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虚拟博物馆建设作者:杨浩礼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0年第07期 摘 要: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家看文物、“逛虚拟博物馆”成为一个好选择,但是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并没有开展此项服务,除了资金技术的限制外,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博物馆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此项服务的发展,缺乏发展动力而难以开展此项服务。长远可持续的解决之道应是建立一个全国虚拟博物馆在线平台,采取类似网络电视剧付费参观的方式,所得收益用以进一步推进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与维护,此次疫情应该教会中国博物馆界如何在特殊情况下依旧向大众提供更好的网络博物馆服务。 广货网上行商城 关键词:虚拟博物馆; 计划经济; 足不出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哈尔滨雾霾天气
chunqingint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88-002
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
tl7705 自2019年年底我国冠状病毒疫情开始出现至今,各个博物馆采取了关闭措施,应对疫情
扩散,不少人也闷在家中,足不出户,虚拟博物馆成为在家看文物、“逛博物馆”的一个好选择。疫情发生后各大博物馆也开始进行自己的数字化改革。故宫博物院开发了《每日故宫》《韩熙载夜宴图》等APP,打开手机程序,随着手指触摸屏幕,时光一下穿越到东晋时代的中国,舞者素腰轻摆,翩翩起舞,乐师横抱琵琶奏出曼妙丝竹之声。卢浮宫也早早将镇馆之宝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放在自己的上,不需要隔着层层人和厚厚的防弹玻璃踮脚张望,就可以数字高清格式查看这幅名作的各个局部,细致入微的笔触,纤毫毕现[1]。博物馆在当下疫情扩散情况下仅仅关门大吉是不够的,在当下环境下,如何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博物馆行业整体的虚拟博物馆建设是非常适宜的一个议题。据统计,中国已登记在册的文物点约有35万处,收藏于各类博物馆当中的文物达1200万件,每年还有大量的文物出土,但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保存条件、保护技术等诸多限制,能够展出和提供研究的文物仅占极少部分,疫情之前虚拟博物馆在我国仅有几家大博物馆开设此项服务,疫情发生后国家文物局提供了近200家网上博物馆服务,但是与我国博物馆数量相比依然九牛一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构筑虚拟博物馆,打破实体博物馆局限性,是大大的扩展了博物馆的延伸空间,最大限度地拓展博物馆功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有效途径[2],其积极意义与
优势已得到深入肯定[3]。但是大多数中小博物馆并没有开展此项服务,即便开设了虚拟博物馆也遇到现状不尽如人意,陷入了虚拟呈现效果欠佳、网络访问率低的尴尬处境[4]。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中小博物馆的虚拟博物馆建设?怎样推进虚拟博物馆的建设?这是本文要探讨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