记》以其5本24出的庞大体制,为杂剧向传奇的转化做了扎实的铺垫。
3.刘东生的《娇红记》
刘东生所作杂剧今存《娇红记》2本8折,他是在元代宋梅洞加以渲染的小说《娇红传》的基础上又作了戏剧化的加工和创作,细腻婉转地将申生与娇娘的恋爱心曲表现出来,浅唱轻吟,深情盎然,丽语佳句,随处可见。为传奇《娇红记》的再创作做了铺垫。
4.明初杂剧的特点及其与元杂剧的区别
(1)明初杂剧的特点
明初杂剧从作家构成上看,大多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其作品缺乏元杂剧直面现实的抗争精神,而将元杂剧后期愈演愈烈的封建说教、神仙道化乃至风花雪月等种种倾向加以张扬,具有粉饰太平的浓厚彩。
(2)与元杂剧的区别
①从语言风格上看,明初杂剧与元杂剧的质朴本相较,有着渐趋华丽雅致的追求。
②从艺术创新上看,明初杂剧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僵化格局,朱有燉在剧中安排的轮唱合唱,贾仲明将南北曲融入一折,杨讷的《西游记》超越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通常规范,这都为明中叶后杂剧的南曲化奠定了基础。
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
1.转型期杂剧的特点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既与元杂剧差异颇大,又与明初的杂剧多有不同。
(1)从发展线索来看,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有其连贯发展的历史。
(2)从创作倾向上看,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打破了风花雪月、伦理教化和神仙道化的褊狭局面,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与伦理反思剧都
不在少数。
(3)从演唱体式上看,嘉靖之后的杂剧大都是南北合套或者纯为南杂剧,杂剧的纯北曲体式从总体上看已经终结。
(4)从艺术成就上言,明代中后期的部分作品可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2.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1)王九思的杂剧《杜甫游春》抒写了大诗人的激愤之情,骂当道之黑暗,感个人之不遇。
(2)康海的《中山狼》取材于马中锡的《中山狼传》,语言生动传神,结构首尾连贯,对人心不古、品行大坏的上流社会现状予以了艺术的概括和辛辣的讽刺,《中山狼》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
制,对世态炎凉深有体悟,对人间“中山狼”的面目认识真切。
(3)当时的剧坛上形成了以康海为代表的中山狼题材创作热,如陈与郊的杂剧《中山狼》,汪廷讷的杂剧《中山救狼》,无名氏的传奇《中山狼白猿》。由此发端,以徐渭作为主将,使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往往以社会伦理批判等讽刺性的内容作为重头戏,使杂剧成为一种富有战斗力的文体。杨玉圣
3.《一文钱》等讽刺杂剧
(1)徐复祚的《一文钱》塑造了一位吝啬鬼卢员外的典型形象,与元代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一脉相承。
(2)王衡的杂剧有《郁轮袍》和《真傀儡》,后者摹状人情冷暖之风气,又将官场与戏场贯穿起来,在喜剧架构中体现出官场与富贵场中的悖谬情形与荒诞意味。
(3)吕天成的杂剧《齐东绝倒》,把讥刺的矛头直接对准“圣君”尧舜,他敢于写这样敏感的题材,冒犯君王的淫威,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4.爱国题材杂剧和爱情题材杂剧
(1)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都洋溢着一种祖国难离、游子归根的强烈感情。
(2)冯惟敏的《僧尼共犯》说明自由婚恋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孟称舜的《桃花人面》根据崔护的《游城南》和宋元戏曲、话本改编,诗情画意中流淌出儿女浓情,他还写过《死里逃生》《英雄成败》《花前一笑》《陈教授泣赋眼儿媚》等杂剧,编选过《古今名剧合选》杂剧集。
(3)这一时期为人们所关注的杂剧作品还有李开先的《园林午梦》、汪道昆的《大雅堂乐府》(包括《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剧)、茅维的《闹门神》、叶宪祖的《易水寒》、沈自徵的《霸亭秋》等。
三、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1.“狂人”徐渭
徐渭其人多才多艺,在诗文书画和戏剧等艺术领域内纵横驰骋,迸发出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火花。
2.《四声猿》
《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王骥德《曲律》称其“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作为一组杂剧,
它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1)《狂鼓史》和《玉禅师》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恣情戏弄。《狂鼓史》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强烈不满,写得激情喷涌,读来畅快淋漓,为《四声猿》之冠。《玉禅师》写得更轻松俏皮一些,它以漫画似的笔触,剥开了庄严佛国和正经官场的堂皇外衣,
描摹了其欲火烧身的尴尬局面,也袒示出封建政权与神权的某些不甚体面的尴尬。
(2)《雌木兰》和《女状元》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易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雌木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徐渭自己可进可退的政治理想,而《女状元》则表达了他抱负难展、徒叹奈何的苦楚、辛酸与悲哀。
3.《歌代啸》
传为徐渭所作的《歌代啸》是一本四出的市井讽刺杂剧,每出故事相对独立。全剧充满了冷嘲热讽的市井情味,对做假坑人者深为鄙夷,对直接酿成冤假错案的糊涂州官大加嘲笑。鄙谈猥事,尽皆入戏,
于嬉笑怒骂之馀,也不乏油滑庸俗之处。
4.徐渭在剧坛上的影响
(1)徐渭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
(2)他的作品从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有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彩。
(3)他对所谓的巍巍正统与赫赫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刺,嬉笑怒骂,谑而有理,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4)他精通声律,《女状元》杂剧全用南曲,也具备开创意义。
(5)从整个明代戏曲大势来看,徐渭作为明杂剧的代表作家,汤显祖作为明传奇的代表作家,这是公认不争的事实。
(6)《南词叙录》,一般公认是徐渭所作,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对传奇作家们也产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
【名师点拨】徐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剧作家,他不仅在明代声名显赫,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人、他的作品都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念产生了或表或里的深远影响。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题
《四声猿》[首都师范大学2012、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徐渭《四声猿》的文体是_____。[填空题,中山大学2012年研]
(2)明杂剧《四声猿》的作者是_____。[填空题,中山大学2011年研]
(3)《四声猿》杂剧的作者是_____。[填空题,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研]
答:《四声猿》是明代徐渭的一组杂剧。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故其名奠定了全剧的基调。这组杂剧分别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全称为《狂鼓吏渔阳三弄》(一出),《玉禅师翠乡一梦》(二出),《雌木兰替父从军》(二出),《女状元辞凰得凤》(五出)。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被誉为“明曲第一”。其中《狂鼓史》成就最高,是典型的单折短剧。《四声猿》中有徐渭才华难展的悲哀,其表情酣畅淋漓,艺术上有独创之处,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论述题
以《四声猿》为例,论明杂剧对元杂剧体制上的突破。[北京大学2010年研]
黑暗时代读书写字
答:《四声猿》是指明代徐渭创作的一组杂剧,即《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和《翠乡梦》,是明代杂剧的代表作品,在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代杂剧在数量和质量上比元代杂剧相对减少和蜕化,但在形式上却有了一定的进步,下面以《四声猿》为例,来说明杂剧对元杂剧体制上的突破,其具体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