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反过来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应该做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五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于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以下是我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这一基本原理的认识。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基本涵义:从客观事物出发;具体要求: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根本;实质: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出发。从实际出发之关键在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乃一切从实际出发之理论归宿。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
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正确认识指导下实践能顺利进行。中国无产阶级的在中国实现无产阶级的正确思想带领中国人赶走了列强,把中国带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天地。错误的认识指导,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由于中国领导者的错误认识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
领跑网吧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樟属践中产生的,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王明所犯的教条错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仿佛还在昨天。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国外其他国家行的通,但却并没有把
安徽农业科学
中国真正走上那独立之路。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坚持以广大人民众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进展,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油压开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更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所以,创新是
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的源泉。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社会环境下,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革命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和进步,是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次创新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当家作主。在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理论”应运而出。这个创新理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贫困,走向小康,走向世界。“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也是中国理论的一大创新。给党、给国家指明了方向。可见,理论的创新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真理和价值辩证统一的原理,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获得行动的自由。李嘉图等价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两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人类所面临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这个矛盾内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人的主观意识从本性上毫无遗漏的把握客观世界。但是客观还是界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自动地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人的主观意识。其次,人的主观需要只有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满足,但是客观世界也不会自动地满足人的主观需要。不仅如此,客观世界甚至还会阻碍主观需要的满足。概括起来就是,你想知道的,它不告诉你。你想要,它不给你。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主观与客观的这种矛盾,只有通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复认识和不断改造,才能逐渐地得到解决。因此,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也是吻合的。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知和行,和马克思主义说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和实践是类似的范畴。虽然,就知和行的具体含义来讲,就知和行的难易、先后和轻重来讲,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观点很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但是,他们却几乎一致地主张要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先秦时期的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实际上是把行当作知的根本目的和最后归宿。他还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退火温度这实际上是把行当作知的基础。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观点和荀子是一致的。王夫之: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就是说,实践
是认识的最终归宿。
由此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传统哲学都要求我们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地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从这个事例当中还可以看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理论,而中国传统哲学是直观的经验描述,但它们是悉悉相通的。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致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尤其应该注意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更加牢固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自觉地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应该承认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多少人宠着的独生子女,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这两个方面都缺少外部的压力。因此,我们尤其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中成长。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温室里的花朵虽然漂亮,却享受不了暴风雨洗礼的酣畅淋漓。不要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懒汉的日子虽然舒坦,可是一旦失去了外援,整个天就会塌下来。
综上所述,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才能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得深化和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总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