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阅读: 评论:0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吉林市苏宁天润城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着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美妙想法;对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
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发展;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影响;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原因,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不过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
2.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这样,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俄林运用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提出要素比例论,认为一国比较优势的源泉在于其天然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
3.当代经济学阶段,强调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动态性;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外生性与静态性,如李嘉图的外生技术比较优势、俄林的外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它们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才能成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及数量保持固定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流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实行自由贸易等等,显然这些前提假设与现实经济有严重背离;这是传统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格局的一个主要原因;
referencemanager
自70年代末以来,比较优势的内生理论取得了重大进展;所谓内生比较优势,是指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获得或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积累人为创造出来,强调的是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知识创新与经验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克曼、斯蒂格利茨等创立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规模收益递增,从而产生内生比较优势;2贝克尔、杨小凯等运用分工与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专业化分工导致人力资本与知识的积累,产生内生比较优势;3卢卡斯、克曼等把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并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动态转移;这包括技术知识的国际国内外溢、“干中学”、学习曲线以及技术创新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对于内生比较优势的研究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前沿;
总之,比较优势概念反映了经济学的逻辑,它论证的核心问题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以实现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这一概念的最大优点是强调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只要市场价格机制起作用,只要存在资源稀缺性,比较优势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地发生作用;但是,这也导致了它的最大缺点,这一概念忽视了“看得见的手”———企业作为竞争主体的作用;事实上,现代企业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战略选择来配置稀缺资源,进行人为比较优势的创造;如在当代国际贸易中,有相当多的贸易是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但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仍然没有把这一现象纳入其分析框架;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正好弥补了比较优势论的不足;
二、竞争优势的背景与内涵
哈佛大学商学院拥有一批着名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学者;如企业史学家钱德勒,撰写过名着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管理革命1977年;跨国公司专家凯夫斯,撰写过跨国公司与经济分析1982年;哈佛商学院集中研究的是企业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其学术风格属于管理学风格;管理学本质上是综合性的;与经济学家强调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不同,这些管理学者更重视企业中管理和战略行为的作用;我们理解波特的理论,也需要从这样一个比较大
的学术背景来着眼;波特的三部曲无疑是哈佛商学院学术传统的集中反映;波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企业战略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两个方面;因此,在他的着作中,单个的企业与产业始终是他的研究对象;他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在竞争优势中,他创立了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是价值链的不同;在国际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把他的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着名的波特菱形理论;我们通常所说的竞争优势论,即指波特的菱形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是从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角度提出来的;
波特菱形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国能在某个特定产业获得长久的国际竞争力,在当代国际贸易中,许多发达国家的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明星产业上;日本的消费电子业,意大利的毛纺、皮革制品、金属珠宝业,英国的保险业,荷兰的花卉业,德国的化工、汽车业,美国的广告、高技术产业;波特认为,这要从当地企业所处的独特竞争环境来寻答案;
波特菱形理论包括四个因素:1要素条件,包括一国的天然禀赋与人为创造的高级要素,后者对竞争优势更为重要;2本国需求条件,包括本国的需求结构、规模、成长率、高级购买者压力及需求的国际化;3相关支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上游供给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
国际竞争优势;4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程度,包括企业的形成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创新与企业家才能等;波特认为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由此而产生具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明星产业;
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80年代美国的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被日本和西欧国家所超过;一些新兴产业也受到这些国家的强大竞争压力;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时美国学术界、产业界、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1983年,里根总统设立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波特就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此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一个现实需求;波特的理论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他的理论对9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年,克林顿总统在其上任伊始,就宣称他的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帮助美国在新的全球经济中“竞争取胜”Compete&Win;
通过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这两者进行一番比较;
首先,从二者的联系来看,有如下几方面:1外生比较优势也是一种价格竞争优势;2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都受到资源稀缺性的约束,一国不可能在所有行业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3比有效部位
较优势的实现离不开竞争优势;4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论所研究的一部分重要问题是相同的,如都关注知识与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对贸易的影响;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表现在:1比较优势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竞争优势是属于管理学概念;2比较优势涉及市场价格机制,强调的是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涉及企业与产业,强调的是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3比较优势关注的是要素供给的数量,竞争优势关注的是要素的质量及产品市场的需求档次;4比较优势采用的是一般均衡、静态均衡分析方法,竞争优势采用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动态分析和局部分析方法;
cip数据
澜沧江大桥总之,当代国际竞争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市场价格机制与企业机制都起作用,这一点和李嘉图时代不同;在李嘉图时代,企业还是传统式的家庭小企业和小工场手工业,企业在资源配置中不占主导地位,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价格机制,外生比较优势能够发挥比较充分的作用;从钱德勒对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自1840年起现代工商企业作为一种制度,随着技术与知识的进步一直处在不断的演进中;二战后,跨国公司这种最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大量出现,说明在当代,现代企业已成为重要的资源配置主体和竞争主体;现代企业的国际竞争行为已成为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1870年后新古典经济
学的研究重心放在市场上,严重忽视了企业的组织生产功能与技术创新功能,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动态竞争能力无法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当中;因此,赢得国际竞争力,需要同时发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而且,在当代强调获取竞争优势更有必要;
三、波特的新竞争经济学
90年代以来,波特对他的竞争优势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方向是把他的菱形理论与区位理论结合起来;他在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了产业集聚Cluster这一新概念,并把它称为“新竞争经济学”;
产业集聚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一公司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产业集聚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以美国为例,重要的产业和资本的集聚有:微电子、生物技术、风险资本集聚在硅谷;汽车设备与零部件集聚在底特律;互惠基金、生物技术、软件与网络、风险资本集聚在波士顿;金融服务、广告、出版、多媒体集聚在纽约;飞机设备与设计、软件、金属加工集聚在西雅图;房地产开发集聚在达拉斯;化工业集聚在德克萨斯与路易斯安娜两州南部交界处;影视娱乐业集聚在好莱坞;德国汽车业集聚在慕尼黑等南部地带;化工业集聚在法兰克福一带;意大利的毛纺厂商集聚在南部的两个镇上;珠宝业集聚在中部的
两个小区域内;皮类服装与皮鞋业集聚在北部城镇;荷兰的花卉业集聚在阿姆斯特丹与鹿特丹一带;瑞士三家最大的制药公司集聚在巴塞尔;英国的拍卖公司集聚在伦敦城的几个街区内;
通常一个产业集聚集团内,既有主导产业企业,又有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其他产业企业和机构;从垂直关系来说,包括提供专业化投入的上游企业,如零部件、机械设备、服务,以及下游的分销渠道与顾客;从横向关系说,包括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或有相关技能、技术和共同投入的属于其他产业的公司;此外,还包括政府和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机构,如大学、质量标准机构、思想库、短期培训机构及贸易协会;这些机构共同组成一支立体作战军团,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合作,从而赢得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产业集团为例,该产业集聚集团包括680家葡萄酒生产厂家以及几千个独立的葡萄酒生产者;为这二者提供服务的互补产业包括:葡萄存储、化肥生产、葡萄收割设备及灌溉技术;酿酒设备、酒桶、酒瓶、瓶盖及软木塞,标签、公共关系及广告,专业出版机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负责培养葡萄酒专业人才,当地有专门的酒研究所,在加州地方议会还设立了专门的葡萄酒委员会;该产业集团与当地的农业、食品、酒店旅游产业集团也有联系;由此可见,产业集聚实质上是波特菱形或者说企业的价值链在空间上的紧密结合;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14:5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3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优势   竞争   企业   产业   集聚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