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榜样50】第九届全国⾼校辅导员年度⼈物--清华⼤学马冬昕事迹材料 序:第九届“全国⾼校辅导员年度⼈物”评选结果已经出炉了,为了让更多的全国⾼校辅导员学习他们的事迹材料,最近推送⼏位第九届全国辅导员年度⼈物的事迹材料,今天推送清华⼤学辅导员马冬昕⽼师的事迹《我的青春“双肩挑”》 我的青春“双肩挑”
——清华⼤学辅导员马冬昕事迹材料
1
个⼈简介
马冬昕,⼥,汉族,辽宁⼤连⼈,于2008年7⽉加⼊中国共产党,同年8⽉考⼊清华⼤学化学系;2012年开始攻读博⼠学位,并先后担任化学系新⽣辅导员、学⽣组长。她理想信念坚定,热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主动学习党的理论、⽅针、政策,阅读相关书籍,不断提⾼⾃⼰的理论⽔平,并积极应⽤到辅导员⼯作中;她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愿奉献、讲⽅法、求创新,辅导员⼯作成果显著。
2
⼯作情况
(⼀)双肩挑、两促进,从“清华学霸”到“教学相长”
“双肩挑”辅导员制度是清华⼤学的传统,始建于1953年。该制度通过在研究⽣和⾼年级本科⽣中挑选⼀部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突出,“⼜红⼜专、全⾯发展”的优秀学⽣担任辅导员,⼀肩挑思想政治⼯作,⼀肩挑业务学习。 马冬昕正是清华众多“双肩挑”辅导员中极其出⾊的⼀员。
2011年底,时为清华⼤学化学系⼤四本科⽣的马冬昕和双胞胎、清华⼤学精仪系本科⽣马冬晗同获清华学⼦的最⾼荣誉:特等奖学⾦,被⽹友誉为“清华学霸妹花”。2012年,她开始攻读博⼠学位,也开启了“双肩挑”的辅导员⽣活:先后担任化学系新⽣辅导员、学⽣组组长,并长期在清华⼤学学习发展中⼼担任兼职咨询师、⼯作坊讲师。
对于马冬昕⽽⾔,读博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学霸”事迹却仿佛还在延续:短短四年,她以第⼀作者的⾝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SCI论⽂11篇,在研究⽣阶段再次获得清华⼤学特等奖学⾦。
成绩是耀眼的,可“双肩挑”给马冬昕带来的艰难与挑战却鲜为⼈知:清华园处处⾼⼿如云,博⼠⽣科研压⼒⼤、辅导员⼯作任务重,⼤到学⽣保研直博、出国深造、⼯作选择等未来发展规划,⼩到宿舍关系处理、奖助学⾦评定,事⽆巨细,需要投⼊⼤量的时间和精⼒。在长期的思考与实践中,马冬昕发展出⾃⼰独特的时间管理⽅法:⽩天全⼼投⼊,⾼效率地完成科研⼯作;晚上寝室⾛访,听学⽣所思所想,与学⽣促膝长谈,有条不紊处理各项辅导员事务。
在保证“双肩挑、两促进”的同时,她也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的优势:与学⽣们同吃同住、打成⼀⽚,及时了解⼤家的思想动态、学习⽣活状况,有的放⽮地开展思想政治⼯作。担任带班辅导员的两年⾥,每学期她都会制定⼀个深度辅导⼯作表,结合每个阶段学⽣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有计划、有准备地学⽣谈话。譬如,⼤⼀刚⼊学时,她主要了解学⽣的⽣活适应情况,作息时间是否合理、宿舍关系是否融洽;⼤⼀期中考试结束后,根据成绩分布,关注暂时落后的学⽣,询问他们在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帮助他们纾解压⼒、量⾝定制学习⽅法;⼤⼀上学期期末,她⼜到家庭困难的学⽣,了解他们在清华⼀学期以来的学习、⽣活情况,必要时联系学校和院系给予补助;⼤⼀寒假,她要求同学们积极总结⾃⼰在清华的“第⼀学期”,并通过邮件、⾯谈等形式与每位同学深⼊交流。⼤⼆上学期,她主要了解学⽣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引导学⽣完成“科学发展之路”的⾃我设计;⼤⼆下学期,她⼜跟⼤家探讨实验室的选择,跟学⽣分享⾃⼰在实验室⼯作的⼼得体会。另外,每隔⼀段时间,她还会通过⾛访宿舍、调研班委等⽅式,对全年级同学做“⼼理筛查”,争取做到:同学互帮互助,辅导员⼼中有数;遇到问题“早发现、早⼲预”,尽量避免学⽣发⽣危险。 在她的引导下,化学系⼆字班成为⼀个优秀的⼤集体:有⼀⼈⼊选培养领军⼈物的思源计划,四⼈⼊选培养学术兴趣的星⽕计划,多⼈选修经济学、⼼理学、数学等双学位;20余⼈⼊选化学系“学堂班”,⽴志成为化学家;⼤三暑假,有近三分之⼀的同学参加了海外研修,互相分享经历和收获,把优质资源辐射到更多同学中去。作为辅导员,最让马冬昕感到喜悦的是,她的学⽣们,更加注重个性发展,求同存异,各按步伐,全⼒以赴地追求梦想:他们积极进取,多名同学提前进⼊实验室,⽬前已有SCI论⽂发表;他们敢为⼈先,有同学停学创业,想闯出青春的⼀⽚天地,也有同学成功当选为化学系⼗年来⾸位⼥学⽣会主席;他们中的⼤多数⼈,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希望学有所成,回馈国家,服务社会。
每当提到⾃⼰的学⽣,马冬昕总是很快乐,她发⾃内⼼地喜欢和欣赏他们,愿意陪伴他们成长成才,也真诚地盼望学⽣们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学⽣们也看到了她的努⼒与勤奋:他们⼊学时,马冬昕是清华⼤学本科⽣特等奖学⾦的获得者,是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现在,马冬昕⼜⼀次获得了清华⼤学研究⽣特等奖学⾦,在⾼⼿如云的清华园⾥不断创造着奇迹。学⽣们常发⾃内⼼地说:“马,每次看到你,我就觉得特别有正能量!”
从“清华学霸”到“教学相长”,马冬昕和她的学⽣们带着蓬勃的青春梦想,在美丽的清华园⾥学习知识、提升能⼒,也共同创造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讲⽅法,求创新,做⼈才培养的“⽅向盘”和“催化剂”
马冬昕认为,辅导员,既要做⼈才培养的“⽅向盘”,树⽴全局观念,为党和国家培养后备⼈才;⼜要做学⽣成长的“催化剂”:亦师亦友,引导、⿎励学⽣全⾯发展、个性发展。
在担任带班辅导员期间,她引导学⽣合理利⽤资源、⾃主解决问题。依托学习发展中⼼、⼼理发展中⼼和职业发展中
⼼,实现专业指导;积极⿎励同学充分利⽤清华丰富的资源,实现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她充分发挥集体的育⼈价值,引导学⽣在集体中成长。我国最早的医书
担任化学系学⽣组长之后,她进⼀步明确了⼯作思路:加强学⽣组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励、督促辅导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督导,提升辅导员⼯作⽅法、⾃⾝能⼒和综合素质;明确辅导员⼯作的⽬标和要求,形成良好的辅导员队伍风⽓,不断强调辅导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政治可靠、执⾏⼒强、能⼒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学⽣党员、学⽣⾻⼲的培养⼯作,积极为辅导员和学⽣⾻⼲提供锻炼机会,建设后备辅导员团队,确保双肩挑事业薪⽕相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党⽀部结合化学系特⾊及年级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发挥好党⽀部的思想核⼼和战⽃堡垒作⽤;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如结合时政新闻,抓住契机,开展研讨交流实践活动,提⾼⽀部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时政分析能⼒;加强⾼低年级⽀部之间的交流,结合⽼⽣⽀部做推研、出国经验交流总结,促进低年级⽀部发展。加强专业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丰富学⽣活动,促进全⾯发展;同
时,指导学⽣尽早完成职业规划和发展,从每年新⽣⼊学开始,通过带班辅导员、学⽣就业助理,积极引导学⽣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同学树⽴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励同学⽴⼤志、上⼤舞台、做⼤事业;引导同学扎根基层,在国家重点⾏业奉献⼒量实现价值。
回顾将近五年的辅导员⽣活,马冬昕和清华众多双肩挑辅导员⼀起奋⽃、成长、收获,进步的是⼯作⽅法,不变的却是满⼼的热情与⾚诚,⽮志不渝。她说,做辅导员,不能只是燃烧⾃⼰点亮别⼈的“红蜡烛”,⽽要做照亮整个世界的“启明星”。
青春岁⽉⾥的“双肩挑”,将是她⼀⽣的光荣与财富。
3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所获奖励
2016年11⽉,清华⼤学特等奖学⾦(仅10名研究⽣获得)
2016年10⽉,博⼠研究⽣国家奖学⾦
2016年07⽉,北京⾼校优秀辅导员
2015年12⽉,清华⼤学“林枫”辅导员奖
江西省测绘局
环球记者连线2015年10⽉,清华⼤学唐⽴新奖学⾦
2014年12⽉,清华⼤学“⼀⼆九”辅导员郭明秋奖
2014年10⽉,清华⼤学蒋南翔奖学⾦
2012年09⽉,清华⼤学博⼠新⽣奖学⾦
2012年06⽉,清华⼤学优秀毕业⽣
后窗惊魂2007
2012年06⽉,北京⾼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11⽉,清华⼤学优秀学⽣⼲部标兵
2011年11⽉,清华⼤学特等奖学⾦(仅5名本科⽣获得)
2011年11⽉,北京市三好学⽣
牵引力控制系统
2010年09⽉,清华⼤学学⽣社会实践⾦奖个⼈(仅7名本科⽣获得)
2010年07⽉,清华⼤学本科⽣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10⽉,清华⼤学“好读书”奖学⾦
编辑: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