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阅读: 评论:0

专注考研考证
第2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2.1 复习笔记
一、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比较利益理论中的技术差异论。亚当·斯密认为,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异,这种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1.理论分析的假定条件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
(2)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
湖南水利水电杂志
(3)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在一个国家内是同质的。
边缘化(4)生产要素——劳动力可以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两个国家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课堂管理案例
(6)当生产要素和其他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到另外一个部门时,增加生产的产品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7)商品可以在两个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不存在商品贸易的人为障碍,如政府干预等。
(9)在国际贸易中没有运输成本。
(10)两国之间的相互出口值相等。
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基本内容
绝对技术差异论是用各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技术差异,从而是单位产品的成本差
专注考研考证
异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
(1)生产和贸易模式
根据上述假定条件,中国和美国都生产小麦和布,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由于动生产率不同,导致产出水平不同。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假设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可以生产50个单位,美国能生产90个单位。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布,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个单位,而美国只能生产60个单位。两国的生产可能性如表2-1所示。
表2-1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
小麦布
中国美国50
90
100
中国进出口银行60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中国具有生产布的绝对优势;美国具有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表2-2列出了中美两国在布和小麦生产中的劳动生产率。
表2-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小麦(人均产量)布(人均产量)
中国美国0.5
0.9
1
0.6
从2-2可以看出,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在中国,1个单位的小麦可以换2个单位的布;在美国,生产1.5个单位的小麦才可以换1个单位的布。由于存在着同一产品在价格上的差别,客观上产生一种商品跨国界流动的动力。
(2)贸易所得
专注考研考证
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为了方便起见,假设中国和美国都将自己的劳动资源平均分布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那么,中国的小麦产量是25个单位,布的产量是50个单位,美国则生产45个单位大米和30个单位小麦。在封闭经济中,各国的生产量也是各国的消费量。
在两国开放自由贸易和专业化分工之后,依照绝对技术差异论,中国专门生产布,所有的劳动能生产100个单位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所有的劳动能生产90个单位小麦。分工前和分工后的产出水平如表2-3所示。
表2-3 绝对技术差异论示例
分工前分工后
小麦布小麦布中国25 50 100
美国45 30 90
总产量70 80 90 100
从表2-3可以看出,用相同的劳动投入,比分工前多生产了20单位的小麦,20单位的布。两国通过交换,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对两国都有利。
(3)绝对技术差异论主要内容
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②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③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④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3.绝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与局限性
专注考研考证
(1)绝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有力地批驳了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①亚当·斯密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本观点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②亚当·斯密的比较利益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其结论是各国都会实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③绝对技术差异论由于简单直观,其观点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④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外一个国家,相应地,另外一国的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但是国际贸易也可以在它们之间发生的情况。
(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局限性
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获奖名单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绝对技术差异论针对的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无法回答一
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绝对劣势,这两个国家之间是否有必要开展国际贸易。
二、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相对技术差异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李嘉图认为,一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的情况下,两国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1.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内容
(1)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内容
专注考研考证
相对技术差异论认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国仍然可以在权衡相对技术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相互贸易,并且从这种分工和贸易中获得经济利益。
李嘉图认为各国不一定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商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因此,他认为国家应该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最为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2)相对技术差异论和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差别
相对技术差异论和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差别在于,相对技术差异论强调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绝对技术差异论强调两国生产同一产品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绝对差异,这种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是两国权衡分工的基础。
2.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几何图示
如图2-1所示,假设美国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小麦量是80单位,生产的布量是60单位;中国同样一个单位时间生产的小麦量是40单位,而生产的布量是50单位。从相对技术差异的角度看,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美国可专门化生产小麦,中国可专门化生产布,在进行交换,
两国福利都会提高。重奖
专注考研考证
(A)美国两种产品的生产率(B)中国两种产品的生产率
图2-1 美中两国生产小麦与布的生产率相对差异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在两国技术存在相对差异的基础上也可以实行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假设机会成本不变),两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产品,并且仍然可以实现相互有利的国际贸易。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1)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意义
相对于绝对技术差异论,相对技术差异论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论证了各国依据劳动成本的相对差异(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相对技术差异论指出,即使在两国存在相对技术差异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其原因在于相对技术差异的存在和两国从比较(或相对)利益的角度去权衡。
(2)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局限性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有理论和历史的局限性:
①李嘉图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假定在生产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这种简化分析影响了对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②在李嘉图的分析中,仍然假定机会成本不变,从而得出两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15:0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3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产   差异   技术   分工   小麦   贸易   单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