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VR”虚拟旅游实证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阅读: 评论:0

一、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压力和时间
压力不断加重,虚拟旅游不断兴起并成为行业热
点,现如今5G 技术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等优势,如果将5G 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
结合,就能够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本文旨在通过对5G、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浅谈“5G+VR”虚拟旅游的创新型旅游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受众人,并提出一些建议为今后虚拟旅游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二、研究现状
虚拟旅游,它指的是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基础
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拟或超现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足不出户就能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遍览遥在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近年来,随着大众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虚拟旅游的出现并不是现实旅游的替代而是补充和完善,它是信息时代下的产物,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
新鲜血液。国内学者对于虚拟旅游的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三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
任媛媛(2012)[1]
就虚拟旅游的优势与不足,进
行了详细的研究。余汝艺(2008)[2]、吴光锡(2009)
[3]
分别从虚拟旅游研究内涵及产生条件,社会学视角的旅游产生原因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虚拟旅游的基础理论。而对虚拟旅游与现实旅
游的关系,卢政营(2009)[4]
认为虚拟旅游体验质量
的提升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虚拟旅游对现
实旅游的“游、购、娱”要素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发展。
郑鹏等(2010)[5]
提出虚拟旅游不是旅游,也永
远不可能取代真实旅游。少部分学者认为虚拟旅游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现实旅游,并可能成为现实旅游的替代性产品
(二)应用研究
1.景区建设方面。从景区建设方面着手,崔海龙
等(2015)[6]
等分别提出了基于Web GIS 电子地图、全景图像生成和网络全景图像浏览组成的虚拟旅游系统技术方案以及基于Joomla 而构建成的一个
基于“5G+VR”虚拟旅游实证研究
——
—以大连市为例王
恒,付
昆,冉祥劼,谢勤勤,张珊珊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分析法,通过在大连实地调查旅游者对5G 技术应用在虚拟旅游的认知情况,展现虚
拟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认为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的关系是互利共赢的。并在虚拟旅游与“5G+VR”技术结合的基础
上为旅游企业对虚拟旅游的受众选择、
产品开发、定价策略三方面提出建议。【关键词】5G;VR 技术;虚拟旅游;
大连市【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21)04-0044-04
【收稿日期】2020-09-22
【作者简介】王恒,男,四川南充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虚拟旅游实证;
付昆,男,贵州六盘水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虚拟旅游实证;冉祥劼,男,山东肥城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虚拟旅游实证;谢勤勤,女,贵州
铜仁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虚拟旅游实证;张珊珊,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虚拟旅游实证。
区域经济《生产力研究》No.4.2021
4
4
旅游管理平台的架构,借此帮助虚拟旅游景区的建设。汤洁娟(2016)[7]在研究中以Map GIS为依据建立了白沙门虚拟旅游系统,最终实现了虚拟景区的导航地图和三维可视化的功能。刘沛林(2018)[8]提出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景区信息化管理。
2.分析技术应用方面。魏娜娣等(2019)[9]实现了白洋淀文化旅游景点实景仿真,解决了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缺乏、旅游路径规划难等问题。张啸和杨得聆(2020)[10]提出通过将VR、AR与真实环境交替与现状做比较,依靠5G无线移动通信等方法互相配合阐释,增强游客理解其内涵,该项研究为保护并提升遗址资源提供思路。湛研(2019)[11]认为“智慧旅游”即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云计算
、物联网、互联网和个人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集成和综合。为游客的出行提供更好的体验、更智能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
(三)发展研究
目前虚拟旅游的发展态势良好,正因为市场需求大,所以更应该处理好虚拟旅游在发展中的各项问题。
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李艳娇和王慧(2017)[12]认为虚拟旅游发展速度较缓慢,缺少实践部分的运用,最重要的还是旅游者对其认知度较低等。总的来说就是虚拟旅游不可“纸上谈兵”要注重结合实践。卢政营(2009)[4]提出了要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李艳娇和王慧(2017)[12]认为旅游景区必须在技术方面吸引更多的人才,该学者清楚地认识到了人才才是技术之魂是硬件条件。
(四)研究述评
国内虚拟旅游的研究从理论研究方面,多数学者研究了虚拟旅游的定义,以及虚拟旅游优势与不足,为研究虚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Web3D、Web GIS、编程等技术将虚拟场景的构建作为研究的核心,为虚拟旅游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此外在虚拟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学者发现并总结了虚拟旅游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虚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理论、应用、发展等各方面对虚拟旅游进行了研究,但就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水平来看,大众对虚拟旅游的认知不足,虚拟旅游项目单一,虚拟旅游产品定价标准不明确,虚拟旅游体验与期望不符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未得到学者们的重视,导致了理论大于现实的现状,所以
本研究从虚拟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为旅游企业和虚拟旅游研究者提供一些建议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问题提出
本研究通过随机选取大连市老虎滩海洋公园旅游者和大连市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研,试图通过调查分析,解决以下问题:大众对于虚拟旅游的接受程度如何?在虚拟旅游中,游客最期待的在线旅游景区类型是什么?对于5G技术与虚拟旅游技术应用前景人们的态度?虚拟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二)研究方法
明星网问卷分析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它是一种将不系统的、定性的符号性内容如文字、评分等转化成系统的、定量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真实社会环境下,本研究将传统的问卷分析方法与网络媒体结合起来,经过改进和发展,形成与数字化环境相适应、具有新特征的将“5G与VR”结合起来的研究方向,并主要应用于虚拟旅游网站和虚拟旅游产品两类媒介,应用目的以描述、比较和评价问卷样本内
系统脱敏疗法案例容为主[13]。
本研究的调查员共5名,设1名主调查员和4名助手调查员。所有调查员共发放纸质问卷1000份,网络问卷共发放53份,4名调查员两两一组,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对于问卷的后期评价整理,所有调查员的一致性比率达到或者超过75%,则评价结果被接受;若其一致性比率为50%,则全体进行重新评价,若一致性比率不变,则以主调查员为准[13]。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9年6月1日-10日,整理及评价时间为6月11-20日,其中6月11-12日为试评价时间,13-20日为正式评价时间,4位调查员对问卷内容的有效性、完整性、真实性进行评价。
本研究的评价体系以是否选择问卷题目选项为主,即将调查问卷中与研究相关的不系统、定性的符号性内容转换为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笔者将用“0~1”记录法绘制表格把问卷信息转换输入表格中。即被调查者已选择的选项记为“1”,被调查者未选择的选项记为“0”。此外,部分题目为程度题按照评分项目分值录入分析,最终得到本次研究样本。
(三)评价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5G+VR”虚拟旅游评价的基础和核心,它决定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但指标体系不具有通用性[14],不同类型的虚拟旅游方式,其评价指标各异,评价主体和目的的不同也会导致评价
45
指标的差异[16]。具体到“5G+VR虚拟旅游”目前并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评价体系。
目前,和虚拟旅游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网上具体信息(即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二是对虚拟景区的评价,而本研究所进行的“5G+VR虚拟旅游”的评价建立在两者的基础上,主要评价:什么是“5G+VR虚拟旅游”?“5G+VR虚拟旅游”的价值?这些虚拟旅游产品功能如何?
综上并结合虚拟旅游的特点和用户需求,本研究对“5G+VR虚拟旅游”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合理取舍。将评价分两大部分,一是评价其作为“5G+VR虚拟旅游”被大众所熟知;二是评价其所提供的虚拟旅游产品与服务。
四、数据分析
(一)大众对于虚拟旅游的接受程度
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空闲时间越来越少。虽然人们都想从枯燥紧张的工作中得到解放,但是社会的现实又使得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这一点就助推了虚拟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它也在不断地发展中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表1您是否愿意参加虚拟旅游体验团
表1中显示,比较愿意以及非常愿意参加虚拟旅游的人数占比为55.2%,比较不愿意及非常不愿意的人数占比为10.1%,不难看出愿意尝试虚拟旅游的人数是不愿参加者的近五倍,这说明虚拟旅游这一新兴旅游形式是被广大旅游者所接受的,并且随着虚拟旅游的宣传和技术的发展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表2将受调查者是否愿意参加虚拟旅游体验团与其对5G应用前景的评价,进行交叉列联,可以发现被调查者对于5G应用前景以及虚拟旅游旅游团的态度是积极的。
(二)虚拟旅游中游客期待的在线旅游类型
本研究设计了“您期待的在线旅游方式都有哪些(自然风景,历史遗迹,现代都市,游轮,风情小镇,影视基地,博物馆,其他)”“您理想的虚拟旅游方式有哪些(文字信息,卫星图片,视频资料,360度实景,可操控实景,景点地标标注,飞行浏览模式,显示游览线路,语音导游,虚拟店铺,其他)”。
表2是否愿意参加虚拟旅游体验团*对5G
应用前景的关注程度交叉表
表3受访者最期待的在线旅游景区类型
表4受访者理想的虚拟旅游方式
由表3可知,人们选择在线旅游景区的类型,倾向于自然风光、历史遗迹、风情小镇、博物馆等偏向于可以观光和欣赏的自然风景,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风光和博物馆。而更少的选择现代都市、影视基地、游轮等现代旅游景观,这说明了现今人们对旅游地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对历史的学习和对欣赏优美的自然风景心旷神怡的感受的追求。虚拟旅游产品也可以借鉴旅游者对在线旅游景区的选择。由表4可知,人们理想的虚拟旅游方式,最多选择为360度实景和可操控街景占比分别为53.2%、39.1%,其次是占比为25.3%的视频资料,再次是占比为22.6%的虚拟店铺,占比为20.6%景点地标标注和20.8%的飞行浏览模式,最次为显示游览线路、文字信息、语音导游。综合被调查者对于在线旅游的选择和对虚拟旅游方式地选择,本研究可以知道,虚拟旅游产品开发可以从让旅游者体验到有
1
1
1
1
1
方式
文字信息
卫星图片
视频资料
360度实景
可操控街景
显示游览线路
语音导游
飞行浏览模式
虚拟店铺
景点地标标注
计数
889
111
821
179
747
253
468
532
609
391
百分比
88.9%
11.1%
82.1%
17.9%
74.7%
25.3%
46.8%
53.2%
60.9%
39.1%
计数
845
155
815
185
792
208
774
226
794
206
百分比
84.5%
15.5%
81.5%
18.5%
79.2%
20.8%
77.4%
22.6%
79.4%
20.6%
有效值缺失值1
2
3
4
5
系统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一般
比较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计数
147
405
346
51
50
1
百分比
14.70%
40.50%
34.60%
5.10%
5.00%
0.10%
您是否
愿意参
加虚拟
旅游体
验团
1
3
4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一般
比较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总计
非常关注
48
72
37
5
4
166
不怎么关注
12
25
29
8
2
76
比较关注
53
211
129
17
33
443
一般
28
90
140
18
8
284
完全不关注
5
4
11
3
3
26
总计
147
405
346
51
50
999
对于5G应用前景您的态度
1
1
1
1
不期待自然风光
自然风光
不期待历史遗迹
历史遗迹
不期待博物馆
博物馆
不期待影视基地
影视基地
不期待游轮
游轮
不期待风情小镇
风情小镇
不期待现代都市
现代都市
其他
计数
447
553
510
490
686
314
814
186
比值
44.7%
55.3%
51.0%
49.0%
68.6%
31.4%
81.4%
18.6%
计数
851
149
535
465
732
268
983
17
比值
85.1%
14.9%
53.5%
46.5%
73.2%
26.8%
98.3%
1.7%
46
身临其境的自然风光方向出发,设计可操控性、互动性强地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体会到的虚拟旅游产品。
(三)5G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前景
关于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研究设计了“您对5G应用前景的关注程度”“您对5G技术优点的评价(5G速度快,5G网络容量大,5G时延低,5G安全性高)”。
表5对5G应用前景的关注程度
表6对5G技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表5中显示被调查者对于5G技术的应用,比较关注以及非常关注的人数占比为61%,不怎么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的人数占比为10.2%。由此,可以看出5G技术的发展是被更多人关注的,这也符合本研究的研究方向。表6显示,了解5G的传输速度的人数占比为93.9%(评分为4及以上);了解5G的网络容量的人数占比为85.3%;了解5G的时延性的人数占比为81.8%;了解5G安全性的人数占比为70.3%,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5G传输速率的认可度是最高的,而对于5G的安全性的认知相较速度、容量、时延方面略低,那么对于虚拟旅游的用户体验提升,应该要利用5G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满足旅游者对虚拟旅游产品在网络容量和时延性的期望,更应该满足旅游者对传输速度的高预期,在安全性方面为旅游者提供预料之外的体验,让旅游者对虚拟旅游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虚拟旅游产品定价
旅游者期待的虚拟旅游定价范围。本研究设计了“您认为合理的虚拟旅游产品定价为多少(50元以下,50元~99元,100元~199元,200元及以上)”。
表7中显示,旅游者最能接受的虚拟旅游产品定价为单次50元~99元,人数占比为43.3%;理想定价为50元以下,100元~199元的人数占比分别是27.5%和25.7%,人数较为接近;认为理想定价应在200元及以上的人数占比最少为3.5%。由此可以看出,虚拟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是中低端消费产品,这与虚拟旅游产品研发投入不相符。旅游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产品的宣发工作,让旅游者感受到虚拟旅游的价值,从而提高对虚拟旅游产品的认知与评价,使旅游企业能够从中获利,对虚拟旅游的研发投入充满信心。
表7受访者认为合理的虚拟旅游景区单价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虚拟旅游尚未普及但应用前景广阔。人们对虚拟旅游的态度整体上是愿意接受的,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大众的认知程度与普及程度较低、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但5G技术为虚拟旅游带
来新的机遇,更快速、更高质量、更安全的网络信息传输使虚拟旅游更绚丽、更逼真、更多样、更高速,虚拟旅游在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旅游者认知决定了其对虚拟旅游的产品选择。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寄情山水,远离都市的喧嚣。从虚拟旅游最受欢迎的景区类型来看,超过半数的旅游者对虚拟旅游提供的360度实景感兴趣,而对于飞行浏览模式、可操作街景等却兴趣不高,这与年轻人爱冒险和爱好新奇事物的心理特征不符,从人们对虚拟旅游的认知角度来解释就能解释其中的缘由。认知决定了选择,提升旅游者对虚拟旅游的认知是关键。
3.5G助力推动虚拟旅游快速发展。人们对于5G技术的发展比较关注,而5G提供了超高速的信息传输,为虚拟旅游提供了更快速、流畅、稳定的网络环境,5G高容量的特点也为更加复杂的虚拟场景模型构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5G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将为虚拟旅游提供新动力。
4.虚拟旅游是现实旅游的补充和完善。虚拟旅游是对传统旅游业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实地旅游之前体验自己感兴趣的点以便为现实旅游节省时间。或者在碍于时间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转第63页)有
POECES
1可爱的中国是谁的遗作
2
3
4
50元以下
50~99元
100~199元
200元及以上
275
433
www.902007257
35
27.5%
43.3%
25.7%
3.5%
有效值0
1
2
3
4
5
非常关注
比较关注
一般
不怎么关注
完全不关注
百分比
0.4%
16.6%
44.4%
28.4%
7.6%
2.6%
计数
4
166
444
284
76
26
有效值0
1
2
3
4
5
百分比
0.5%
1.5%
0.1%
4.0%
20.1%
73.8%
百分比
0.8%
2.0%
0.8%
11.1%
27.2%
58.1%
计数
8
20
8
111
272
581
百分比
0.5%
2.3%
1.5%
13.9%
28.3%
53.5%
计数
5
23
15
139
283
535
计数
5
15
1
40
201
738
百分比
1.1%
5.3%
4.7%
18.6%
29.2%
41.1%
计数
11
53
47
186
292
411
速度快网络容量大时延性低安全性高
47
(上接第47页)时,选择虚拟旅游就能随时随地畅游风景名胜,这也在无形中为旅游景区进行了宣传和推广。
(二)发展建议
1.虚拟旅游受众。确定好产品受众十分关键。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虚拟旅游的受众大都是年轻人,因此要牢牢把握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制定营销策略,例如利用当下流行的抖音、快手、斗鱼直播
等短视频APP和直播平台在线宣传,在年轻人当中迅速流行,提高虚拟旅游的热度,让虚拟旅游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网络文化。
2.提升虚拟旅游产品吸引力。提升虚拟旅游产品吸引力,应该立足虚拟旅游产品特有的优势,如根据其具有的无时空地域限制,突破想象帮助人们实现只有梦境中才能实现的画面,以此来吸引人们;安全性高,虚拟旅游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旅游体验,这不仅满足了爱好猎奇的旅游者,也保证了安全,同时也为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出游的人们提供了一览寰宇的机会;互动性强,保证虚拟旅游更好地娱乐体验,通过在虚拟旅游场景中设置NPC(Non Player Character),让旅游者接受指引或者任务,增强旅游的互动性和娱乐性。虚拟旅游的产品要提高吸引力,就必须抓住自身优势不断发展和进步。
3.产品定价策略。提高旅游者对虚拟旅游的认知,提升虚拟旅游产品在人们心中的价值,结合旅游者给出的期望价格,与虚拟旅游产品开发实际,制定合理的虚拟旅游产品价格。虚拟旅游产品不再像传统旅游产品那样是一次性消费产品,相反虚拟旅游产品购买后在一定期限内是可以重复进行体验的,这使得虚拟旅游产品的二次消费变得极其困难,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不断研发新的虚拟旅游产品,提高消费者对虚拟旅游产品的价值认知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任媛媛.信息经济背景下虚拟旅游发展战略探析[J].商业时代,
2012(22):126-127.
[2]余汝艺.虚拟旅游及其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吴光锡.虚拟旅游产生的社会学原因分析与思考[J].中国商界
(下半月),2009(1):141-142.
[4]卢政营.国外网络虚拟旅游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J].旅游学
刊,2009,24(12):83-89.
[5]郑鹏,马耀峰,李天顺.虚拟照进现实:对虚拟旅游的研究内核
及范畴之思考[J].旅游学刊,2010,25(2):13-18.
[6]崔海龙,季萌,汤鹏杰,等.基于Joomla!的井冈山虚拟旅游管理平
台设计[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1):14-19.
[7]汤洁娟.我国虚拟旅游系统建构与应用研究[J].求索,2016(4):
139-142.
[8]刘沛林.虚拟现实与旅游特小镇的网络化呈现[J].旅游学刊,
2018,33(6):3-5.
[9]魏娜娣,段再超,魏占杰.基于Unity3D的白洋淀文化旅游仿真
系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36(9):365-370.
[10]张啸,杨得聆.基于VR、AR与真实环境交替的遗址展示信息
设计探析[J].美术学报,2020(4):47-54.
[11]湛研.智慧旅游目的地的大数据运用:体验升级与服务升级[J].
旅游学刊,2019,34(8):6-8.
[12]李艳娇,王慧.浅析虚拟旅游[J].世纪桥,2017,326(12):91-92.
[13]Ryan G W,Bernard H R.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A].
Hand 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C].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0.165-173.
[14]魏琼,国内外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
济,2009,7(4):478-481.
(责任编辑:LCQ校对:TJ)
[11]张丽明.“粮改饲”政策实施现状探究——
—以甘肃为例[J].甘肃农业,2020(5):61-62.
[12]梁仲科,李福,潘新.构筑甘肃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J].甘肃农
业,2015(4):18-24.
[13]许宝泉,梁长利,舒庆,等.基于GIS技术的祖历河流域粮食产
量及粮食安全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6):265-269,274.
[14]甘肃发展年鉴编委会.甘肃发展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5-2019.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9.
[16]张馨民,曲玮,魏胜文,等.内陆干旱区主要农作物经济效益实
证调查——
—以甘肃省民乐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54-59.
[17]魏胜文,乔德华,张东伟,等.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
—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8]毛哲然,程云行.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原因剖析及对策研究[J].生
产力研究,2017(10):64-66.
[19]王燕青,李隆玲,武拉平.农民种粮是否有利可图?——
三棵树苏童—基于粮食种植成本收益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1):69-79. [20]甘肃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
[J].中国食品,2020(4):145-148.
(责任编辑:CR校对:LCQ)
63

本文发布于:2023-07-04 21:0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0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虚拟   研究   产品   发展   技术   评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