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阅读: 评论:0

进击的郭奶奶之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这份真的是整理到内伤,有些题目没答案的大家就自己总结吧...
一、 单选题(15
二、 名词解释题
三、 问答题
四、 最后一道题(15)
有一道题,会是在邹韬奋、邵飘萍、范长江、王韬、斯诺、梁启超、黄远生这几个人之间,挑出两个人来出题。
事件名词:时间、经过、结果、意义
报刊名词:时间、主编、内容、宗旨、地位/影响
人名名词:主要贡献、事迹、地位
名词解释
1.小报
产生于北宁末年,盛于南宋,产生的原因是社会急剧变动,人们关心身家性命和国家大事。
2.定本制度
是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实行的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它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3.《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1874年2月创刊。
1)创办宗旨为自强变化,即“强中以攘外,澉远以师长”。
航海世纪2
2)宣传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上,主张建立君民共治的国家;经济,主张开发矿藏、修筑铁路、民富国强;外交上,主张国家主权独立。
3)影响,首创以政治为主的报纸,既别于邸报,又别于教会报和外文报;二是开创了报章文体,王韬认为,“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意,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三是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王韬有3篇新闻学论文(《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
4.《时务报》
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中国日报》
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
6《明报》
戍戌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改良派在国内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该报从创刊始,就以执中公允的姿态出现,既批评顽固派,又批评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我大影响,而是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的报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7《新民丛报》
它是一份保皇派报刊,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 
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由梁启超主编。该报内容丰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编辑严谨,印刷精美。其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科技文明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新民文体”也同靡报界和文坛。
8.黄远生
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为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9.邵飘萍
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10.《每周评论》
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机关报,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从26期起,由胡适主编。其内容很丰富,主要有:(一)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三)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更重要的是,它重点报道了五四运动,坚持正确和舆论导向。它创刊的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它“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壁。
11.《政治周报》
(《向导》周报——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创刊上海)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先后担任主编的是共产党员、沈雁冰、张秋人。 
它的内容主要是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宣言、报告和决议,还发表了不少的政论文章和通讯报道,并辟有“反攻”专栏,抨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其特点是注重用事实说话。
12.《新生》事件
1935年5月4日,上海《新生》周刊上刊载署名易水的《闲话皇帝》一文,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其中涉及日本天皇。日本驻沪总领事以"侮辱天皇,妨碍邦交"为口实,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并无理要求封闭该刊,惩办杂志的编者和作者。国民党政府再度屈服,不仅查封《新生》,而且判该刊主编杜重远14个月徒刑,同时革去7个书报审查官的职务。
13.“苏报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4.《观察周刊》
拒检运动: 194589月间发生,是这一时期国统区新闻出版界发起的一次声势最为浩大的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8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9月后,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2、反“客里空”运动: 19476月起,《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
3、四不方针(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这便是“四不”方针的正式问世。“四不”是要申明该报“原则上等视各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以言论做交易”;“独立思考,不盲从”的编辑方针。
4、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是创新型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梁启超创办)。特点: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
水性聚氨酯
5、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由于袁世凯当局对报业的打压,造成大量记者被害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被称之为癸丑报灾。
6、大江报案: 19117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
肓,必须有极大极烈之改革才能救中国,认为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湖广总督瑞徵阅后大怒,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投案。之后汉口各革命团体和报界公会集体抗议,谴责湖广总督摧残言论的暴行,新军士兵至报馆声援。湖广总督瑞徵慑于民愤,从轻判处詹、何二人18个月徒刑
7、竖三民:于右任创办的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8、五四时期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北京《京报》的《京报副刊》,继承以上副刊的传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支持众爱国运动,提倡新文化,由孙伏园主编,鲁迅为主要撰稿人。
9王韬:张王会原名利宾,又名瀚。江苏吴县人。有三件事对他影响最大,上书太平军,游历英法,主编《循环日报》。
10、林乐知:旧上海著名的翻译家和教会教育家。美国监理会传教士。以创办和主编《万国公报》而知名。他于1858年在美国埃默里大学毕业后,立志当传教士。18606月,带
着夫人和女人来到上海。1868年任中文《上海新报》编辑,就在这时他用“林华书院主人”名义创办《教会新报》(59日创刊)。18749月更名《万国公报》。1882年于上海创办中西书院并任监院。1887年林乐知加入同文书会工作。18892月《万国公报》复刊,并改为月刊,仍由其主编。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他宣传中国变法维新。主要编著有《中东战纪本末》与《文学兴国策》。
13、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10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徐宝璜、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4、“新生事件”:是指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化名易水所写《闲话皇帝》一文,由于其中一段文字涉及日本天皇有不敬之辞辩证法随谈,而引起的中日外交纠纷、国内当局对《新生》相关人员的惩处事件。
18、《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111日在汉口创
刊。它在宣传抗日、开展众运动、传播马列主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并一直持续至19472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28日。《新华日报》于19494月在南京复刊,195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机关报,现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17、《民报》: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11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宋教仁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为当时政治革命的最高奋斗目标﹐成为当时进步的政治团体(包括文学团体)的旗帜。
第一章
1.评述宋代邸报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邸报:
内容:第一,皇帝的诏书、起居;第二,官吏的任免、章奏;第三,战报、刑罚等。
性质:宋代邸报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唐代进奏院状更接近大众的传播媒介。 作用:
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方报刊,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
内容:官史任免,皇帝诏书,邸报未报之事。
性质: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 作用:满足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22:0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54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创办   政治   新闻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