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这些⽇⽇夜夜⾥,⼴⼤奋战在⼀线的医护⼯作⼈员的壮举,⽆数国⼈的善念和善举,⼀次次传遍祖国⼤地,感动着中国,也感动着全世界。《抗击疫情中的英雄⼈物事迹作⽂素材积累》是⽆忧考为⼤家准备的,希望对⼤家有帮助。
抗击疫情中的英雄⼈物事迹作⽂素材积累篇⼀
3⽉7⽇下午,⼭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护⼠长唐晓培(上图。记者张远晴摄)在武汉市东西湖⽅舱医院挥⼿送别最后⼀批病⼈。随着这家⽅舱医院休舱,唐晓培和同事们开始原地休整待命。 从2⽉初接到⽀援⽅舱医院的命令起,39岁的唐晓培在东西湖⽅舱医院整整⼯作了⼀个⽉。
“每天都得绷着⼀根弦。”虽然唐晓培在急诊科和ICU⼯作多年,但⽅舱医院的⼯作环境还是第⼀次碰到。“我们⼀个护⼠得照顾五六⼗个病⼈,测体温、发餐⾷、发药品,还得谈⼼,6⼩时的⼯作时间⾥就是不断⾛,不断说。”唐晓培说,“说实话,⽅舱医院最重要的⼯作之⼀就是⼼理疏导,让病⼈有安全感。”
病⼈刚住进来,情绪都不太稳定,她是护⼠长,很多病⼈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她解决。唐晓培还记得有⼀家⼈,丈夫在定点医院,妻⼦在⽅舱医院,孩⼦在社区隔离点,⾳讯不通。“我也是孩⼦的妈妈,⼀听情况,⼼都软了。”唐晓培说。她赶紧联系了舱外的指挥部,辗转联系上了孩⼦。听到孩⼦的声⾳,病⼈⼼⾥就踏实了。
这些事情虽⼩,但唐晓培觉得很重要。“病⼈如果觉得你确实是真⼼帮他们解决问题,⼼情就会平静,会配合。”她还记得⼀开始进舱的时候,温度低,⼀些病⼈提出要买秋⾐秋裤,唐晓培和同事们就把⾃⼰带来的秋⾐秋裤和保暖⽤品送给了他们。
她们的付出,病⼈们看在眼⾥,也记在⼼⾥。有⼀次,唐晓培忙着⼯作,没意识到防护服的领⼦开了,露了脖⼦。⼀位病⼈⽴马提醒她赶紧去加戴⼀个⼝罩,他还特意去拿了⼀个⽜奶盒⼦上的塑料提⼿,让唐晓培扣在后脑勺上,这样可以把⼝罩挂在防护服外边。中国和声
票贩子为什么叫黄牛
“当时他对我说,如果你们被感染了,我们会很难受的。”这句关⼼的话让唐晓培特别感动。
爱情急诊室 出舱时,很多病⼈依依不舍。⼀名⼤妈动情地对唐晓培说: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脸,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更多的病⼈会为医护⼈员写下祝福,医疗队队员们把⼼愿卡细⼼地贴在墙上,做成⼀株“许愿树”。
“我们进来的时候有个⼼愿,就是尽快让⽅舱医院关门!”唐晓培说,“现在⽅舱休舱,我如愿了。”
抗击疫情中的英雄⼈物事迹作⽂素材积累篇⼆
晚7时许,武汉⽕神⼭医院感染七科⼀病区护理组长⾼锐(上图。资料照⽚)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名患者呼吸微弱、⼝唇发紫,⽴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
“紧急加推⼀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会⼉,⾼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镜⾥有雾⽓,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套,看不清,能不能⼀针扎准?
⾼锐迟疑了⼏秒后,坚定了信⼼,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实战操作”,⼀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锐⼜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主呼吸。
⾼锐在急诊医学科⼯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武,勇夺3项第⼀,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这正是⾼锐请战参加军队⽀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所在。
⼊驻⽕神⼭医院没⼏天,感染七科⼀病区39床就收治了⼀名危重症患者,⼼率快、⾎压低、⾎氧饱和度低,经过医⽣⽤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唇发紫,⼼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锐⼀边呼叫:“快拿
抱球准备通⽓”,⼀边准备除颤。⾼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呵成。⼏秒钟后,监护仪上显⽰出了正常⼼率。
病区曾收治了⼀名85岁⾼龄的⼥性患者。她不便⾃⾏吞⾷,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降温药,⾼锐将药⽚碾碎溶解,⼩⼼翼翼地抽⼊注射器管内,⼀边安慰患者⼀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咳嗽喷出飞沫,⾼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锐成功化解了这⼀难题。1⼩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率渐渐正常了,⾎氧饱和度也升⾼了。
滚山虫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的患者,⾼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
印务局
抗击疫情中的英雄⼈物事迹作⽂素材积累篇三
中⽇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已经在危重症病房战⽃了⼀个多⽉了。⽣死⼀线,他们⽤捍卫⽣命的誓⾔与时间赛跑。这⾥的护⼠长赵培⽟告诉患者,即便远离家⼈,但是病房⾥⾯没有孤单,让我们共渡难关。
刚刚进⼊病区,赵培⽟就赶紧跑到了25床前。由于病情危重,已经在ICU躺了⼗⼏天的患者产⽣了焦躁的情绪,她⼀边挪动着随时可能被病⼈踢扯掉的导管,⼀边安抚着患者,整个过程,护理团队接⼒握住⽼⼈的⼿。20分钟后,患者终于平静了下来。
在这⾥的近50位危重症患者,许多都患有多重基础病。对于赵培⽟和护⼠们来说,每天除了要⾯对病⼈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更⼤的挑战是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
在护⼠们的眼⾥,赵培⽟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从仪器上的数据指标,到每位病⼈的饭量,从病房⾥的每⼀个针管,到每⼀台机器的状况,赵培⽟都要带着护⼠们逐⼀检查,哪怕是⼀块刚刚从病⼈⾝上取下的尿不湿,她也要称重、记录,和之前数据⽐对。在她看来,多⼀分细致就能多提前发现⼀分风险,多⼀分准备,就多⼀分赢的机会。
今年,已经是赵培⽟在护理岗位上的第18个年头。2003年,25岁的她第⼀次穿上防护服⾛进了⾮典的病房。17年后,曾经的紧张彷徨,化作每⼀个细节的从容应对。但是,当以护⼠长的⾝份再次奔赴⼀线,除了护佑⽣命,她还多了⼀分沉甸甸的责任。
团队⾥,许多都是第⼀次穿上防护服的年轻护⼠。从防护知识到操作技巧,每天赵培⽟都会不停地叮嘱。怕护⼠们记不住,她⼜录制了操作⼩视频。
今年,赵培⽟的⼉⼦就要中考了。她说,在⼉⼦备考的关键时候来到前线,她不后悔。她给孩⼦写了⼀封信,相信他会理解妈妈。
抗击疫情中的英雄⼈物事迹作⽂素材积累篇四
3⽉12⽇的⼀线抗疫英谱,我们来认识⼴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典的⼀线,在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从⽣死线上⾛过⼀回。如今,56岁的张忠德⼜⼀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hmm事件 仔细询问,认真观察。张忠德查房时⼀再叮嘱医护⼈员要关注细节。42床的患者刚⼊院时病情严重,⽆论是⽓喘还是肺部影像都不乐观。张忠德团队不断调整⽅案,⼀周之内患者的情况就出现了明显改观,现在已经可以正常下床活动和交流了。
从1⽉24⽇除⼣当天离开⼴州,张忠德和团队在武汉已经奋战了40多天。他带领⼴东省中医医疗队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雷神⼭医院三个病区的187张床位,全⼒救治病患。由于和患者⾛得近,⼤家也更喜欢叫他“德叔”。他还会努⼒模仿湖北⼝⾳,逗患者开⼼。
中西医协同是张忠德诊治时的法宝之⼀,除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他总会充分吸纳西医的现代医学⼿段。
在张忠德和同事们的细⼼照顾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情况好转并且治愈出院,⽬前他们病区出院⼈数已超过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