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许多志士仁人学习西方经验,提出了救国方案,但是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 青岛滨海职业学院
革命和建设的需要。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道:“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后才成功地实现结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的这一论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经验总结,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新的结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在于实现结合,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这个结合的过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化”中国的过程,即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过程;同时也是在“结合”中进行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使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个双向“化”的进程生动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恩格斯曾经指出,《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一般原理和实际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决议》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中国化即民族化,本土化是民族化的延伸。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实际的结合和运用中,融通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形成本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鲜明风格,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生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巨大的理论力量、实践力量深刻地改变中国,是通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来实现的。
新型工业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思想科学体系,集中体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思想经历了形成发展的过程。从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思想在艰难困苦的奋斗中产生并初步形成体系。1935年到1945年的延安时期,思想在多方面展开完善并形成成熟的科学体系。党的七大确定了思想的指导地位。在解放战争时期,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在探索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进行了理论创新,使思想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广阔道路。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的中国化表述,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对于“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阳性体征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提出“以苏为鉴”,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思想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文本中:《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苏联政治
非法侵入(01)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入系统地阐述,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形成。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确立其历史地位。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是科学发展观形成阶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教育管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将这一思想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守住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之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基本途径。以坚持和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迫切需要,也是化人铸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本文作者 河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