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了解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4)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与要求。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和内涵,能够认识和分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弊端。
3.公共参与: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作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含义及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教学难点:规律的特点、了解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运动
什么是运动?这些运动是怎样的?
2、新课讲授
(一)摩尔多瓦规律是客观的
田间持水量探究一: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成功组网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掀开了中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充分肯定“北斗”系统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你知道多少?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2)什么是运动?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的事物?
(3)归纳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点拨:(1)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实际上我们的北斗定位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北斗系统,官方名称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也被称作北斗一号),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做实验的。从2000年开始,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定位服务,主要是在我们国内。直到2012年,北斗一号的最后一颗卫星寿命到期,该第一代系统才停止运作。
第二代北斗系统,官方名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被称作北斗二号),该卫星系统包含16颗卫星。2012年11月,第二代北斗系统开始在亚太地区为用户提供区域定位服务。主要侧重亚太区域的覆盖。
第三代北斗系统,官方名称还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被称作北斗三号),从2015年中开始建设,计划今年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北斗三号由30颗卫星组成,可以为全球提供定位服务。
②目前我们说的北斗定位系统,主要是指北斗三号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
空间段即太空中的卫星,其又根据所在轨道位置的不同,划分为3颗静止轨道卫星、2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
地面段即处在地面上人可以触摸到的控制管理设备部分。其又分为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三部分。
用户段即用户的终端,既可以是专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接收机,也可以是同时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接收机需要捕获并跟踪卫星的信号,根据数据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定位计算,最终得到用户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2)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抗拉强度计算
探究二: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传承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学生的健康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环境塑 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与方法。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就要在遵循学生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塑造环境。
思考:什么是规律?“双减”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点拨: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双减”政策尊重了教育发展规律,遵循了学生体发展规律,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双减”政策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待遇服探究三:唐某在农村长大,乡亲们养鸡是他从小就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6年前他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养鸡创业。他在走访中发现,散养土鸡虽然很受消费者欢迎,但绝大多数消费者无法辨认,而一般养殖户也无法向消费者证实。如何破解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受到运动步数小程序的启发,琢磨着把这项技术运用到养殖中。他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了智能溯源脚环,实现对养殖全过程的严格把控,解决了供需之间关于农产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数据实时同步、不可篡改,所以这种鸡也被叫作“跑步鸡”。借助新技术,养鸡这样的传统产业也变得高大上起来,“跑步鸡”成了“放心鸡”,“跑进”了全国大市场,“跑出”了好收益。6年来,“跑步鸡"项目累计带动1800多户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
思考:唐某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村民养鸡致富的?
点拨:(1)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唐某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实地调研获取市场信息,从生活中获取解决产销问题的灵感。
(2)人能动地改造世界。唐某借助新技术推动传统养鸡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唐某遵循市场规律,面向市场进行养殖,解决了市场主体消费的后顾之忧,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探究四:故事1:凯巴伯森林的鹿和狼
中西真理香人们因为痛恨凶残的狼,喜欢美丽的鹿,而去特意盲目地保护鹿,残忍地捕杀鹿的天敌。让鹿得到大量繁殖的机会,鹿的总数竟然超过了十万只。随着鹿的繁殖,森林里所有的绿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同时,疾病在鹿中迅速地传播着。仅仅两个冬天,死去的鹿就已经不计其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里还剩下八千只老弱病残的鹿。美国政府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1995年,美国政府从加拿大空运了一野狼,并将它们放入森林中。从此,快速繁衍的鹿放慢了繁殖的脚步,它们又恢复了正常的食物链,凯巴伯森林渐渐地变得绿意盎然,回到了以前的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