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国际经济学》专业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阅读: 评论:0

《国际经济学》补考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嘉善团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    )
A.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
B.一国范围内生产力在各地区的合理布局
C.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D.跨国界资源分配和生产力合理布局
2.绝对利益学说的提出者是 (  )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魁奈
3.对于进口国来说,进口商品后,生产者集团的剩余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4.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使该国的贸易规模(    )
A.增长    B.减少      C.不变      D.有时增长有时减少
5.重叠需求贸易只有在(    )
A.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进行
B.收入水平差距很远的国家之间进行
C.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很小的国家之间进行
D.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很小的国家之间进行
6.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使劳动力的流入国(    )
A.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
B.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亦受损
天津百货大楼肺炎C.劳动力需求方获利,而供给方受损
D.劳动力需求方获利,而供给方亦获利 
7.同样一件商品,在英国卖50英镑,而在美国卖80美元,假设一价定律成立,则1英镑相当于( )美元。
A. 1.0    B. 1.6  C. 0.625      D. 不确定
8.国际收支统计的记帐方法是( ) 
A.借贷记帐法  B.复式簿记法  C.收付记帐法  D.流水帐 
9.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假定是( )
A. 一价定律              B. 充分就业经济状态 
C. 市场分割              D. 实行价格歧视法国七月革命
10.最早提出著名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经济学家是(  )
A.亚历山大      B.凯恩斯      C.休谟      D.马歇尔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网络巡警
1.本国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会使本国贸易条件恶化。
2.要素禀赋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长期分析,而特定要素模型是一种短期分析。
3.重叠需求国际贸易不是无条件的,它只发生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
4.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国际分工格局亦是确定的。
5.形成倾销的条件之一是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弹性不一,国外需求弹性较小。
6.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需求的不稳定。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转移”项目,同其他交易项目一样,都是有等值回报的。
8.套期保值业务既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又能带来汇率收益。
9.外汇就是通常所说的外国货币。
10.若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那么该国的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的收支状况。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相对价格    汇率    特定要素    国际收支
四、图形分析题(10分)
1.下图是某大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五、问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一国能否总是处于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状态?为什么?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3.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4.关税与配额的异同有哪些?
5.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6.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的内容

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公布参考答案
一、1-5 DABAA    6-10 CBBAC
二、1-5 √√√╳╳    6-10 ╳╳╳╳√
三、
相对价格: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其含义是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表示一个单位的商品X能交换到的商品Y的数量。
汇率: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特定要素:除劳动以外的要素,该要素只能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而不适合于其他部分的需要。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四、
1.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故: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政府补贴额为,-(b+c+d+e+f+g)
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
五、
1.从理论上分析,一国不能总是处于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状态。如果一国长时间处于国际收支盈余状态,则此国货币坚挺,货币升值将减少此国出口,使得此国国际收支重新平衡。概括地说,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和汇率,国内经济与汇率的变化反过来使得国际收支不可能总是处于赤字或盈余状态。
2.贸易自由化必须建立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因为随着本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必然有大量的商品流入本国市场,如果在进口不断增加的同时,没有出口的增加,进口国为支付进口所需要的资金差额会不断增加,造成入不付出。在此情况下,该国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从而断送贸易自由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商品的大量进口可能挤垮国内竞争力比较弱的
企业或产业,结果失业人数可能增加,当这些失业人口不能被出口行业的扩展所吸收时,退回到保护贸易的呼声或社会压力就会增高。为了使贸易自由化能够成为一个持久的政策选择,政府应该在实施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减缓自由化带来的冲击,因此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一些其他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在这种措施中,最简便的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
3.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我们把利益集团分成三种: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门和消费者体。对于出口补贴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进口替代部门和消费者虽然不支持此项政策,但是从此项政策中受到的直接损失不明显,也不会激烈反对。另外,需要考虑的还有民族情绪。
4.相同之处有:国内生产者得到了保护(生产者剩余增加),进口下降,不利于本国的消费者(消费者剩余减少)。
不同之处:配额是一种更严厉的保护措施,国内的垄断情形不会因此而改变。在征收关税
条件下,国内的垄断者不可能制定太高的垄断价格,否则,有可能失去整个国内市场。另外,征收关税,政府可得到收益;而实施配额,政府一般得不到收益(配额许可证持有者获得“租”)。
5.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6.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上发展的,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它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利。两国间贸易可能性存在的原因在于,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绝对差距并不是在生产任何产品上都是一样的,于是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处于绝对优劣势的国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
锋电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14:4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3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出口   生产   贸易   政策   补贴   进口   商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