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五课透过现象看本质

阅读: 评论:0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条件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教育和教学目标:
(一)知识素质要求
1、基本概念
理解:(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瑞利数(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2、基本原理
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起积极作用的一些事例。
理解:(1)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
(3)以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以事例说明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分析事物的本质,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5)结合事例,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6)结合事例,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运用:
(1)运用有关原理,结合事例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2)举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
看本质”的危害。
(3)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3、方法论意义
(1)坚持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二)能力素质要求
白银帝国 下载
1、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1)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及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2)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比较认识的扩展、深化、推移;
(4)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2、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
(1)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2)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slamball(3)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三)思想觉悟要求
(1)提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性,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2)透过现象看本质,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了广阔的余地。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5、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6、三种思维形式。
7、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三、教学时间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腰包鼓了,穿着美了,吃的讲营养了,住的更宽敞了,程控电话安上了,洗衣机、彩电、冰箱用上了,存款有了……种种现象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而这又是党的富民政策是正确的,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可见,我们不仅能通过这些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且这又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讲授新课: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不仅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状况和规律,而且了解人自身的属性、能力和需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实现认识过程的两
次飞跃,使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1、文明时期以后,人们对人自身的力量、命运、特点、作用等的思考。
(1)对人自身的精神和能力的歌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对人有认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赞美:《诗经》对后稷(ji)赞美说,“后稷刚刚会爬行,认识能力就高明,寻求粮食显神通。”
(3)对人的作用的评价: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总之,“人最为天下贵也。”
2、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贝尔西
(1)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容: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认识世界的活动,即突出表现为“想”。想问题就是认识世界。
首先表现在,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文登疫情例如,人们撇开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具体特点,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把握商品的价值属性。(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其次表现在,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行动。
例如,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语录:同志的话指明了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分析了主观能动性最主要的内容。
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做”。就是改造世界。
首先,人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生举例说明。如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创造适当条件,控制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保持生态平衡。
其次,科技发展,使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同时,又形成、改造和创造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如,利用遗传变异的规律,破解生物基因密码,培育新物种,克隆出生物。
又如,我国人民按照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要求,自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语录:恩格斯的话突出说明“创造”这个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再次,一个重要表现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有利作用,限制其不利作用,变害为利。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0:0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07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认识   能动性   主观   能力   世界   本质   分析   改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