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云无线接入网(彭木根)

阅读: 评论:0

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原理、架构、技术和挑战
彭木根,艾元
1.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为了缓解密集异构无线网络节点间严重的干扰以及提高节点间分布式协作处理增益,同时解决云无线接入网络控制信息传输复杂,无法和已有移动通信网络融合问题,提出了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H-CRAN)作为第五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解决方案。所提H-CRAN的核心是将云无线接入网络与密集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把控制平面功能从云无线接入网络中抽离,通过已存的异构大功率节点实现控制平面功能和全网的无线覆盖,利用无线射频单元实现热点区域海量业务的大容量传输。本论文介绍了H-CRAN的系统构架、关键技术组织,和研究技术挑战等。
关键词异构云无线接入网(H-CRAN);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云无线接入网络(C-RAN);云计算
Heterogeneous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Principle, Architecture, Techniques a
nd Challenges
Mugen Peng, Yuan Ai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Abstract: To mitigate the severe inter-tier interference and enhance limited cooperative gains resulting from the constrained and non-ideal transmissions between adjacent base station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HetNets), and solve the emerging problems including the complex delivery of control signaling and difficult convergence with the existing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in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C-RAN), heterogeneous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H-CRAN) are proposed as the promising solution for the fifth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H-CRAN are to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HetNets and C-RAN, decouple the control plane from C-RAN into the existing heterogeneous high power nodes (HPN), and deploy dense simple remote radio heads (RRH) to absorb huge traffic in some hot spots. In this article, the issues of system architectures, promising key techniques, and researching challenges ar
e discussed.
Key words:  Heterogeneous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H-CRAN), 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5G),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C-RAN), cloud computing
引言
在过去20年,高质量的无线视频流,社交网络和机器对机器等业务和智能应用呈爆炸式增长,可以预见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还将进一步增加,如何为这些按指数递增的无线多媒体业务提供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类似的有线通信的用户体验,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亟需解决的难题。相比较于当前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5G单条链路的数据业务传输速率将达10Gbps,频谱及功率效率将提升10倍,网络覆盖的单位面积吞吐率将提升25倍,单节点接入用户数提升10100倍,端到端业务时延缩短至1ms,和终端电池使用寿命延长10倍等。传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架构自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以来,寿命已超过了40年,最初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服务区域重叠尽可能少的无缝覆盖,因此提出了简单高效的六边形蜂窝组网架构,但其规则蜂窝组网在简
化网络设计的同时,也阻碍了网络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实现5G的性能目标要求,需要从组网架构上进行改进,打破传统规则蜂窝组网架构,提出新型的5G和后5G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
密集分层异构网络(HetNet)在后4G已经提出,通过增加异构的小功率节点(LPN)实现热点地区的海量业务吸收,理论上网络谱效率和单位面积的LPN节点密度成正比。由于LPN随机布置,且和HPN重叠覆盖同一服务区域,因此HetNet打破了传统规则蜂窝组网架构,但其性能严重受限于相邻LPN间以及LPN-HPN间的干扰,相关的跨层干扰和同层干扰控制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点和难点[1]。多点协作(CoMP)传输和接收技术是抑制干扰的先进技术之一,但其性能紧密依赖于回程链路的传输容量限制,在非理想回程场景下,实际HetNet网络的CoMP性能增益只有约20%。为了大幅度提升实际网络的组网谱效率,并降低能量消耗,一种有效方法是结合大规模云计算平台进行集中实时信号处理,初步实现云计算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融合,中国移动于2009年在业界首次提出了云无线接入网络(C-RAN)的解决方案。C-RAN通过把传统的分离为离用户更近的无线远端射频单元(RRH),和集中在一起的基带处理单元(BBU)。多个BBU集中在一起,由云计算平台进行实时大规模信号处理,从而实现了BBU池。C-RAN的主要技术挑战在于BBU池和RRH
需要单独建立,重新组建一个小接入网,和目前已有的HPN无法兼容;更加困难的是无法高效提供实时语音业务,以及在密集RRH布置下控制信令下放管理负责,且消耗大量的用于业务承载的有限无线资源等。
借鉴HetNet中通过HPN实现控制和业务平面的分离,以及C-RANRRH高效支撑局部业务特征,联合HetNetC-RAN各自优点,充分利用大规模实时云计算处理能力,本论文提出了异构云无线接入网(H-CRAN)作为5G无线接入网络的解决方案[2]。本论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二节主要介绍了H-CRAN架构,第三节则讨论了基于云计算的信号处理和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第四节给出了未来的技术挑战等。
2  H-CRAN系统构架组成
如图1所示,H-CRAN中数量众多的低能耗RRH加勒比相互合作,并在集中式BBU池中实现大规模协作信号处理。RRH作为前端射频单元,具有天线模块,主要的基带信号处理和上层空中接口协议功能都在BBU池中实现。传统的C-RANBBU池集合了集中式存储、集中式信号处理和资源管理调度、以及集中式的控制等功能,使得C-RAN的控制管理功能复杂,大规模无缝C-RAN组网难度大且不现实,且无法和已有的4G等蜂窝网络兼容,且支撑突发的
小数据业务的能力不突出,对实时语音业务并不能很好地支持。与C-RAN不同,H-CRAN中的BBU池和已有的大功率节点(HPN)相连,可以充分利用3G4G等蜂窝网络的宏实现无缝覆盖,且实现控制和业务平面功能分离。HPN用于全网的控制信息分发,把集中控制云功能模块从BBU池剥离出来。此外,BBU池和HPN之间的数据和控制接口分别为S1X2,其继承于现有的3GPP标准协议。在H-CRAN中,RRH间的干扰由BBU池进行大规模协作信号处理来抑制,而RRHHPN间的干扰可以通过HetNet中的CoMP进行分布式协调进行减少[3]
1 H-CRAN系统架构和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C-RAN的主要性能瓶颈之一在于去程(Fronthaul)链路的容量受限,而所提的H-CRAN由于HPN的参与,避免了控制信令的传输开销,让部分用户接入HPN也减少了业务传输速率的开销,从而有效缓解了去程链路的容量需求,实现了RRH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不需要为RRH分配小区识别号等,简化了网络设计和规划等。所有的控制信令和系统广播信息都由HPN发送给用户设备(UE),可以使RRH根据用户业务需求自适应的进行休眠,从而有效地节约了能量消耗,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绿节能通信。需要说明的是,一些突发流量或即时消息业务可以由HPN来支撑,确保业务能够无缝覆盖,RRH只用于满足热点区域海量数据业务的高速传输需求。对于RRHUE之间的无线传输来说,可以采用不同的空中接口技术,例如IEEE802.11 ac/ad、毫米波,甚至可见光等。
为了提高H-CRAN的网络能量效率性能,RRH的开关与业务量自适应匹配。当业务负载较低时,一些RRHBBU池的集中自优化处理下进入睡眠模式。当业务负载变得较大时,可以自适应激活睡眠的RRH。此外,根据UE承载业务和传输性能等要求,一个或者多个RRH自适应为其服务;如果UE业务量较少,同一个RRH的单一资源可以为多个UE共享使用。
利用所提的H-CRAN,除了能显著提高网络的谱效率和能量效率性能外,还能大幅度改善移动性能。由于在不同RRH间移动只涉及到资源调度的变化,不离开HPN覆盖范围就不需要进行切换,所以显著减少了C-RAN系统中常有的不必要切换,降低了切换失败率、乒乓切换率和掉话率等。
3  H-CRAN关键技术
为了发挥H-CRAN性能优势,需要充分挖掘基于大规模云计算处理的优势,对传统的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层和网络层进行增强。对物理层而言,基于云计算的CoMPCC-CoMP)技术作为4G系统中CoMP技术的增强,主要用来实现同层RRH间,以及跨层RRHHPN间的干扰抑制;大规模协作多天线(LS-CMA)技术通过在HPN中布置大规模的集中式天线阵列来获得天线分级和复用增益。通过基于云计算的协作无线资源管理(CC-CRRM)技术,实现资源的虚拟化和用户的高效资源调度,同时实现HPNRRH间的干扰协调和移动性管理增强等。另外,通过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自组织(CC-SON)技术,实现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治愈,提高H-CRAN的智能组网能力,同时降低网络规划和维护方面的成本等。
3.1  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多点协作(CC-CoMP
C-RAN一样,H-CRAN将充分利用BBU池,对来自RRH的无线信号进行大规模协作处理,抑制RRH间的干扰,称为同层CC-CoMP。另外,为了抑制RRHHPN间的干扰,将使用跨层恩度CC-CoMP技术。由于RRHBBU池间的去程链路容量受限,所以需要使用信号压缩处理技术,这使得在幸福在2010BBU池中的无线信号是压缩有损信号,相应的同层CC-CoMP性能将有一定的损失。此外,对于每个用户而言,影响同层CC-CoMP性能主要来自有限个相邻的RRH,所以在BBU池处可以采用稀疏预编码处理,在性能降低几乎可以忽略的前提下能够显著降低同层CC-CoMP计算复杂度,从而便于进行实时云计算处理。跨层CC-CoMP受限于BBU池和HPN间的回程链路容量和信息交互实时性,由于实时理想的信道状态信息(CSI)难以获得,所以跨层CC-CoMP性能和HetNet中的CoMP性能类似。
3.2  大规模集中式多天线协作处理(LS-CMA
LS-CMA也称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Massive MIMO),它在极右翼HPN处集中式的配备数百甚至上千根天线,用于改善HPN的传输容量和覆盖范围。根据大数定律,当天线数量足够多时,无线信道传播可以硬化,使得传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已有实际
网络测试结果表明,在HPN地址标准化处部署100根天线,与传统的单天线配置相比,容量将获得至少10倍的提升,同时能量效率性能也将得到100倍数量级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H-CRAN侧重挖掘LS-CMA的性能增益,让更多用户接入HPN获得业务传输,此时会牺牲掉CC-CoMP的性能增益,极端情况下所有用户都由HPN提供服务,则H-CRAN就退化为传统的蜂窝无线网络;但如果让较少的用户接入HPN,又会降低LS-CMA的性能,如果让所有业务都由RRH提供,则会使H-CRAN退化为C-RAN。因此,权衡LS-CMACC-CoMP间的性能增益,才能使H-CRAN网络性能增益最大。
3.3  基于云计算的协作无线资源管理(CC-CRRM
相比较于C-RAN系统,H-CRAN增加了HPN实体,也使得用户接入、资源分配、功率分配、负载均衡等更加灵活,也更加复杂[4]。可以使用HetNet使用的小区范围收缩技术平衡RRHHPN间的负载,同时让用户尽量接入RRH。此外,为了减少RRHHPN间的干扰,在负载轻的时候,可以为这两个实体配置正交的频谱资源。当负载变重时,只分配部分的频谱资源用于RRHHPN的共享,以提供基本的无缝覆盖业务,而其他不共享的频谱资源专门用于RRH间的高速业务传输。频谱资源的配置分配是一个优化问题,需要联合功
光亮淬火率分配和用户接入以及优化目标进行联合设计 [5]
为了在H-CRAN系统支撑不同时延的多媒体分组数据业务,H-CRAN需要实现延迟感知的CC-CRRM。传统无线资源管理主要是侧重各用户的CSI,进行无线资源和用户CSI的自适应匹配,同时兼顾优化用户的公平性和小区资源配置等。CC-CRRM将自适应每个用户的分组业务排队状态信息(QSI)和用户的CSI,进行资源分配和无线信号处理,实现跨层资源协同优化。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6:1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2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无线   网络   业务   实现   用户   控制   接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