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文地理学
姓名:齐宏纲
学号:2014021191
1、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长表?
地理学简史 | 主要思想流派 | 主要代表人物 |
古代地理学(上古时期至18世纪末) | 普通地理学 | 亚里斯多德、瓦伦纽斯 |
数理地理学 |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埃拉托尼、墨卡托 |
描述地理学或地方志、地志 | 西方:赫卡泰、斯特拉波、托勒密 中国:沈括、徐霞客 |
近代地理学(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50年代) | 人地关系学派 | 洪堡、李特尔、李希霍芬 环境决定论:F.拉采尔、E.C.森普尔 可能论:维达尔.白兰士、白吕纳 |
区域地理学派 | 赫特纳、哈特向 |
景观学派 | 施吕特尔、帕萨尔格、索尔 |
区位空间学派 | 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和W.艾萨德 |
地缘学派 | 手机移动电池麦金德、马汉、I.鲍曼、布热津斯基 | 商标法实施细则
现代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 | 实证主义地理学 | P.哈格特、E.L.厄尔曼、莫里尔、W.L.加里森、尼斯图恩、齐普夫、T.哈格斯特朗 |
行为主义地理学 | A.R.普雷德北京星兆老年病医院 |
人本主义地理学 | 约翰·赖特、大卫·洛温塔尔、柯克、段义孚、雷尔夫希尔斯 |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 大卫哈维 |
结构主义地理学 | 皮特·克鲁泡特金、埃利兹·雷克白、格雷厄姆(S. Graham) |
后现代主义地理学 | 詹姆斯·邓肯等 |
女性主义地理学 | 麦克多维尔等 |
| | |
2、近代地理学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洪堡、李特尔是它的奠基人?
近代地理学开始的标志是德国洪堡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
六合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著有巨著《宇宙》、《植物地理论文集》等。其对地理学的贡献有: (1)总结出自然地理学和方志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正确地指出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认为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的,若认识它的现在必须了解它的过去。 (2)探讨了地形、气候与植物的关系,坚持用地理学的眼光和立场研究植物。他还论述了植物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3)制成了世界第一幅平均等温线图,注意到了海陆分布所造成的等温线与纬度的差异,创立了大陆性的概念他绘制了洋流图,首次发现了秘鲁寒流(曾一度称洪堡寒流,后因本人反对而改现名),观察和记述了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现象。 (4)纠正了当时流行的错误成岩理论,断言花岗岩、片麻岩和其他一些结晶岩是火成岩指出了火山分布与地下裂隙的关系,认识了地磁强度从极地向赤道递减的规律,“磁爆”一词就是洪堡创造的。 (5风钻工)在人文地理方面贡献卓越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到处与土地发生最根本的联系,离开人类现象自然图景将是不完整的。
李特尔被公认为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著有《欧洲地理》和《地学通论》等地理著作。其对地理学的贡献有:
(1)确立了地理学的科学地位。认为地理学研究对象不是整个宇宙也不是地球的全部,而是地球表面,并提出了地理学是综合的、发现特征的科学之观念。
(2)统一的地理学空间之观念。认为地理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的,不是分散的、破碎的。
所以地理学不是事像的罗列与记述,而是去发现其间的相互关系,完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3)以人地相关为地理中心原则。地理学的中心原则在于阐明一切自然现象和形态对于人类的关系。这个关系是相互的,不是片面的。自然可以影响人类,人类也可以改造自然。
(4)区域分类的比较地理学思想。研究区域地理首先在于分区,从比较入手确立一种类型体系,按类型进行区域划分并研究之。分区标准以前多依据行政区划,唯李氏不然,而代之于自然区域。
由于洪堡、李特尔的巨大影响,至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地理学是西方地理学的中心,对世界范围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德国地理学也起了重要作用。
3、以城市居住区研究为例,简要说明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地理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并填写结构主义地理学对城市居住区研究的看法? 经验主义方法论中归纳法是其方法论基础,经验主义的特征可概括为:(1)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进行经验判断和评价,得出结论。(2)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即由特殊推及普遍。实证主义方法论首先是提出假设,通过详细和客观地收集与社会现象有关的数据来证实假设。实证主义更强调一种演绎逻辑,即将一般化的理论规律应用于特殊事件,概括来讲为由一般推及个体。此外,实证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人本主义方法论则非常强调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充分强调人的主动性、人的思想、感觉与经验,人的行为不一定与客观物质世界有直接的关系,而与他们所
感觉的那个精神世界有直接的关系。结构主义方法论在地理研究过程中十分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强调认识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结构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对地理事物的整体性认识,而非把事物割裂成局部个体性认识。
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范式的差异,以城市居住区为研究实例的话,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就是通过观察穷人与富人在城市居住区的分异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个人经济收入和消费能力是产生居住地分异的主要原因;而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就是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论证事先提出的假设的科学性,而在城市居住区研究中,实证主义也是按照这样的研究逻辑来进行展开的,通过收集各类住房的价格和家庭收入的数据建立模型,论证了居住区的分离与住民家庭的经济收入相关性很大的假设;人本主义的研究范式就是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增加对人的主体因素,尤其是精神情感因素,与事物产生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影响机制。而在城市居住区的研究中,人本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的“经济理性人”思维的一种批判,影响人对居住区的选择因素不仅有经济收入能力、消费能力,还应包括个人经历、个人兴趣、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多样复杂的人的精神情感因素的考虑;而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就是从整体性角度来分析研究事物现象,反对将地理事物割裂开来,进行局部个体的研究。在对城市居住区的研
究过程中,结构主义认为研究影响人对居住区选择因素应从城市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包括城市的制度基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化以及交通设施等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而不会对人的主体性等局部个性因素对城市居住区分异的影响。
4、阅读“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一文,阐述后现代地理学思想观点及其兴起的缘由?
后现代主义地理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兴起缘由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地理学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量革命在西方地理学界蔚然成风,地理学者企图寻“放之四海而皆准”、“包罗万象”的宏观理论法则来解释万事万物,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的兴起是出于对地理学一味用计量方法及逻辑实证来寻有广泛适用性的高度抽象化的大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兴起的;二是哲学理论借鉴,18世纪启蒙运动后,西方哲学家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对多样化的、异质性的、权宜性的、非延续性的、随机变化性的及地方性的事物感兴趣,而反驳批判高度概括性的、以偏盖全的、一概而论的、及意欲一网打尽的大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也开始受到人文地理学者的关注,将其借鉴到地理学的研究当中,从而形成后现代主义地理学流派。
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强调非传统、异样化事物,对社会“少数体”和“地方性”的研究,更加关注人与地方在社会形成及地方特性的演化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人的主观意志及力量与地方的力量在影响地方事物的主导地位,它有能力适应来自外部的力量,并有限度地在地方上将之改变,也有能力自行影响当地的特性。后现代主义对地理事物异质性和独特性的关注也促进了地理学者对少数人问题的研究,特别是有关族裔或族研究,也打破了以往仅以男性观点为出发点的传统地理学,开创了强调女性观点及男女空间行为有差异性的性别研究及女性地理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