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 作业管理 )等三个层次。
2、数据通常按四个层次进行组织。这四个层次是:数据项、记录、( 文件 )和( 数据库 )。 3、所谓数据的( 物理 )组织,指的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数据组织功能。而数据的( 逻辑 )组织,指的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上的编排。 4、 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网络数据模型和( 关系数据 )模型等几种。
5、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系统切换应采用( 并行切换 )方式。
6、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受到( 上级模块 )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 7、模块间的信息,称为( 模块耦合 )。
8、用于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需要长期保存并不断更新的文件,称为( 主文件 )。
1.由用户单位与软件开发单位联合成立一个系统开发小组,针对组织具体的情况和要求,共同完成系统开发任务,这种开发方式称为(联合开发 )。
2.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 CRM的中文含义是:( 客户关系管理 )。
3. 结构化方法是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组织开发工作,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 )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最后利用( 自底向上 )、逐步实现的方式完成系统实施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
4.关于企业信息系统方面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称为(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5. 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还需对其中的数据流、( 文件 )和( 数据项 )加以定义,这些定义组成的集合称为数据字典。
6. 在结构化系统分析中,判定树是用来表示(逻辑判断问题 )的一种图形工具。
7.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目标系统的( 物理模型 ),以
及根据目标系统逻辑功能的要求,详细地确定目标系统的结构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系统设计阶段是解决( 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
1. 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具备特有的预测、( 计划 )、控制、和( 辅助决策 )功能。
2.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黑盒测试和( 白盒测试 )。
3.系统分析主要包括( 业务流程分析 )和数据流程分析两大部分。
4. ERP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财务管理、物流管理、( 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
5. 一个模块应具备四个要素,即输入输出、处理功能、( 内部数据 )和系统代码 。
6.模块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即数据耦合、( 控制耦合 )、( 非法耦合 )。
7. 从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变换分析和( 事务分析 )。
8. 模块间的调用有顺序、(判断 )和循环三种方式。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资源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 )、存储、加工、( 维护 )和使用的系统。
2.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 ERP的中文含义是:( 企业资源计划 )。
3.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关于企业信息系统方面( 全局性 )、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4.系统分析阶段是在( 系统总体规划 )的基础上,对现行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调查和研究,提出多种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 )的过程。
5.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的处理过程的图是( 业务流程图 )。
6.( 数据流程图 )是便于用户理解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精确地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 数据存储 )等,摆脱了其物理内容。
7.模块结构图是由模块组成的,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它的特点是( 组合、分解和更换 )
1.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共分为( 3 )个层次。
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 )结构表示的是网络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3.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包括:(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工作文件规范化,自顶而下的系统观点,用户的观点。
4.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有( 关键成功因素法 )、( 企业系统规划法 )、( 战略目标集转换法 )。
5.模块划分的标准是 (高内聚 ) 和 (低耦合 )。
6.新系统和原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后的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换下原有系统是(平行转化 )。
7.( 组织机构图 )是最常见的表现雇员、职称、和体关系的一种图表,它形象地反映了组织内各机构、岗位上下左右相互之间的关系。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 数据处理 、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2.信息是 经过加工的 ,能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3.系统是由若干 互相联系的事务 结合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行为目标的统一体。
4.管理信息系统的分解,可以按管理组织的 功能 和 层次 各自进行。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 自行开发 、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和购买商品软件等方式。
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及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7. 模块间的调用有顺序、 判断 和 循环 三种方式。
1.信息系统通常都具有数据的输入、( 传输 )、存储、加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
2.战术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 半结构化 )决策。
3.信息的评价标准包括技术方面和( 如何实现价值转化 )两个方面。
4.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 系统生命周期 )。
5.系统应有的五个要素为输入、处理、输出、( 反馈 )和控制。
6.面向协作与交流的系统有( 办公自动化系统 )和知识管理系统等。
7.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块有销售管理、( 营销管理 )、客户服务与支持和商务智能等。
8.( 系统设计 )阶段则是解决管理信息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9. 模块间的调用有顺序调用、( 判断调用 )和循环调用三种方式。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论坛
10.从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变换分析和( 事务分析 )。
1.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___计算机技术___、__网络通用技术____和___信息处理技术__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控制、组织和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2.系统是由若干 互相联系的事务 结合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行为目标的统一体。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 自行开发 燕山大学、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和购买商品软件等方式。
4.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有关键成功因素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战略目标集转换法。
5.____系统分析__________阶段是解决管理信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_______系统设计______阶段则是解决管理信息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6.模块划分的标准是 高内聚 和 低耦合 。
7.模块间的调用有顺序、 判断 和 循环 三种方式。
8.测试工作可分为程序测试、 子系统测试 和系统测试。
9.信息的评价标准包括 技术方面 和如何实现价值转化两个方面。
10.系统实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系统实施的进程和质量,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_______管理因素_____和技术因素。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 数据处理 、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2.系统应有的五个要素为输入、处理、输出、 反馈 和控制。
3.信息是 经过加工的 ,能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4.开发MIS的可行性分析应包括 技术 上的可行性、 经济 上的可行性和组织管理上的可行性。
5.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有______BSP_______和________CSF____。
敌对势力
6.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 系统规划 ,下联接 系统设计重返阿富汗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7.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解,可以按管理组织的 功能 和 层次 各自进行。
8.从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 变换分析 和事务分析。
9.系统模型按层次分类为_ _开发__ _模型____封闭___模型和物理模型
10.________数据库管理系统_______是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与数据库系统中各个部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 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输入、输出、 处理 、 控制 和
反馈 。
球墨铸铁管标准
2.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 系统规划 ,下联接 系统设计 巴黎气候协定,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______系统分析________阶段是解决管理信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_____系统设计________阶段则是解决管理信息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4.开发MIS的可行性分析应包括 技术 上的可行性、 经济 上的可行性和组织管理上的可行性。
5.从数据流图推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事务分析和 变换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