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反思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时,批评过去30年的市场化改革,导致贫富悬殊加剧、贪污腐败泛滥、国有资产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环保污染严重。甚至有著名经济学家指出,旨在推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藉市场化改革向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渗透。总之,改革之后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都是因“改革”而起。 这些批评、反思,有其合理可取之处,在民间也得到不少支持。笔者过去也不断撰写文章,狠批这些不公平的现象,谴责一党专政、不伦不类的改革是这些问题的祸因,深信中国若要走出这些现代化的陷阱,必须彻底改革现有的政治制度,引入更多监督政府、制衡官僚集团权力的机制,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场化改革。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但是,当中不少人却打反思之名否定市场化改革,他们其实是披着“反思”外衣的“保守派”,他们指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种种问题,目的并非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而是希望市场化改革胎
死腹中,重返以前计划经济的老路。
若果改革开放过程中没有产生不公平的问题,官僚阶层没有恃着特权贪污腐败、鱼肉老百姓,那些反思、批评都不过是无的放矢,自然无法在社会产生丝毫的回响。但事实恰恰相反,改革过程中确实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与改革失当有关,因而成为攻击改革开放的口实。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改革,无论国企、金融、医疗、教育等等,都是阻力重重,很多改革都是后继乏力。中共高层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打压那些反对改革的强大利益集团,几年前就开始让传媒帮忙造势,不断揭露贫富不均的问题,又掀起审计风暴、环保风暴等,旨在形成舆论压力,为下一轮改革注入新动力。但是,保守派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逐步加大批评改革开放的力度,一步步将战线伸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把这些问题统统归咎于市场化改革。碎纸片的拼接复原
表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也说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要以更大的决心”去推动改革取得进展,“前进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这就是中共最高层对否定改革的回答。
2009年中期,广东将改革重点放在行政管理体制,并改革一些产生社会不公平的机制,例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医疗等的体制等,到目前,收效并不大,其他省市的反响更是微乎其微。笔者也相信,企图透过转变政府职能去解决上述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过去10多年,中共中央先后三次推行政府机构改革,但三
次都以失败告终。试想,官僚集团是所有改革措施的执行者,任何针对他们、令他们利益受损的改革,等于叫他们拿着刀子要自己的命,他们会干吗?!不过,这还是次要的。改革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阻力,其实还是来自中国当局坚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这个坚持,使当局混淆并丧失了政治伦理。因此,中国的改革,面临两线作战,一面是来自左派僵化势力复辟的图谋,一面是国际民主社会和国内追求民主力量的压力。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其生产地的德国、俄国,都已经被抛弃,全世界现在只有中国等4个
致幻不发达的国家,还在坚持挂羊头买狗肉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什么呢?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最新概括”中,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括为,一是“十个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最新概括;二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而“十个结合”中的第一个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但是,坚持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哪些马克思主义内容中国化了呢?通篇没提。作者只是说,马克思主义内容非常丰富,需要长时间地研究。也就是说,要费神费力地才能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才可以如何“中国化”了哪些“马克思主义”。问题是,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年了,中国那么多理论人员也已经为此工作了30年,居然一条也没有理出来,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西方的新闻界、理论界其实对此并不关心,他们只是简单地说,中国实际上已经是资本主义了,只是执政党还叫共产党。对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说并无人去关心,觉得只是说说而已。
生产技术
马克思主义是个什么理论呢?中国的历史性定义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百度知道”里一篇写得比较完整的文章一开始是这么定义的:“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就这么一句话,一个定义,“无产阶级”这个词出现了3次。这篇文章下面还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翻资本主义并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是百度的这篇文章写错了吗?不是。中国从以来从来就
这么定义着,没有人去改变过。马克思自己也是反复这么说的。而现在,中国大陆的执政党也没有否定或修改上述定义。
然而,中国近年来官方文章,人们再也不到“无产阶级”这么一个概念,“无产阶级”的措辞,
网络结构设计几乎从官方舆论中完全消失了。而提出的“三个代表”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也根本就没有“无产阶级”什么事。而且,这个理论推出后,中国的新老资本家也都可以加入共产党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定义,已经从根本上消失。
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百度知道的文章里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显然,随着“无产阶级”这个概念的“失效”,“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已经无从谈起。推翻今天的资本家们,包括买办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更成了笑话。阶级在今日世界上是不怎么说了;无论是“无产阶级专政”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今日中国也没人再提了。而共产主义的理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今天世界上也已经几乎没人相信了。当今世界,更靠近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反倒是北欧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至少那里的贫富差距每天都在努力地不让扩大。
那么,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呢?“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从而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这段话,让人觉得对严重两极分化的今日中国,真是一个讽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西方认为,这两个部分分别是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拿来”的。唯物主义且不去说它,西方人可以有唯心的,但西方资本的发展却不会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关键点是: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发展史。另一个关键点(也跟政治经济学有关)是:经济是基础,意识形态和国家机器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上层建筑不符合经济基础了,就要革命,要推翻。今日中国是个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实
事求是地说,还是更接近资本主义。或者说,就是马克思描述的那样的资本主义的样子,只是多了一个比西方更严厉的国家控制。然而,西方也有一定的国家控制。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还可以出一些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确实在延续的地方,恐怕也只有哲学里还能试试了。从黑格尔等人那里拿来的辩证法主要是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从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从中国这30年来的经济发展看,这3条规律是很有意思的:私有的量越来越多了,转化成质的飞跃了;私有经济与公有经济,中国经济和外国经济相互渗透;但否定了原来的纯粹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了,又如何再否定?!
当今的中国社会,除空洞的说教外,已经不到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痕迹了。
马克思主义真正可以“洋为中用”的东西,恐怕仅在于当年中国爆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时,用了一个“依据”:马克思主义最讲实事求是。然而,“实事求是”这一类的言论,不是只有马克思讲过。
早中期的马克思主义,是鼓吹暴力革命的。马克思曾经写过,“当前这一代人,就像是一由摩西率领着在荒野中流浪的犹太人一样,他们不仅是要征服一片新世界来定居,他们也一定要死去,空出位置来让那些适合于这片新世界的人来居住”;这样看来,在他的思想深处,为了“革命”,现有活着的生命“一定要死去”,而让位给“适合于这片新世界的人来居住”。
生命当然不会自动消失,所以革命者利用这一观点想出各种名目强行屠戮。只有如此,才能出现完全不同于横跨新旧两社会旧人的“新人”。所以,在共产革命思想本质中,他们把革命视为一种生物进化过程,是优良品种淘汰劣等品种的行为,是必然与合理的,没甚么人性可言。从他们的观点来说并非残酷和无情,现有芸芸众生不过是垃圾,旧世界的废物。为了美好未来加以清除实在是应该的。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由于“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社会斗争的严酷,在俄国革命知识界一直存在鼓吹极端的虚无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思想,最着名的有俄国虚无主义代表人物巴枯宁和他的学生尼卡耶夫,以及多斯陀耶夫斯基等。比较典型的论点如尼卡耶夫在他的着作《革命的本质问题》中就坦率的宣称。“土匪是俄国人民生活最光荣的形式之一……,在俄国,只有土匪才是真正和唯一的革命……”。在他的《革命的原理》中又说:“除了消灭的工作以外,我们不承认有其他的活动……在这种斗争中,革命将使一切成为神圣──毒药,刀子,绳子等等
。”而他的《革命问题》更有如下高论:“革命蔑视和憎恨今天一切形式和动机的社会道德……所有温情,友谊……”。这种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几乎是神经错乱的论调却实实在在是当年一些俄国“革命人士”的严肃理论。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是在当时以武力夺取政权,就融入了这种思想。
极速互联但很显然,中国共产党也已经放弃了暴力革命的思维;中国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的“维持稳定”,其中就是为了对付暴力的体事件(民众的暴力革命)。而的和谐学说,更是对“暴力革命”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