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之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观点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深入农村,对农村和农民做了实地考察,最后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而揭示了广大农民众是革命的主体力量。这件事说明了( )
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实践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是( )
A.剩余价值的产生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中朝关系现状
C.利润率的形成 D.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苏联模式的形成 D.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5.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使得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1/3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
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关于人类的这些行为,表述错误的是( )
A.实践活动要有把握事物发展的"度" B.用真理尺度来否定价值的尺度
C.用价值的尺度来否定真理的尺度 D.违背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6.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这一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和表现。根据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划分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种历史观的分水岭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是第一性
B.是否承认人民众创造历史
C.是否承认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向
7.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有其自身的特征,其最首要的特征是( ) A.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B.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任丘三中 C.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D.资本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8.恩格斯曾经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超导电机 A.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丁二醇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D.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9.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 )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时代的创新性
室外给排水 10.在一个社会的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治制度 B.政党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 D.国家政权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
A.是辩证法的观点 B.认为偶然性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
C.认为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D.错误地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2.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往往以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协议而告终,它对当事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3.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想通过工资的形式来掩盖其对工人的剥削。这一事实说明资本家( )
A.把工资看成劳动力的价格 B.把工资看成劳动的价格 C.对工人的全部劳动都给予报酬 D.对工人的部分劳动给予报酬
4.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 )
A.由当时的人民决定的
B.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C.因为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生产关系的变更才能实现
D.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
5."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C.发挥主观能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
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
6.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具体体现在( )
A.要求我们不断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第三产业中为生产服务的部门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D.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7.剩余价值划分为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包括( )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和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D.竞争的激烈程度
8.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 )
A.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属于两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二者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有重大区别
C.二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D.从总体上看,它们是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9.英国"零碳馆"是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一颗耀眼明珠,其原型伦敦"零碳村"有自己的小型热电联产站、污水处理站和雨水收集系统。各个系统的联动使得这里的采暖能耗、用电量和用水量大大低于英国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社区的碳排放为零。这表明( )
A.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联系造福人类
B.联系是普遍的,我们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
C.我们应遵循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D.坚持系统的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整体联系
10.2011年9月中旬开始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在美国甚至世界多个国家迅速蔓延,抗议者认为,1%最富有的人掌握着社会财富的40%,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此,民主党对运动的动机表示理解或同情,而共和党则公开指责抗议者是""。有人认为,这次运动显然会影响到美国明年的大选。这表明( )
A.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B.资本主义政治被金钱,为资本服务
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保证了公民的真正自由
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特训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老子是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道教是宗教的一种,其观点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首先要尽可能地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但不是认识的结束,还要继续深入研究更深层次的本质。选项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并不符合题干中的材料说明。选项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忽视了人在认识中的主体性作用。选项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没有正确区分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与间接途径。只有选项C正确地揭示出一切正确的
知识都是来自于实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