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题)
1、为人师表含义丰富,( )倡导“师者,人之楷模也”。
A.孔子
B.孟子
C.杨雄
D.叶圣陶
【答案】 C
2、教师入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职业标准是( )。
A.爱国守法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敬业爱生
【答案】 D
3、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 )。 A.教育理论
B.教育方法
C.教育技术
D.教师品行
【答案】 D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 )的主体。
阿伐斯汀A.能动性
B.决定性
C.被动型
D.主导性
【答案】 D
5、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答案】 A
6、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 )。 A.代际关系模式
B.朋友关系模式
C.法律关系模式
D.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
三星m7500【答案】 D
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 )。
A.《论语》
B.《礼记》
C.《中庸》
D.《孟子》
【答案】 B
8、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孟子
HDCP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 C
9、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 )。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D.以上都是
【答案】 D
10、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 )
A.认真负责
B.爱岗敬业
C.努力学习
D.一丝不苟
【答案】 B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
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
【答案】 C
12、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
A.广泛性
B.强制性
C.非强制性
D.包容性
【答案】 C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 )的意义。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小马拉多纳
C.教育公正
D.教育人道精神
【答案】 B
14、对教师正直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直品德是教师在履行义务时的人格特征的表现
B.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言行做示范,教育青年学生本分做人
C.教师要自己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少参与进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的斗争
D.教师要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
【答案】 C
15、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
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
【答案】 A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内涵表现在( )。
A.从价值角度说,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
风行三国B.从功能角度讲,要以广义的科技文化作为动力
C.从社会角度讲,要落实到塑造文明主体上
D.以上都是
【答案】 D
17、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到学生心理的塑造,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这主要体现了教师道德的哪种特征( )。
A.道德意识的高标准
B.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克格勃绝密档案C.道德规范的严格性
D.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答案】 D
18、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徐特立
D.竺可桢
【答案】 D
1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答案】 C
20、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 )。
A.可变性
B.差异性
C.历史继承性
D.多元化
【答案】 C
21、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
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