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关汉卿)【圣才出品】

阅读: 评论:0

第2章关汉卿
2.1 复习笔记
一、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
1.关汉卿的生平
直流断路器关汉卿的前半生,是在动荡不宁的年代中度过的,入元之际,已年近半百。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生性开朗通达,由于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因而写杂剧,撰散曲,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作品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
2.关汉卿的复杂思想及其创作的驳杂特
元朝,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民众日益觉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文坛上,雅文学虽然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但它馀风尚炽,而俗文学则走向繁盛。这两股浪潮碰撞交融,使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风貌,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
(1)一方面,他关心民生疾苦、热爱大众文化;另一方面,他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认同儒家仁政学说,并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
(2)一方面,他血泪交迸地写出感天动地的《窦娥冤》,另一方面,他又以憧憬的心态编写了充满富贵气息的《陈母教子》。
(3)就其全部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而言,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就创作的态度而言,他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
(4)他是一位勇于以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倜傥不羁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
3.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其中若干种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
尚有争议。
二、《单刀会》与《西蜀梦》
1.《单刀会》:呼唤英豪
(1)内容
《单刀会》剧本以“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的局势为背景。关汉卿笔下的鲁肃,用心险诈,为讨还荆州,设下圈套,名义上邀请关羽赴宴,实际上伺机胁迫对方就范,不惜挑起祸端引发战争。关羽明知鲁肃有诈,却光明磊落,胸有成竹,毅然赴会。他力斥鲁肃的阴谋,捍卫“汉家”的基业,及时平息了一起惊心动魄的纷争,维持住平稳的局面。
(2)艺术
关汉卿剧作的风格泼辣沉雄,这在历史剧《单刀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单刀会》在构思上很有特。他以浓墨重彩歌颂关羽,是在呼唤英豪。可悲的是,呼唤英豪的关汉卿,却敏锐地觉察到,英豪往往落得悲惨的结局。
2.《西蜀梦》:英豪被害,谁救天下苍生
(1)内容
《西蜀梦》以刘备当了“大蜀皇帝”为背景。剧作写为“刘汉”基业出生入死、功勋显赫的关羽和张飞相继被害。他们冤魂不散,双双赶赴西蜀,向诸葛亮和刘备托梦,诉说屈死的经过,缅怀手足之情,表达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华为s7 slim
(2)艺术
剧本着重写了两个方面:一是以昔日雄赳赳的英豪,与今日昏惨惨的冤魂作对比;一是以关、张二人生则救助天下、死却无人救援作对比。可以说,“英豪死了”便是《西蜀梦》的主题;在英豪轻易地死于小人之手的时代,谁来救天下苍生,则是《西蜀梦》的潜台词。
三、《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1.《救风尘》《望江亭》
(1)下层民众奋起自救
关汉卿的《救风尘》《望江亭》,写的是下层民众不堪凌辱、奋起自救的激动人心的故事。这两本喜剧,以明朗的笔触,泼辣的语言,揭露了压迫者的丑态,描绘出被迫害者以弱胜强的场景,让观众在笑声中体悟到不能低估自身的力量、不能屈服于压迫者的淫威,只要敢于斗争、善于应变,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2)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
关汉卿剧中向黑暗现实奋起抗争的英豪,往往是弱小女性。如《望江亭》中的谭记儿、《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她们无意以英豪自居,但是,悲剧时代造就了她们,使她们在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中爆发出极为灼热的生命火花,两部剧颂扬了平凡者的不平凡,张扬了弱小者战胜恶势力的信心和力量。
2.《金线池》《谢天香》等喜剧作品
(1)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
关汉卿在《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等具有喜剧彩的作品中,也写到女主人公们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但她们更多的是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她们的忧愁、苦恼,虽然往往出于误会,
而且最终以欢乐终场,但也曲折地反映出封建时代女性地位的卑下及其受男性摆布的命运。剧中的女子不了解生活的真相,导致产生一连串喜剧性的误会,从而使戏剧情节扑朔迷离,机趣横生。
(2)对女性命运的人道关怀
关汉卿力写几位女主人公怵怵惕惕、幽怨莫名,实际上反映了广大妇女担心遭受社会欺凌的心态。同时让他们得到美好的结局,是希望现实中备受欺侮的广大女性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其间体现出关汉卿对女性命运的人道关怀,并且带有几许浪漫的情调。这一组形象的塑造,反映出关汉卿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女性问题多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心境恶劣四、《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1.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
关汉卿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他的悲剧创作,酣畅淋漓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而《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2.灾祸连连的生存空间
元代前期,天下未稳,社会失范,民生凋敝,社会危机加重,冤狱众多,《窦娥冤》情节的产生和发展既与历史上的同类冤狱有相近之处,又带有元代社会的时代特。
3.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的横蛮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所造成的;她的悲剧性格,则是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的。在剧中,她的抗争不仅仅是恪守妇道,更是一种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动,
而她的遭遇,典型地显示出善良的百姓被推向深渊的过程。
4.喷薄而出的满腔怒火
北方交通大学黑暗的现实逼得一直没有过激言行的窦娥爆发出反抗的火花,人间的不公,更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第三折〔耍孩儿〕),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
5.结局含义复杂而深刻
窦娥的冤案,最终由她的父亲出来平反。窦天章当然不属贪官墨吏,可是,窦娥的冤魂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书案前“弄灯”“翻文卷”,才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样的处理,固然反映出关汉卿崇尚权力的思想局限;但也体现出他让受害者亲属惩治恶人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寄寓着对元代吏治沉重的疑虑。因此,《窦娥冤》的结局,是有着比较复杂而深刻的涵义的。
6.借鉴民间故事
上网电价《窦娥冤》的故事框架,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但剧本反映的时代与人物遭遇,却以元代冤狱繁多的社会现实为依据。关汉卿的其他悲剧作品,多取材于前代的故事传说,同时,融会了剧作家对当代现实与人生的痛切感受,均具批判社会的价值和震撼人心的力度,如《哭存孝》。
7.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是关汉卿悲剧作品共同的主旨。在他的笔下,悲剧主人公大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在较量中充分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因此,其悲剧作品的末尾,往往出现执法严明的“清官”。这固然是善恶各得其报的观念体现,但最令人难忘的依然是他战胜邪
恶势力的信念,是悲剧主人公敢于抗争的刚烈品性。
五、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1.场上之曲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员与观众的戏剧家。他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适合演出的“场上之曲”。
2.尽快“入戏”
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
青岛耀中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冷热场面的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如《蝴蝶梦》。
4.善于设置悬念
善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的剧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望江亭》。
5.本当行的戏剧语言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当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
(1)关汉卿所写的人物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如《救风尘》第二折的唱词。
(2)关汉卿对语言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他注意到,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辞,会随情势心态的变化而变化,如《谢天香》对谢天香的描写。
(3)关汉卿根据人物的身份、教养、地位等,让其语言当俗则俗,宜雅则雅,完全体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2:2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6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悲剧   创作   社会   戏剧   人物   女性   观众   现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