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中子辐射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的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而人则 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的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 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B.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自然属性
D.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
2.人们办事情虽然不囿于现实,但必须基于现实。这是因为()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性的发挥
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我国因各类自 然灾害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回答3〜4题。
3.有专家指出,自然灾害频发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灾害频发,主 要是因为()
A.自然规律是主要矛盾,其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
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规律的破坏作用
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人类活动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4.有专家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 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 告。这对我们的警示是()
A.人类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
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草原地带,每逢旱季,当地大部分居民就会因缺水而背井离 乡,但当地的狒狒却能到水源照常活动。人们于是用“连环计”,先喂狒狒盐腌食物, 再借狒狒当向导,到救命的水源。回答5〜7题。
5.这种连环思维的特点是()
A.去粗取精 B.去伪存真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6.通过人们的观察,获得狒狒能到水源、照常活动的材料,这应是()
A.感性材料 B.理性思维
南方少儿频道
C.科学思维方法 D.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
7.人们利用“连环计”,到救命的水源。这体现了()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人需要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
国家发改委2007年6月中旬公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指出,我们要 加快培育能源植物,培育木薯、甘薯、甜高粱、菊芋等能源专用作物新品种。回答8〜9题。
网中网8.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 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
方面 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 使人们认识到()
A.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错误的,因此需要重新认识
B.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C.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全面的,因此应该而且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D.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瞬息万变中,因此,人们的认识永远也无法踉上事物变化的节奏
9.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 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说新语》载:王戎七岁,常与诸小孩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回答10〜11题。
10.从哲学上看王戎所以能判断出路边的李子是苦的,在于他()
①看到了 “多”与“苦”的内在联系 ②看到了 “多”与“苦”的对立
③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上述材料中“取之,信然”体现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面对实践敢于提出新问题
C.正确认识来源于科学的思维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解放军第三医院和西安希莱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家教授大胆地将无线遥感技术和 微电技术结合,研究出一种全新的电生理记录、分析及细胞功能定位系统,用于难治性 精神病,获得重大突破。回答12〜13题。
12难治性精神病的重大突破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扩展和加深
13.专家教授在难治性精神病过程中的大胆创新说明()
A.看问题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C.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和善于进行创新性思维
D.理性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 过程。回答14〜15题。
1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它要求() ①对相互联系的不同事物的矛盾既分析又综合 ②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 的不同特点既分析又综合 ③对矛盾的每一个侧面的特点既分析又综合 ④对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综合
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只有对各要素首先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 合,才能真正的认识事物。这说明()
A.分析与综合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B.分析与综合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方法
C.综合离不开分析,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D.分析离不开综合,是联结中的分析
2007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披露:号称拥有数十项专利、紫砂合金无烟 锅的发明人一一胡金高,用所谓的“紫砂合金”生产的“胡师傅”牌无烟锅,根本达不到 无油烟的效果,它的材料也根本不是钛合金,只是普通的铝片。回答16〜17题。
16.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③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认识事物首先要对事物各要素进行综合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胡师傅”牌无烟锅涉嫌虚假宣传,这必然会给不粘锅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国内无烟 锅市场也有可能就此夭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合理想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结果是损害人类自身
C.正确的认识也有可能阻碍事物的发展
D.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预测才是可靠的蚂蚁的启示
2007年5月4日,首届全国青少年(英汉)双语学习创新与实践活动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 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名师生与语言专家共聚一堂,汇报成绩、相互交流。 回答18〜20题。
18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种地、炼钢②学生学习③双语教育活动④双语教学体系研究与实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从哲学上讲,构成社会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①实践的主体②实践的对象③实践的手段④实践的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双语学习的创新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因为()
A.实践具有社会性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实践具有历史性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2007年7月23日一个由法国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小组公布了肠淋巴结是艾滋病病毒在 机体中的藏身之处的科研成果,从而揭示了艾滋病病毒“复活”的原因,这使艾滋病研究又 向前迈进一步回答21〜22题。
21.自从发现艾滋病后,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各国 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防治艾滋病的运动。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22.在十几年与艾滋病病毒的斗争中,人们已经研制了一些能够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的药物, 我们深信人类一定能最终彻底战胜艾滋病。这体现了()
A.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无所不能
B.认识总是会自然的向前发展
C.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的增强
D.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和改造规律
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回答23〜25题。
23.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 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的人其认识能力就越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强调 ()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知识的惟一来源是实践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支持向量机25.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最 能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要与时俱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愉悦和痛苦
C.认识要和实践相结合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二、非选择题
26.2007年5月24日至6月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到云南、贵州两 省就“
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后指出,西部地区发 展现代农业要依托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产业。事实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点难点都在西部,农业始终是一个弱质产业,其效益很难与工业相比,必须依靠政府 的大力扶持和不断投入。对于西部地区几个工业化相对滞后的省份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力 量反哺农业是不够的。
请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2007年5月16日透露:中国首颗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的发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不久之后,中国人就将把自己的探月卫星送入月球 轨道。此前,先后进行了 “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无人 飞船试验及“神舟”五号单人航天飞行试验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作为第三个把载 人航天器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有自己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月 球探测卫星,在轨道中绕月一年;2012年前后,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2017年,实现月球 表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2020年实施载人登月。我国航天计划的真正实现,还需要经过一 个艰难的探索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