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为很多人带来了致富的机遇,但是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发展的畸形现象。 改革发展,给了当官的人一种得天独厚的机会,有钱人可以贿赂当官的人,从而借机赚得更多的钱,进而认识更多的当官的人;而穷人只能依靠自己的身体赚些血汗钱,而这些钱往往少得可怜,甚至难以糊口。
现在人们议论的最多的问题,是住房、教育及医疗这三大问题,吃饭的问题已经从能不能吃饱转变为食品卫生问题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毒食品已经成为不得不注意到的严重问题了,而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产生的新问题。你可能会说,食品安全问题和我们要讨论的“为什么有人越来越穷”的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我要说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所折射的,不仅是国家监察体系中的漏洞,和无良商家的道德沦丧,还有官官相护、行贿受贿、不惜以他人健康为代价赚取黑心钱的社会阴暗面。由于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消费者们开始愿意高价购买所谓的“有机食品”,而很多商家又借机哄抬价格,在工资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间接导致了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感觉到自己“变穷了
”。
有很多人说,这其实只不过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改革开放的主流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
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赞成的,说成绩是重要的,那标准是什么呢?用何种标准来衡量成绩呢?如果说使用的是GDP标准,也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标准。虽然说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也是用这个标准,但是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总值基本上是平衡的,这个前提下的生产总值可以说明人民的消费,生产水平的提高基本上能够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革加上了一个开放,又开放了什么呢?开放的是西方资本家可以参与到中国的残酷中来,和中国的官僚资本合伙携手剥削中国劳动人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富了一大批中国的官僚资本家,也富了一大批外国资本家。 中国和美国的贫富差距同步扩大,美国的劳动阶级更穷了,中国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真正的富起来,而且还失去了过去可以享受到的基本福利,这些福利本来应该随着生产的增长同步增长,现在却在所谓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被当做政府的包袱给甩掉了,成为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积累原始资本的牺牲品。
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现象,问题就在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是以提高全社会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而是以一部分先富起来为标准。所谓的GDP标准只是个掩护,掩盖了中外资本家们先富起来的政策,所谓的开放,就是通过国际商品交换积累高额的资本,掩盖了工资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生产增长水平的实现。虽说推出了“先富带后富,从而全面致富”的政策,然而真正落实下来的效果,我们却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体会。
在实际的生活中,资本家们不断的进行剥削,而正是在这种剥削模式下,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迅速增长的生产力被中外资本家所剥削,成就了一大批富翁,而中国的经济和中国人民的实际消费,则被压低到不如第三世界的水平,国内市场的不发达,使得超额发展的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的隐患,不但不会造福国民,反倒可能成为国民的负担,一旦外部环境改变,就要老百姓们来承担经济衰退的后果,实际上应该说,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个造孽的模式,为什么中国的发展会成为这个样子呢?为什么不能有造福社会的模式呢?应该说,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其他一些国家中,也都不同程度的拥有类似的发展模式,前段时间被推翻的穆巴拉克家族的几百亿美元财产是从哪来的呢?也是通过和外国资本合伙剥
管秩削本国老百姓积累起来的,依靠廉价劳动力得来的。
吕传赞实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必然不会与全国人民经济发展的成果,政治的垄断制造出经济权利的垄断,权利的垄断必然制造出贫富差距,而这一切,又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钱包,而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可以享受富裕的生活。更确切地说,是有些人可以享受到,但,始终只是少数人。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百姓们关注度比较高的,还有收入分配的问题。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是引发改革开放后“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又一重要因素。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公平的收入分配呢?应该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分配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分配理论:
缩水甘油
(一) 阿玛蒂亚森的收入分配理论
阿玛蒂亚森提出能力平等轮,在个体方面强调能力,并将其作为公平分配的前提、基础和内因。而能力的保障离不开权利,权利体现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能力实现的外深圳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部因素。所以,森在体方面注重权利平等,并将其作为公平分配的条件、保障和外因,即“从生产力上提高人的能力,从生产关系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
阿玛蒂亚森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1、 自由权利的重要性;森认为自由权利应当是社会正义的首要部分,自由不仅仅具有建构性作用,也具有工具性的作用,自由不仅应当成为一个社会矢志达成的目标,而且自由本身能够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注重分配的公平性,森在论述自由时表达十分谨慎,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森认识到自由至上或者自由权优先最终都必将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和社会两极的矛盾。如何在公平平等和自由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是困扰好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哲学家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并且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但是社会的两极分化却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达到或超过0.6,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的标准。人们的仇富思想仇官思想越来越严重,因为人们已经感知到了分配的不均衡,如果我们不加大措施,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再分配中特别注重公平的话,社会的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严重。
3、 注重社会弱势体的利益和妇女的地位;森在论述中始终关注到了社会的弱势体和妇女。很多时候将他们作为论据来论证,因为弱势体由于在能力和天赋等方面存在缺陷,能力和天赋方面的不平等不能成为分配不公的理由,而恰恰相反的是,由于弱势体更加难以通过自身获得有效的资源,而就算获得资源也因无法正常使用而处于弱势。
(二) 大卫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和其他在数量上可增减的商品一样,也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这里,他趋同了劳动和劳动力,自然价格相当于平均工资,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此外,他还提出了相对工资理论,即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和资本家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在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相比,收入差距扩大。这一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的对立。
ka5q1265rf大卫李嘉图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1、 改革户籍制度,弱化户口限制,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李嘉图指出,劳动力价
格应由市场的公平竞争决定,这就要求中国应该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而完成这一目标的根本在于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弱化户口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必将是一项渐进式、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工程。
2、 规范初次分配秩序,提高劳动者报酬,形成良性循环的工资决定机制。李嘉图认为,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虽然在现代社会,生产要素的范围逐步扩大,然而李嘉图的这一理论对于中国形成良好的工资决定机制仍然具有现代意义。
3、 进一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强化税收的调节作用。李嘉图指出,合理的税收制度应遵循“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四原则,这要求中国建立更加公平的、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的税收制度。就目前而言,中国实行的税收制度结构仍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有限,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逆向调节”,因此,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强化其调节功能是政府实现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
2014级经济学一班分离定律
王 珊
20143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