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将军写给冰心的一封信

阅读: 评论:0

阅读之窗
19
走进现代文学馆
津锋
无限q45婉莹嫂夫人大鉴:
许逖先生来舍,朗读手书,其于立人,尤殷殷垂注,闻之至为感篆。回忆同舟东渡,转瞬遂近七十年,昔日少年,俱各衰迈,而文藻兄且已下世。人世无常,真不可把玩也。立人两三年来,身体状况亦大不如前,虽行动尚不需人扶持,而步履迟缓,不复轻快。有时脑内空空,思维难以集中。比来除定时赴医院作复健运动外,甚少出门矣。
故人天末,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终期所愿之得偿也。言不尽意。诸维珍卫。
顺候著安。
弟孙立人  拜启                                                      一九九O.五.十五这是一封收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书信库中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写给好友冰心先生的珍贵信札。1990年3月,冰心刚刚通过台湾的许逖教授给自己40多年未见的好友孙立人写过一封书信,冰心希望孙立人将军有生之年能回大陆看一看。(1955年6月,当孙立人被任命为台湾国民政府“总统府参军长”一年之际,他因其一名部属准备发动“兵变”而被蒋介石罢黜,并被看管起来。同年10月,孙立人被台湾国民党当局免去职务并软禁。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监察院”才公布对孙立人的调查结果。孙立人在软禁了33年后终被平反,获得自由,这时他已是88岁的憔悴老人。)
孙立人在台湾看到老友冰心先生
大概也是读绝句的要领:就是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进去,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心思。绝句很短,但好的绝句意思却是丰厚至极的,意思多而言语少,那不多的词句就格外地沉重起来,这就是《红楼梦》里香菱所说的“几千斤重的橄榄”。因此,品读绝句,大概还是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打底的,否则,诗人蕴藉于其中的人生况味,或许就无法真的体会到了。比如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我读着的时候有一种温暖的感伤在里面,就仿佛冬日里品咂醇厚的白酒,酒是苦的,也是甜的,在暖暖的感觉里不知怎么又悄然地抑制不住地感伤起来了……
孙立人将军写给冰心的一封信
20
窗走进现代文学馆
的书信后,很是感动,他很快就写了回信。在信中,
孙立人将军讲道:“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殆
未可必然,亦终期所愿之得偿也。”
当年10月5日是冰心90岁生日,孙立人从
台湾发来贺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欣逢九十大庆。
敬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弟孙立人拜贺
可一个月后,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
突然在台湾病逝,他在去世前一直说着:“我对得
起我的国家,我对得起我的国家……”
他留给后人的遗言是:望能归葬广州马头岗,
新一军印缅抗日战亡将士公墓,与自己当年的将
士们一起同眠。
远在北京的冰心先生则是从一个年轻朋友寄
来的一张香港《明报》剪报上得知好友孙立人去
世的消息。剪报上载:
“因兵变案软禁三十三年,抗日名将孙立人病
逝。”
不久,台湾的许逖教授来信给冰心先生讲述
了孙立人去世葬礼的情形:“孙立人将军的丧礼确
是倍极哀荣,自动前往吊唁者一万余人。今后在
台湾大概不可能再有同样的感人场面了……”
许逖随信还寄来了孙立人的晚年照。当看到
孙立人的近照,冰心才发现自己那位曾经相貌堂
堂,风度翩翩,风采飞扬的好友转眼竟已是如此
老态龙钟的老人。不久,冰心先生便写下了一篇
感人至深的《纪念孙立人将军》小文,以纪念这
位曾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老友。在
文中,冰心还特地为驾鹤西去的孙立人作诗一首。
风云才略已消磨,
其奈尊前百感何。
吟到恩仇心事涌,
三自由度侧身天地我蹉跎。
谈及冰心和孙立人的交往,最早可能要追溯
到1923年8月。那时,梁实秋、吴文藻、顾毓琇、
孙立人等80多名清华学生乘坐美国邮船杰克逊号
一起前往美国留学。冰心则作为燕京大学的学生
一同乘坐了该船。在船上,冰心通过燕京大学的
许地山结识了清华大学的梁实秋和吴文藻,并逐
渐熟悉。但冰心似乎和孙立人并不认识,也许在
船上曾擦肩而过。但冰心后来的丈夫吴文藻却与
孙立人十分熟悉,在清华他们是同班同学。吴先
生后来常说,他的清华同学中出了“一文一武”,
“文”就是梁实秋,“武”便是孙立人。孙立人早
年是一个标准的学霸。14岁时,他便参加了清华
入学考试,竟在千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入学后,
孙立人不仅成绩好,而且还是运动健将,他曾当
选过清华大学篮球、足球、排球、手球、棒球队
的队长。1921年第三届远东运动会时,中国篮球
队以北方大学球队为主组成,孙立人成功入选并
空间占据了主力后卫位置。当时菲律宾一直都是亚洲
篮坛霸主,但孙立人率领的中国男篮竟一举击败
菲律宾,其后又以32-28击败日本,获得当年远
东运动会的篮球冠军,这是中国在世界大赛中第
一次获得篮球冠军。孙立人凭借其出表现被誉
为“飞将军”。国外甚至有媒体评论:中国在篮球
场上,把“东亚病夫”扔进了太平洋。
在清华苦读九年后,孙立人从清华土木工程
系毕业,之后他顺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同梁实秋、
吴文藻、梁思成等人一同远赴美国求学。1923年
8月17日,孙立人和冰心、吴文藻一起同乘美国
丁二醇
游船杰克逊号到美国求学,但那时冰心并不认识
孙立人。
赴美后,应父亲要求,孙立人直入普渡大学
加修土木工程学。1925年,孙立人取得学士学位
毕业。其后,孙立人却毅然决定申请转入弗吉尼
亚军校:弃文从武,改学军事,以最直接的方式,
守卫千疮百孔的祖国。弗吉尼亚军校是美国著名
的军校,马歇尔、巴顿、麦迪威等名将都是毕业
于这所军校。弗吉尼亚军校严格,艰苦,但为了
报国,孙立人咬牙忍受,在不断的磨炼下,他渐药绘图
渐变成了一位军人。1927年,孙立人顺利从弗吉
尼亚军校毕业。在他的毕业纪念册上,弗吉尼亚
军校写下了如下评语:
他禀赋优异,超越同侪,他不多言,但仁慈
温顺,尊敬长官,对人诚实友善……
学成归国后,孙立人的父亲曾试图将他引
荐给相熟的冯玉祥将军,但孙立人却拒绝了,他
决心凭自己的能力从基层做起。很快,孙立人因
其才华卓著,练兵有方,引起了宋子文的注意。
1932年,孙立人被调往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
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当时税警总团归财政部盐政司,名义上用于缉
私盐,但孙立人却严格训练部下。他经常对部下说:
日本人有侵吞中国领土的野心,希望全体官
员要立定决心准备抗日。参加税警团不是仅来抓
走私的盐贩子,我们应该是一支卫国的部队,我
阅读之窗
21
余热锅炉
进现代文学馆
们要上下一心,苦练本领,勇敢善战,随时准备迎击日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孙立人带领税警总团迅速赶往上海前线,与日军血战两周,7次击退强渡苏州河的日军,使该地成为淞沪会战中日军伤亡最重之处。在战斗中,孙立人亲临一线。他
身中13枚弹片,头部腹部均受伤,肺部被打穿,昏迷三天不醒,被部下抬下火线,才救回一命。1942年,中日仍在苦战,为彻底冻结中国人的输血管,同时以缅甸为跳板进军印度,实现和纳粹德国会师中东的计划,日军将矛头直指缅甸。中英两国达成共识:一起抵抗日寇,保卫滇缅公路生命线。为了保证这次作战任务的完成,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到孙立人,询问他是否愿意前去异域远征。孙立人当即同意,他泣血立誓要为死去的兄弟妹雪耻报仇。
当时,在缅甸仁安羌一带,7000多人的英军
已被日军阻绝,水源断绝,英国已派不出援军,这里的英军陷于绝境。在亚洲战场上,英国军队是直面日军的重要国际军事力量。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道义上,解救英军,中国都义不容辞。此时孙立人要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日本精锐部队第十八师团,日军的兵力是他的七倍,被困的英军粮草和弹药早就被截断,很难与中国军队里应外合,这场战役基本上就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了。在这一敌强我弱的战场上,孙立人冷静指挥,他出其不意打得日军措手不及,以一个半团800人的兵力与7倍于己方的日军鏖战。最终,他成功救出了当时已陷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和装甲第7旅官兵,共7000多人,还救出了被日军俘去的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死里逃生的英军们对
着孙立人的部队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参与仁安羌战役的中国将领激动地说:“英国人从前侮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今
则五体投地,该师官兵,对我团官兵感激之情,无以形容。”
孙立人卓砺敢死,有勇有谋,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仁安羌大捷”震动了全世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域御敌第一次取得辉煌战果的战役,这场光辉战例,被载入了世界的史册。1943年在孙立人的带领下,中国军队将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王牌山地师团打得死伤过半,撤退时慌不择路,这是抗战期间日军最狼狈的一次。据统计,孙立人指挥的中
国远征军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7.5万余人,孙立人成为击毙日军最多的中国抗日将领。
孙立人天性耿直,反对吹牛拍马,加之他又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蒋介石看来,孙立人立功再多,也是“外来人”。在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系统里,黄埔系、保定系派系林立,孙立
人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也不擅长搞派系政治,
这使得孙立人在国民党内不断受到排挤。那一时期,孙立人常常要来重庆述职(所谓述职,就是向蒋介石解说“同袍”们对他的诬告)。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孙立人和冰心开始相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冰心、吴文藻先后来到陪都重庆。在重庆因不满国民政府的腐败,冰心、吴文藻夫妇逐渐远离重庆政治上层。在当时的重庆,冰心和吴文藻的“清高”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冰心,她后来竟辞去了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亲自为她安排的既清闲又高薪的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
文教组组长的职务。为了离开黑暗的政治旋涡,冰心与吴文藻最后躲到了重庆嘉陵江边的歌乐山。大诗人郭沫若说那时的冰心是“贞静立山头”。也许正是如此,在孙立人来重庆述职时,他很愿意常来清华老同学吴文藻谈心。为更好地交谈,吴文藻也常把孙立人带回歌乐山自己的寓所,冰心由此开始和已是名满天下的孙立人将军渐渐熟悉起来。后来,冰心在回忆文章中曾谈道他们聊天时的印象:“在谈到他在滇缅路上的战绩时,真是谈笑风生,神采奕奕,他使我们感到骄傲。”
孙立人带兵很有办法,他一方面带兵极严,另一方面他又爱兵如子,和士兵的关系非常融洽。他常说:打仗其实就是打士气,士兵们士气高,不管多艰难,总能无坚不克。那时,孙立人常被朋友
们称为“站人儿”
,因为他叫“立人”。以前,有一种银元,上面有一个立着的人形,是为“站人儿”。有一次孙立人到重庆,还给吴文藻冰心夫妇
送来一个战利品——手杖。他说他们缴获了大量
炮子弹,但这对他们夫妇来说并不适用。只有这柄手杖,他觉得可赠。因为这个手杖不仅可以用来走路,还可以防身,因为手杖抽出来,里面其实是一把利剑。
抗战胜利后,冰心和孙立人便很少来往。1946年,冰心跟随丈夫吴文藻参加了中国驻日本代表团常驻日本,1951年历经曲折才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孙立人跟随蒋介石败退台湾,直至1990年病逝,孙立人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22:2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5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禽流感
标签:冰心   日军   中国   台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