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企改革40年回顾与经验总结

阅读: 评论:0

一、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40年回顾
河北省的国有企业改革,始终依据中央统一部署,围绕河北经济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大局展开,先后经历了七个重要阶段。
(一)改革启动和初始探索阶段
1981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北京召开河北工作会
议,解放思想,启帷改革。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城市改革随即跟进,“包”字进城、进企业。河北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部署,着力清“左”、
放权、承包和整顿,分批对企业进行整顿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试点,扩大企业自主权;在冶金行业试行行业利润包干,在建筑行业试行工程招标,对国有企业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培训,推行企业管理现代化;对企业实行两步“利改税”和拨改贷等改革。全省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坚冰和增强企业活力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探索企业经营机制和资产经营形式改革阶段
1984年10月,河北省制定关于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
力的若干政策规定,落实企业6项自主权,着力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形式,以增强企业活力。全省各行业国有企业纷纷试行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涌现出石家庄市第一造纸厂马胜利自荐承包、石家庄市第四棉纺厂体承包、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张兴让“满负荷工作法”等典型做法,对全省推开承包制起到促进作用。省政府适应企业改革新形势,及时出台国有小型企业租赁与拍卖的有关政策。同时,全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简称《三个条例》),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的体制。
随着国家指令性计划范围的缩小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全省横向经济联合蓬勃发展,试建起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企业体、联营企业和企业集团。河北省推广石家庄市“撞击反射式”综合配
套改革、保定市开展企业兼并等做法,开始由国有企业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发展,注重
含泪劝告培育市场体系,改革商品流通体制,增强市场机制功能,引导企业走向市场;政府通过深化计划、财政、金融、养老保险和企业工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创造条件。这一时期,以承包制、租赁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带动了相关配套改革,改革的系统性、目的性不断增强。随着承包经营效应的溢出,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三)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阶段
1988年2月,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
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同年9月召开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河北省相继召开三届五次、六次和八次全会,通过《河北省198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若干措施的决议》,对全省在治理整顿中继续深化以完善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在治理整顿的大环境下,集中精力重点抓好一轮承包到二轮承包的衔接,并针对一轮承包中一些企业出现的“以包代管”“承包人说了算”“党政两张皮”和民主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明确承包主体,完善承包合同和发包方对承包全过程监管,加强政治工作,落实民主监督,完善企业运行机制,使全省承包经营进入新阶段。按照国务院有关指示,河北省还选择一批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收到显著效果。
1991年,全省总结推广的邯郸钢铁总厂(以下简称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施成本否决”经验,就是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典型。
(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飞行交响乐豪杰超级解霸30001992年,南方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定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河北省制定《关于坚持完善承包制,促进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的十一条措施》,明确提出“一个目标”(面向市场,挖潜增效)、“两个转变”(转变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转变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三个配套”(政府管理职能的配套改革,培育完善市场体系的配套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总思路,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省委五届八次全会(扩大)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关于贯彻落实
河北省国企改革40年回顾与经验总结
陈小璇
从均广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历经初始探索、经营机制和资
产经营形式改革、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机建制等七个阶段,走过了40年的艰辛历程。通过回顾思考,可以总结出四条基本经验,这对于指导河北省后续的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河北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1;F27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陈小璇,河北省国资委研究中心;从均广,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改革
超声波除垢
圆园19年第8
期〈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从13个方面部署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
展。按照“一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三规范(规范改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出资人制度)”的要求,以攻坚克难的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省深入贯彻执行“两法”“两条例”,把企业改革引入法制轨道。省、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放权,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条件。随着国家财税、金融等宏观体制改革的施行,企业改革由承包制稳妥过渡到依照《公司法》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省在规范推进股份制试点的基础上,适时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在面上推开,并筛选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发挥其融资转制功能。1993年中共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河北省选择部分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在依法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主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进展,全省探索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并涌现出一批典型示范企业,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五)全面实施攻坚阶段
1997年,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精神,在企业
改革中牢牢把握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在先期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省大力实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1998—2000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划,到2000年,列入规划的大多数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框架。
依据中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方针,河北省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在具体推进中,河北省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组建发展一批对全省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母子公司体制,给予政策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壮大支柱产业。同时,通过承包、租赁、兼并、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并在唐山、石家庄、保定等地实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在承德市实施产权流动重组试点,对全省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和产权流动重组起到示范促进作用。全省深入推广邯钢经验,把学习邯钢与学习全国十大国有企业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进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走向纵深,以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被提到重要位置。河北省将其由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这一时期是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内容最丰富、改革最活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基本建立的关键阶段。
(六)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决定建立权、责、利相统一和
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解决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要求把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河北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成立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建省、市国资委,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派出董事、监事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夯实基础。省委、省政府批准省属企业产权调整规划,确定“两增(国有企业增效、国有资产增值)、两减(减持国有股、减少国企冗员)、两分(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的思路,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规范改制、企业产权转让的一系列规定。省国资委结合河北实际,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改制流程、加强改制监督和严格国有资产处置、妥善安置职工等政策性文件,并落实于国有企业改革之中。由于省市领导重视,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这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按时完成省、市设定的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任务;全省煤炭、军工等行业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债转股基本完成;省直厅局属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市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接近扫尾;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得到加强。同时,省市还积极接收中央驻冀企业分离出的办社会机构,协助央企完成军队保障性企业政策性破产。
(七)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国资创新发展阶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
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5年起,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引领、若干文件为配套的“1+N ”国企改革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明晰了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按照中央部署,河北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全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改革工作。省国资委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各项工作,强化制度设计,启动改革试点,优化配置资源,依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参照中央“1+N ”国企改革政策体系,河北省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改革文件,形成了“1+24”的国企改革政策体系,并梯次开展落实董事会职权、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十项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改革经验。全省国企普遍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多家企业在集团层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董事会建设更加规范,许多企业优选配备了外部董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国企坚定不移去产能去杠杆,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
企101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采用搭建创新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整合科技资源等技术创新手段,实现利润稳步增长;积极推进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生产,认真落实减排责任,重点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步推进,河北省国有企业实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得到调整优化。
二、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40年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一路上困难重重,但改革后的河北国企实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回顾河北国企改革40年,几点经验值得思考。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国企改革的每个环节,都认真遵循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一切从河北实际出发,围绕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武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致力理论创新和体制突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逐步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股份制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建立,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了对国有企业的重视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国有企业发展破除制度束缚,全面走向市场、问鼎世界一流打开广阔空间。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立足全局,统筹谋划,周密组织,及时协调,切实推进,特别是针对关系全局的重大改革和改革中的突出难点,动员组织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改革才能不断实现新突破,一步步取得新进展。
(二)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走企业与市场融合发展之路
通过40年的艰苦实践,中国终于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使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就是从计划逐步走向市场、融入市场的过程。国家通过不断放权,增强国企活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使国有企业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逐步发展成为“四自”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奠定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融合多种所有制成分,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体制机制优势,协调融合发展,建立真正与市场接轨的现代管理体系和适应竞争需要的现代治理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实践证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只有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才能如鱼得水,充满活力。
(三)必须大胆创新,稳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是聚焦矛盾,解决矛盾,不断创新的过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每一阶段都表现为不同的矛盾。及时洞察突出矛盾并创新思路、解决矛盾,是改革得以不断推进的重要方法。河北省在改革创新方面尤为突出,涌现出许多挺立潮头的改革典型。石家庄市第一造纸厂马胜利自荐承包、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张兴让“满负荷工作法”、邯郸钢铁总厂“模拟市场核算,实施成本否决”经验,都曾为当时改革的典范,引发全国竞相学习。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河北省主要采取了先试点、再
扩面,最后大范围推广的稳妥推进方式,既有效控制了风险,又确保了成功经验的传承,达到最佳的改革效果。返观改革之路,大胆创新,稳妥推进的改革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改革方法。
(四)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三者都事关全局,不可偏颇。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改革。改革中的每个环节,都紧紧依靠最广大的干部职工才能顺利推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兼顾职工权益,还要促进社会和谐。河北省在推进全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较早地提出并努力解决好困难职工体的生活保障,落实“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确保了全省国企承包经营、转机建制、公司制改造、联合兼并、政策性破产等各项改革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推进。实践证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众根本利益和解决好职工关切的问题,是国企改革顺利推进和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
科学发现:80%的糖尿病跟“懒”有关
参考文献:
[1]魏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CHINESEGEY霸道太子
[2]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3]王佳宁.中国经济改革30年———抚脉历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改革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2:0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12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改革   企业   国有企业   全省   发展   河北省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