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会考习题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重商主义者认为,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 )。
A.国民经济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顺差 C.降低工人工资 D.提高人民的收入 2.斯密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三大阶级。其划分的根据是( )。 A.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B.对国家财富增加所作贡献的大小 C.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形式 D.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多少 3.在分工与交换的关系问题上,斯密认为( )。
A.分工决定交换 B.交换决定分工
C.交换是分工的结果 D.分工能促进交换
4.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 )。
A.只能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
B.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C.只能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D.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和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共同决定
5.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工资、利润、地租来自( )。
A.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B.对自然资源的垄断
C.工人、资本家和地主的节俭 D.工人、资本家和地主的劳动
6.李嘉图从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论述了自由贸易的优越性,其理论基础是对外贸易中的( )。
A.绝对成本原理 B.比较成本学说 C.竞争优势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十三经索引 B.国民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C.人与物的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8.商品二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远程教育论坛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 )。
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10.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 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爱与恨的千古愁
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
A.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
C.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 D.缓解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2.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根本办法是( )。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B.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C.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D.降低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13.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 )。
二项分布 A.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B.能够避免市场调节的弱点和消极作用
C.是国家干预经济唯一有效的措施 D.保障了全体公民的生活
14.在凯恩斯看来,社会经济出现萧条乃至危机的原因在于( )。
A.有效需求不足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社会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D.国家采取赤字财政政策
15.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经济人假设,按照这一假设,经济活动参加者追求的是( )。
A.公共利益的最大化B.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C.个体心理上的享受D.社会对个人的赞誉
16.20世纪9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主要是由于( )。
A.新自由主义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
B.新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
C.西方国家通货膨胀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D.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滞胀”现象
17.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新自由主义理论 B.凯恩斯主义理论
C.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8.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虽各具特点,但都是( )。
A.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B.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C.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 D.以小私有制为基础
19.苏俄社会条件的变化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列宁认识到,“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这是因为( )。
A.商品交换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
B.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C.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D.商品交换的发展是解决经济困难的唯一出路
20.斯大林认为,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但他认为,价值规律发挥调节者的作用主要是在( )。
A.社会生产和交换的一切领域 B.社会主义生产领域
C.国有企业之间 D.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广西大学雨无声网站
季奎顺 21.下列观点中,属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的是( )。
①价值法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②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③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④商品生产的命运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2.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仍然需要计划,这种计划应( )。
A.与市场结合,形成互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通过国家的行政干预来实现
C.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D.体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23.近些年来,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让人们对市场诚信多了几分怀疑;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的出现,也让人们对市场取向多了几分忧虑。为此必须( )。
A.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B.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C.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D.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24.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这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要求是( )。
A.不能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活动
B.政府要多为企业提供服务,少监督、少管理
C.必须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D.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25.斯密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在他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 )。
A.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B.保卫本国不受侵犯
C.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D.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26.在李嘉图看来,发展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有利于( )。
A.降低国内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B.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
C.降低工人的工资 D.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B.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促使个别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的价值量
D.实现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28.下列各项中,其本质和来源是剩余价值的有( )。
A.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 B.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C.产业资本家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利息 D.商业职工和银行职工的工资
29.针对经济危机中失业率高和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对策有( )。
A.美元大幅度贬值 B.提高工人工资,稳定农业经营者收入
C.缩短劳动时间 D.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30.西方经济学认为,人们之所以偏好保持现金而不愿投资去获取收益(利润),其动机主要是( )。
A.出于交易的动机,为便于应付日常支出
B.出于谨慎的动机,以便应付意外的支出
C.出于投机的动机,以备投机取利
D.出于节约的动机,以培养节俭的生活习惯
31.新自由主义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拉美迅速流行,许多国家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