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改革开放

阅读: 评论:0

反思与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改革开放
作者:冯德军 陈雅莉
来源:《学理论·学术版》2008年第12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既推进了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又在这个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断地得到共同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反思;深化认识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泰国屠杀A文章编号:1002—2589200824—13—02游白水书付过
       
        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政权后,必须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在社会主义的进步中实现好人民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一课题,就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
步。中国共产党也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反思中,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马约翰
        一、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传统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实践反思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基本照搬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的恢复与发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弊端就逐步暴露出来。总结说,我们这一时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主要表现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在认识上把所有制的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一大二公三纯、经济运行机制上的计划经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政治上的片面强调专政、思想上的片面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附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而没有一心一意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劲雨煦风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了,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和提高,致使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得到始终如一地充分体现。这样,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评判一个社会制度优越性的标准。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前景的基本观点。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作出了错误的估量和判断;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在许多问题上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因而不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改革。由于受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的影响,某些推进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尽管在实践中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遇到了一些姓还是姓的争论。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

本文发布于:2023-07-04 23:5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07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主义   发展   中国   建设   生产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