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居139Interview 人物专访
清溪玉芽
丨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Q1:您所主持的项目中,有把学校改造为“方舱医院”的,请问学校类建筑在应急救援方面是否具有天然的优势?学校建筑在应急救援方面是具有天然优势的:首先,强调是高等教育类学校比较适合,因为一般不会建在城市中心区或居住密集的区域,用地的独立性较好,便于快速进行场地的封闭隔离。其次,高校建筑属于公共建筑,特别是学生宿舍基本上都是租赁使用,每年都有人员流动。每年寒暑假都有2~3个月的空置期,这些特点在应急征用时比征用其他建筑要少很多麻烦。第三,高校建筑容积率比较低,大部分在1.0~1.5左右,场地一般比较开阔,建筑间距较大,环境较好,有利于控制传染源的扩散。第四,学校宿舍建筑一般都是板式建筑,不会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自然通风及采光效果也都不错,而且基本上都是带卫生间的独立房间,隔离的效果比较好。当然,学校毕竟不是专用的应急救援场所,还是有很多地方不能满足的,特别是对于传染类救助设施如方舱医院建设,仍需做大量的临时改建,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如能在平时设计建造中就提前考虑应急情况,那么在应急改造情况下能节省很多时间。Q2:对未来学校类建筑考虑应急功能转化有没有什么建议?结合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改造为“方舱医院”的设计体会,针对高等教育类学校建筑在应急救援改造方面提供一些个人意见:①高校建筑布局尽可能采用组团式分散布局,特别是宿舍建筑能形成若干小组团独立成院便于快速封闭。 ②建筑组团最好能有两个不同方向与校园道路连接避免尽端布局,为日后形成洁污通道创造条件,避免临时道路改造。
我最美丽的时候
③宿舍建筑本身是不能满足传染类应急建筑的“三区两通道”要求的,我们在党校采取的办法是将宿舍组团封闭作为污染区,在组团边的球场上搭建集装箱板房作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医护人员用房,这样考虑能够进行快速转换,对原有建筑日后恢复功能影响最小。因此在组团边合理设置类似球场的硬质场地很有必要。
④宿舍一定要带独立卫生间,目前高校类学生宿舍多为4~6人间,而隔离用房基本上是单人,最多2人。根据学校的特点基本上是单人间和双人间,在这次改造中房间利用率就很高。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宿舍设置提前考虑单人间及双人间也很有必要。
⑤高校宿舍多数是多层建筑,大部分都不会设置电梯,在应急情况下从考虑病患的身体条件及方便医护人员的角度,一般只使用1~2层,效率较低。省委党校宿舍原设计中就考虑了电梯,在这次方舱医院使用中发挥了大作用,得到现场医护人员的称赞。因此电梯的设置也应该成为“标配”。
⑥组团建筑之间考虑也很有必要,在这次改造中为满足两栋楼之间的联系,临时增加简易廊道,耽误了不少时间。底层连廊在日常使用中也很有用。
⑦组团内的室外管网,特别是雨,污管网能够独立成环通过一个方向的出口与校区的主干网连接,能方便紧急情况下局部雨污截留单独处理。
邱文航
Qiu Wenhang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c701
副总建筑师
公司第三建筑工作室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届中国青年
建筑师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领军人才
正高职高级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